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偉 鄧林智
新課標強調,語文課堂要充分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這就要求語文課堂是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課堂。但如今的課堂缺少了學生的聲音,部分學生不愿發言,這不僅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而且不利于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發展。那么,如何改變這種局面,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讓沉默的學生舉手發言,成為大家密切關注的問題。下面結合我的教學經驗談幾點做法。
一、正確評價學生,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學生學習的態度、情緒、心境與教師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在語文課堂中,部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發言主動,當他們的回答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可見教師肯定性的評價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言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正確評價學生。對學習吃力的學生,問題可以提得簡單一些,只要敢舉手回答,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得體的激勵語言、贊許眼神都會激發學生積極發言的欲望。去年我在上公開課《傳統節日》這一課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平時很少發言的張世杰同學第一個舉手,這時,有同學在底下偷偷地發笑,也有的向他示意把手放下。我卻很鄭重地請他朗讀,他讀得雖然談不上很有感情,但我還是表揚了他,后來他在語文課堂上發言積極,而且越來越愛學語文了。正確及時地評價學生,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可以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留給學生做好發言準備的充裕時間
難度較大的問題,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做好發言的準備,切莫操之過急。當學生對這個問題還沒有考慮成熟時就要他作出回答,是強人所難的。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認為凡是老師提出的問題都不好回答,不必白費腦筋去思考,甚至產生畏懼心理。我在疫情期間上網課《琥珀》這一課時,第三段敘說了形成化石所需要的幾個條件,只讓學生讀一遍課文是無法回答的。我讓學生先默讀、思考、圈畫,然后互相討論補充,最后才讓學生回答,很多同學都紛紛舉手,躍躍欲試。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討論問題的時間,把課堂還給學生,可以使其成為課堂上各抒己見的主人。
三、精心設計問題,激活學習趣味性
要想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積極發言,問題的設計也很重要。設計的問題要問法新穎,形式靈活,富有情趣,從而讓學生喜聞樂答。比如我在說明文教學時,讓學生先觀察自己的文具,再進行介紹。結果有的學生覺得大家的文具都差不多,沒有什么可說的,課堂氣氛一度低迷沉悶,學生陷入無話可說的處境。這時我意識到問題的提出過于平淡,激發不了學生發言的欲望,必須改變策略。我靈機一動,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想買幾種文具,但不知哪種好,如果誰能把你的文具介紹得使我喜歡,我就買你的。這問題一提出,立刻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他們都爭著把自己的文具向老師介紹,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連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精心設計問題,還要根據學情改進教法,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廣廈,你給他多大的空間,他就有多大的施展。”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激活學習興趣;以表揚和鼓勵為主,正確評價學生;給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久而久之,課堂提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內在情感,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激發學生表達自己見解的欲望,最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