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虎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有效的發展。而臨床醫學專業作為高職院校中醫學專業的重要專業構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了優秀的應用型醫學人才。但是在現階段的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教育困境,這就需要教師應在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育實踐中進行積極的優化、創新,以此促進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效率以及臨床研究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教育;臨床醫學專業;困境分析;優化策略
一、緒論
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秀專業人才的重要搖籃,而在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中,臨床醫學專業的設置恰恰滿足了當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對更多、更優秀應用型醫學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高職教育正處于轉型時期,新舊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交鋒不可避免的會使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育產生一定的教育困境,影響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效果。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通過在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實踐中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積極優化與完善,來進行教育困境的改善與解決,以此實現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教育理念相對陳舊,有待更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醫療意識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需要未來的醫療人員不僅能幫助人們進行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同時更應對人們進行有效的醫學指導,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健康觀。由此可見,新型的社會需求需要教育理念的轉變來適應。但是在現階段的高中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教師仍然采取較為傳統的醫學教學理念,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臨床醫學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臨床技能、人文素養以及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培養,從而導致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很難適應社會的對醫療人員的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二)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有待調整
在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中,課程是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內容。因此,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中,為實現合格醫學人才培養、提升醫學教研水平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的進行專業課程的優化調整和科學設置。但是在現階段的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很多院校仍然采取以往傳統的課程設置,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系統化和完整性,而完全忽視了當前醫學高度分化、高度綜合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學生臨床技能的學習需求,這就常常導致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的脫節、專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現象,不利于高素質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培養。
(三)在實習、就業環節存在脫節現象
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是為基層醫院進行后備醫學人才培養的教育形式,畢業生的實習、就業范圍就定位于縣(區)及以下醫療機構。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育中只有采取實習見習一體化的制度,才能使畢業生更加有效的適應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但是在現階段的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實習、就業的相關指導,使學生在進行實習、就業機構的選擇時,常常存在好高騖遠的現象,這就導致畢業生實習、就業的取向與專業教育的目標出現一定的脫節現象,這就使學生學習以及實習的效果大打折扣,無法高效的適應就業崗位的需求。
三、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優化策略
(一)積極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新型的教育理念出現,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優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而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中,為使教育目標、教育策略以及教學活動與社會發展趨勢更好的契合,就需要教師應積極的進行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與轉變。一方面,教師應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育實踐中逐漸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相結合”的職業教育理念,以此明確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設置定位以及教育定位,并在此基礎上,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課程的科學設置以及教學活動、教育指導的有效開展。同時高職院校還應積極的與相應級別的醫療機構進行良好的合作,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實習機會,使學生在實習、見習中提前適應今后工作崗位,凸顯就業優勢。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應注重教師教育理念的引導與優化。在高職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領導者具有的先進教育理念能對專業的發展以及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高職臨床醫學的專業教育中,相關的領導應注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專業培訓或大討論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在對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的深刻領會中,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理念。同時院校領導還應積極的鼓勵教師進行臨床醫學教育的科研活動,以此促進多元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開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研能力,實現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有效進行課程體系的科學構建
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中,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促進專業教育效率提升、實現專業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效果。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和臨床醫學學科的發展趨勢,積極的進行專業課程的有效調整,以此實現科學、合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以應用為主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項目開展為載體”的理論和專業教學。
一方面,教師應根據學生今后的臨床發展方向,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的教育與培養。如在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應為學生開設《人體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專業課程,以此培養學生常用的診斷技能,并結合“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要求,從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檔案管理以及計劃生育指導等方面進行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