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妮
數學是十分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對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歸納推理能力、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的道德修養、人格塑造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數學滲透德育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的重要課題。
挖掘教材德育因素,鈄滲透的基礎德育與數學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就要充分挖掘數學課本中的德育因素,在講課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滲透給學生。比如在講述“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老師不僅要讓學生對人民幣的樣子達到熟知,還可以由此展開對愛護人民幣的德育。老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假幣對我國經濟、社會產生的不良影響,教會學生辨別人民幣的真假,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收假幣、不花假幣,以此來共同維護我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一、從數學家故事方面滲透
在數學課堂上,老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延展德育。比如在學習有關“統計”方面的知識時,老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統計是一種數形結合的數學表現方式,還可以講述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對于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推崇備至,認為數字離開圖形就無法直觀表現,圖形離開數字就難以細致表達。然后老師可由此向外延展,向學生講述華羅庚的生平,將華羅庚對于數學孜孜不倦追求的故事講給學生。
學習圓周率時,數學教師可以列舉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事跡:在南北朝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極為落后,祖沖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精確地計算出了圓周率的數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這比同時期的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通過這樣的例子,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而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從老師自身發掘示范作用
有其師必有其徒,從這個方面來看,老師的言行對孩子影響是巨大的,提升教師的道德素質很有必要,鼓勵和引導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要求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二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對數學這門學科的理解和領悟,進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潛移默化間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
例如,嚴謹、樸實,是數學最基本的科學態度。數學中不允許有半點馬虎和輕率行為,一點粗心也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失。這樣的數學學習活動中,使學生養成縝密、有條理的思維方式,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理智、自律,是科學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
三、從教學的情景中滲透,構建交流平臺,開創民主的數學環境
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完成好,教師應在教學中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獲取的信息,要結合數學的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于其中,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品質。同時,在這樣和諧的環境中,也利于學生傾聽他人思想,發現問題,引導探挖、尋求真理,樂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見,培養與他人合作的品質,由點的結合而全面形成團結合作、民主的班級管理氛圍。
四、從學習的形式上滲透
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奮進的品質。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學生個體之間的合作意識差,與集體合作的意識不夠,易培養學生的自私心理,新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活動,既主張學生個體的自主探索,更強調合作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各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五、從課外活動中滲透
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是德育學校教育的重要陣地。課外活動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可化無形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學生接受。例如,學習計算容積,可以進行水的節儉教育,學習丈量樹木,可以教育保護樹木。
數學中,無論課堂內外,都有眾多的德育元素,只要留心,就能隨時挖掘,隨時運用。老師牢記了既要教書,又要育人這兩個目的,數學教育就會走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