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萍
于永正老師說:“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游離于課文之外,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彪S文練筆安排得合理,落實得有效,不僅能讓我們的語文課變得更加靈動和亮麗,更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我結合初一教材特點和學生現有的作文水平,在以下幾方面做了嘗試。
一、素材積累式練筆
《丁香結》是統編六下教材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語言描寫了不同地方的丁香,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多個方面細致地刻畫了丁香嬌俏靈動、可愛芬芳的形象。課堂中我著重和學生品讀了1~3段,引導他們體會丁香的特點,并由此得出一種技巧——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
在品讀課文之后,我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一種花或一棵樹,抓住它的色彩、形貌、姿態、氣味,表達對它的喜愛與贊美。我給學生一個作文開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___啦!”學生可以用老師的開頭進行續寫,也可以獨立創作。于佳鑫同學這樣寫: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梅花啦!
梅花美麗動人。冬天,無數的花都凋謝了,唯獨梅花裹著艷麗的小黃被子,慢慢地打開一條縫,瞇著小眼睛,張望世界。不久,梅花終于冒出頭來,那動人的身姿,黃得那么可愛!那么耀眼!……
在本次練筆中,出現了多種植物,迎春花、櫻花競相開放,荷花、石榴花爭奇斗艷,菊花、楓葉在秋風中媲美。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筆讓學生把思維延伸到生活,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二、遷移仿寫式練筆
統編教材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段落描寫都向學生傳遞著最精彩、最準確的語言和方法。教師要善于選擇合適的角度,引導學生用仿寫的形式練筆。
如《花之歌》這首散文詩,通篇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用花的語言來敘述大自然的種種畫面,排比的運用,構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圖畫。
我請學生展開想象,選擇大自然中的某一種事物(如草、彩虹、雪、雨等),采用第一人稱仿寫。學生依據課文的句式“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寫出了精彩的句子。有學生這樣寫:“我是一朵云,是一朵來自天空潔白無瑕的云。我是太陽伯伯呼出的氣,那么純潔干凈,卻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他把我呼出,又從我的孿生兄弟——水中獲得氧氣。”
當學生寫作時腦海中聯想了各種大自然的場景,把它們變成文字,再輔之以聲情并茂地朗讀,內心盈滿幸福感和成就感。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把豐富的聯想變為有章法的文字。
三、技巧表達式練筆
《開國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聞特寫,場面描寫堪稱精彩。課上我請同學們結合板書回顧一下這些場面描寫的共同特點——集中寫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眾的反應。并進一步分析毛主席就是這個場面的點,典型的言行突出了偉人形象;人民群眾就是場面描寫中的面,點面結合法既突出了場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偉大形象。
我引導學生回歸自己的生活,找出讓自己難忘的場面。學生大多能答道:飯店親人就餐,朋友生日聚會,運動會比賽,家人忙碌打掃衛生。引導學生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寫一段文字。王浩然同學寫了《熱鬧的海灘》:海灘上可真熱鬧??!孩子們笑著、鬧著,在沙灘上奔跑著,尋覓那美麗的貝殼,都希望能找到那閃亮亮的珍珠。一個穿?;晟赖男∧泻⒃谧叫◇π?,可沒等他捉住,螃蟹就已經打了個小洞,鉆進去慌慌張張逃走了。
通過本次練筆,我們不難發現,點面結合手法的運用增加了文章的鏡頭感和畫面感。精彩處,讓人感覺眼前一亮。
隨文練筆的方式有很多,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使教材成為學生練筆模仿的范本。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模仿中學習,從而實現從讀到寫,從課內到課外,從未知到已知的遷移內化。
期待課堂小練筆能成為語文課堂中一抹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