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碧穎

摘? 要:目的? 分析優質護理在肝膽外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肝膽外科患者120例,將實驗的患者使用盲選法分組(參照組n=60,實驗組n=60),參照組使用基礎護理,實驗組使用優質護理,對比指標選擇:疼痛與情緒評分、并發癥率、護理滿意率。結果? 實驗組VAS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實驗組并發癥率低于參照組,實驗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肝膽外科護理中加入優質護理各項措施,可有效緩解緊張以及焦慮的情緒,減輕疼痛,控制并發癥的發生,提升護理滿意率。
關鍵詞:優質護理;肝膽外科;并發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115-03
肝膽外科疾病種類較多,病種也復雜,主要研究肝細胞癌、肝膽管結石以及肝炎后硬化等疾病,上述疾病一般需要使用手術進行救治,雖然腹腔鏡技術在該手術中得到推廣普及,但是作為侵入性操作,對機體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而且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因為擔憂與恐懼,容易出現應激反應,對機體神經以及循環系統均造成嚴重的損傷,因此科學的護理流程非常關鍵。常規護理模式著重于疾病本身的護理,對情緒和心理的影響較少,隨著人們對護理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無法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需要對護理措施進行改進。優質護理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模式,重視患者的護理需求,體現出了護理的規范性,以提升護理質量[1]。本文對優質護理在肝膽外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患者以及實驗時間段選擇2018年5月~2020年5月肝膽外科患者120例,將實驗的患者使用盲選法分組(參照組n=60,實驗組n=60),參照組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為(55.34±16.89)歲;男女患者比例32∶28,實驗組年齡:34~74歲,平均年齡為(54.87±17.11)歲;男女患者比例為33∶27。 分析患者一般資料,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經過病理診斷確診,自愿參與實驗。
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②認識語言障礙;③精神心疾病;④未簽署實驗同意書患者。
1.3? 方法
參照組:基礎護理。科學進行藥物治療,如需手術則指導患者做好術前檢查,做好術后護理,在合適的時機對疾病知識進行講解,普及自我保健知識,了解疾病的相應護理措施。
實驗組:優質護理。措施:①入院后主動積極的進行接待,講解醫院大致的環境,做好入院宣教工作,注意保持病房內的干凈整潔,定期對病區進行消毒,使患者盡快融入至病房環境中。在晨間做好病房的巡視工作,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包括體溫、神志以及情緒等,向其宣講疾病治療的相應知識,對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整,注意提升自我保健意識,并指導患者正確進行洗漱,強化對皮膚和口腔的護理。在夜間則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對相應儀器設備位置進行調整,盡量遠離患者頭部位置。②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尊重患者以往的生活規律,對其進行飲食規劃,在充分尊重其飲食喜好的基礎上,限制油鹽的攝取,給予高蛋白以及高營養的食物,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同時關注患者每日的排便情況,對于排便困難的患者,則需要給予適宜的藥物干預。③護理人員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需保持動作輕柔,對于患者的疑問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盡量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并開展心理疏通工作,對于情緒異常的患者進行安慰和疏導,轉變情緒異常的狀態,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其負性情緒發生的原因,并讓家屬多陪伴患者,降低負性情緒,提升治療的配合度和護理的滿意率。④手術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全面干預,術前全程陪同患者進行各項檢查以及手術的準備工作,并進行相應心理疏導,術后則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巡視,觀察各類管道是否妥善固定,積極做好疼痛的工作,對于嚴重疼痛患者給予藥物治療,對于疼痛可耐受患者則可轉移注意力或者播放音樂,以緩解不良反應。
1.4? 觀察指標
首先,對比兩組疼痛以及情緒評分,其中疼痛評分使用VAS(視覺模糊評分法),滿分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強烈;情緒指標使用SAS(焦慮)、抑郁(SDS)評分進行分析,分數超過40分表示存在不良情緒。
其次,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胃腸損傷、感染以及肝管損傷,并發癥發生率=(胃腸損傷+感染+肝管損傷)例數/總例數×100%。
最后,對比兩組護理滿意率,由科室自行設計問卷量表,共設計25個問題,分數如果高于85分則判定為滿意,70~84分之間表示比較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率=(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疼痛以及情緒評分
實驗組VAS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并發癥率
實驗組并發癥率(3.33%)低于參照組(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率
實驗組護理滿意率(95.00%)高于參照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肝膽外科患者一般病情較為嚴重,且手術均具有一定的風險,病種非常復雜,住院人數眾多。大多患者面對外科手術,不僅存在機體方面的不適反應,同時在心里方面也承受一定的打擊,并且因為疾病的認知不足;同時,護理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工作負荷較重,護理工作存在明顯的缺失,最終必然導致治療無法配合的問題,增加了負面情緒,護理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對治療和護理均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強化護理措施,開展更加有效的護理措施[3]。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VAS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并發癥率低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參照組(P<0.05)。原因:傳統護理模式整個護理過程處于被動狀態,護理人員的護理積極性不足,對于服務和應急的能力較差,患者的護理滿意率不足[4],而優質護理在傳統護理基礎上開展護理干預工作,為患者提供連續的人性化護理,以個性化的護理服務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面對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護士充分尊重患者自身的護理需求,盡量滿足患者的護理規范,重視對情緒的疏導,因此情緒得到有效控制[5],減少了因為應激反應而造成的疼痛反應;整個的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飲食、術前準備、術后恢復進行綜合干預,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可對并發癥進行控制[6];采用主動護理的模式,積極與患者展開溝通與交流,加強患者與醫護人員的溝通,可以提升護理滿意率[7]。
綜上,肝膽外科護理中加入優質護理各項措施,對于患者的疼痛感進行有效緩解,抑制焦慮和抑郁等情緒,并且患者的并發癥率顯著降低,同時滿意率也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許建華,孫慧,王雙雙,等.優質護理在肝膽外科引流管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9,9(28):181-181.
[2]王座敏.優質護理在肝膽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7):3-5.
[3]郭瑪娜.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在急診膽結石護理效果的對比[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2):2843-2845.
[4]盛丹.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結石微創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飲食保健,2020,7(2):210-210.
[5]陳雪.探討優質護理在肝膽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9,06(07):109-109.
[6]孫娟,楊晉.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腫瘤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效果及對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24):4208-4210.
[7]年桂紅,陸麗華.優質護理模式下肝膽外科護生實習體驗的質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