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賽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發生了重要改變。伴隨著教改政策的提出,人們開始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為此,教育工作者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改進,其目的是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可以從語文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通過提升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來解決傳統教學中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不足的問題。師生互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與互動。
一、重視學生的課堂反饋和互動
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一直在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點。這導致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無得到有效發揮。教師在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感受,也沒有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種教學現狀會使教師制定的教學策略偏離實際的教學方向。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師生互動有利有弊,師生互動的重點在于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語文教學方法更貼合學生的學習需要。而關鍵點則在于教師對學生反饋的看法,好的反饋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壞的反饋則會影響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語文教師要有明確的正面反饋的能力,通過正面反饋來引導學生學習。
例如,在學習《樹之歌》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向學生們提出問題。《樹之歌》列舉了許多植物,如楊樹、榕樹和梧桐樹等常見的樹木。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能舉出文章沒提到的其他樹木種類嗎?這時,學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生活閱歷,積極開動腦筋,回憶生活中常見的樹木。設問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專注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盡管學生的回答中存在許多錯誤的答案,但是學生至少就問題進行了思考。即使他們的答案并不標準,教師也不能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通過鼓勵,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否定會影響到學生的情感表達,不利于學生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比如,有的學生舉了鐵樹、仙人掌等例子,會遭到其他同學的反對,這時候教師要站在長遠的角度,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等因素,應當表揚學生的思維獨特,只不過對問題的理解還需要進一步改進。這種教導方式不但沒有對學生形成打擊,反而得到了學生的正面反饋。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回答當中。即便是在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時,也有一些學生對課堂學習不感興趣。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嘗試變換教學方法,若是用不同教學方式而最后得到的結果卻一致,則可將其認為是學生的正面反饋。
二、選擇多樣化互動模式
傳統小學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過少,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也不高。教師可以選擇多樣化的互動模式,增加學生的課堂體驗感,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互動模式的選擇要因人而異,在學習完《搭船的鳥》這篇文章時,教師要依據學生個性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問題。對于缺乏耐心和細心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作者在文章中寫了幾處實景?而對于性格急躁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文章在不同時段對扁舟和鳥都運用了什么樣的描述方式?而對于性格害羞的學生,教師可以多提問一些發散性的問題,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思考問題的答案。在學生表達能力有限時,教師可以用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鼓勵和獎勵并重
小學語文教學不能以批評教學為主,學生也時常因為受到老師批評而內心不安、惶恐,無法真正投身于語文學習當中。為了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當采取鼓勵與獎勵的方式,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某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學生在有了自信之后,會嘗試著自己分析文章的內容。這對提升語文學習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如何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正面反饋調整自身的教學結構,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