周萍
數學課堂練習是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手段,它對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明確誤區,對提高練習效益有很大幫助
練習能促進數學理論有意義的內化,促進數學技能的形成,有助于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現在學生手中的各種資料成堆,老師布置的課外練習成災,學生負擔過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這種題海戰術就是災難。“多練”是對的,但是多練一定要有“度”,一定要有目的、有針對性,注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要提倡有教師精心設計與組選的“精練”。
二、如何做到巧講妙練是智慧的選擇
教師要注意“一題多解”的效應,從多角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在教學中應選取設計一些多解習題,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解題的靈活性。
1.時間是保障練習效度的基礎
所謂時間保障,就是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合理確定導課、探究新知、練習鞏固、課堂總結的時間。數學課堂練習時間不宜過短也不宜過長,時間過短,練習不足,達不到鞏固的目的;時間過長,學生會感覺到思維疲憊,產生厭煩心理,因此,數學課堂練習時間一般保持在十五到二十分鐘最合適。
2.備好課是練習的必經之路
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一般來說,教材中練習的編排既有整體的構思,也有局部的設計意圖。教師經過分析后,要根據課時目標和教學步驟的需要,對教材上的習題進行合理選擇、安排,從而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要根據知識的結構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年齡特點進行設計,每堂課的練習設計應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不應過難或過易,組織學生爬樓梯式地逐步展開學習,理解、鞏固和內化知識。
3.練習設計的巧妙很重要
教學中教師應多設計開放性習題,讓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探究熱情被充分激發出來,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花邊有多長》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習:你和同桌分別用?12根小棒比賽擺長方形,最多可以擺幾種?長和寬分別用幾根?面對開放性練習,學生思維被全面打開,從多個角度出發,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的探究中去,既避免了練習的枯燥乏味,又有效地鞏固了新知,提高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4.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有坡度
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不同學習能力的需要,一般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常規練習到變式練習、由基本練習到綜合練習,由基礎知識的鞏固到基本技能的訓練,循序漸進。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練習的題型、內容應盡量與教材上的相似,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即可;對于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練習的題型、內容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加以變化,要求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后,將課本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較靈活地處理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練習的形式內容可以更加豐富、開放,增加難度,讓他們走出課本,走向生活,自主探索相關知識。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爭取完成更高難度的練習,避免“一刀切”,既能減輕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壓力,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又能讓各層次學生在“闖關”中體驗到量力而行、挑戰自我的成功感。
5.練習的形式要多樣
數學課堂練習應形式多樣,題型靈活多變,包括填空、判斷、選擇、計算、口算、估算、解決問題、操作題和實踐題等,可將書面練習和口頭練習相結合,不能只重視書面練習而忽視實踐性、操作性練習,重視筆算而忽視口算和估算,同時,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練習積極性,使練習發揮自身效力。
三、教師合適的評價不可或缺
評價的作用不能忽視,在課堂練習中教師要容忍孩子的缺點,肯定孩子的觀點,發現孩子的亮點,發揚孩子的優點,發揮評價的作用。
在評價學生時,簡單的“對”“好”“不錯”“真棒”,不能很好地起到鼓舞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和具體練習,及時合理地評價學生,這樣才能給學生自信,給學生繼續思考、繼續探究的動力。評價語言多種多樣,只要教師善于思考,善于學習,善于總結,一定會找出適合學生實際的評價方式和評價語言,更好更合理地評價學生,發揮評價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