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錄

摘 要:民間藏品是當前民間收藏愛好者關注的物品,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收藏者人數增加,收藏的民間藏品種類也更加豐富。進行民間藏品收藏的前提是對其的鑒定工作,要保證民間藏品的真實性,但目前來說這項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文章從鑒定機構的現狀與問題出發進行分析,研究民間古玩收藏市場的現狀,論述民間古玩藏品的真與假,以及在鑒定過程中的尷尬問題,最后提出對民間藏品鑒定工作進行整改的建議。
關鍵詞:民間藏品;鑒定;對策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除了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之外,也逐漸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收集物品是很多群眾的愛好,大到古董、黃金、鉆石,小到郵票、糖紙等,很多人都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東西,作為一種精神寄托。其中,民間收藏指的是由個人收集具備歷史文化價值,并且具備經濟上保值和升值意義的物品,這其中就關系到民間藏品的處理。民間藏品的種類很多,有自然產品、人工制品等,樹木、化石、錢幣、書畫等都可以進行民間收藏。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藏品收藏愛好者人數不斷增加,涉及民間藏品的種類更豐富,逐漸形成一種文化體系。因為民間藏品有真有假,為了保護收藏者的利益,對應出現了專門的鑒定機構和職業,負責對民間藏品進行鑒定,這對滿足收藏愛好者的需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因為很多因素的影響,民間藏品在鑒定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題,鑒定的準確率不高、科技水平不強、成本較高等,給民間藏品收藏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當前社會上造假的民間藏品十分普遍,有的甚至以此為職業,所以新時期需要進一步提升民間藏品的鑒定能力,發揮鑒定機構和人員的作用。
1 鑒定機構的現狀與問題
1.1 無法保證鑒定質量
首先,專業的鑒定機構較少,其中按法定程序進行營業資格注冊的機構更少,這部分機構雖然具備法定效力,但是大部分不具備資質,沒有經過合法審批,雖然也能開展鑒定業務,但這些機構的鑒定結論只能作為參考。其次,鑒定人員的專業性不強,尤其是從事民間文物鑒定的人員,構成比較復雜,有的是愛好這個行業,有的是因為收藏愛好對相關知識有所了解,逐漸學習到可以進行鑒定。還有個別人員可能在某個鑒定機構接受過相關培訓,但并不是專業的。也有一部分可能是文物鑒定委員會的成員,這些人開展商業性的民間文物鑒定業務。因為人員的鑒定能力和經驗參差不齊,思想素養大都不高,這使得開展鑒定工作的收費水平、定級標準、鑒定流程等存在很大的差異,也無法保證鑒定質量。
1.2 鑒定方法單一
對于文物鑒定更多的是依靠專家的經驗進行,科學水平不高,而這些所謂的專家很多沒有經過法定的資格認定程序,鑒定水平不一,導致給出的鑒定結論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中不同定位的人員和機構的鑒定收費也不統一,差距很大,比如有的是按照業務量收費,有的則是按照真假收費。部分文物鑒定人員水平與眼力一般,只能借助經驗和理論知識進行鑒定,可能引起較多的民事糾紛。
2 民間古玩收藏市場的現狀
民間古玩收藏市場整體表現出混亂、假貨較多、真貨較少的局面。很多人認為“亂世黃金,盛世古董”,所以盲目進入市場。有的作為買家,積極收藏各種民間古玩,發揮古玩的收藏價值。有的則是作為賣家,出售真假參半的古玩,獲取經濟效益。但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民間古玩市場假貨更多,一方面是因真品有限,尤其是歷史悠久的真品數量稀少;另一方面是故意造假,希望獲取更多的利潤。
分析民間古玩中的假貨,主要出現在瓷器、青銅器、玉器、古錢幣等領域,這些物品的增值價值可能較高,有時這些領域也會出現真品,但對收藏者的眼力是很大的考驗,很容易出現高仿的器物。分析民間古玩中的真貨,主要出現在民俗物品上,比如過去使用的懷表、相機、郵票等,一般都是真的。這些物品很多家傳幾代的家庭都有,假貨很少,但收藏價值比不上瓷器、名畫等。
另外,當前有很多仿制品,特別是對于某些特別珍貴的物品,也有人專門收集仿造品。在仿制品及假貨中,也有現代和古代的區別。比如清代瓷器,清朝的人也會仿制唐朝、元朝、明朝時期的瓷器,尤其是后期比較出名的瓷器類型仿制品更多,如宣德年間的瓷器等。對于這部分瓷器,其實放到現代也具備收藏價值和意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時期的生產工藝和審美發展,也具備觀賞價值。所以針對仿制品需要辨別生產年代,判斷其是否具備歷史價值,評估其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3 民間古玩藏品的真與假
民間古玩市場中不乏真喜歡古玩、喜歡老物件的收藏者,他們一般擁有家學淵源,或者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遇到高水平的老師,經過長期的學習,再加上自己的天賦、悟性和理論知識,逐漸提升了鑒定能力,容易淘到真品。而且他們經常在各個地區組織古玩交流會,或者去各個地區的古玩城、收藏品市場去觀察,不僅鍛煉了鑒定能力,也可能挖到寶藏,撿個“漏”,豐富自己的收藏。
民間古玩市場中大部分人是想通過收售古玩一夜暴富,或者有人專門制造假貨,用來欺騙古玩愛好者獲取利潤。這些人經常自稱能撿“漏”,但實際上撿到的都是假貨,因為他們無法鑒定出真貨。這部分人本質上就是借助假的古玩欺騙他人,獲取利益。有些店鋪甚至沒有真貨,全是假貨,這也擾亂了收藏市場的秩序。
4 鑒定過程中的尷尬
民間藏品的種類十分豐富,擁有悠久的歷史,因人們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并不全面,或者收藏家對藏品的愛好并不全面,一般是偏向某一種類,比如只關注瓷器、書畫、古董、黃金等,這就給鑒定過程帶來了尷尬。比如有一位收藏愛好者是民營企業家,他酷愛書畫藝術,一直以來他在各地的拍賣會上耗費巨資購置古代書畫上百幅。雖然每次競拍他都請專家掌眼,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后來他發現所購買的書畫大部分都是贗品,這樣不僅遭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也損傷了自尊。還有的收藏愛好者在專家的指導下購買古代瓷器,但經真正的專家鑒定,這些瓷器卻是贗品,損失巨大。這些被很多收藏家盲目信任所謂的“專家”,實際上很多“專家”都是騙子,并不具備真材實料,或者水平并不高。
5 民間藏品鑒定整改建議
對于民間藏品鑒定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一起合作整改。
5.1 完善法律法規
首先,考慮民間藏品鑒定屬于新時期發展出的業務,所以要加強對這方面的立法,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法律依據。從業人員需要思考具體的鑒定程序和內容,對此進行法律上的確定。民間古玩收藏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其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開始提升的,對于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當前的法律法規多數只要求加強相應的鑒定規制,并沒有詳細到具體的操作流程、實施機關。這也導致對這方面出現的問題無法準確追究法律責任。
其次,對于民間藏品鑒定并沒有準確率達到100%的技術,當前的技術也只能保證鑒定出藏品的年限、原材料等,作為藝術品,同樣的材料經過不同的工藝會形成不一樣的東西。這也導致法律規定無法準確界定如何進行鑒定,只能將精力集中在懲處制造假貨、銷售假貨等行為方面。2018年發布的《涉案文物鑒定評估管理辦法》明確說明了針對涉案文物的鑒定管理要求,該辦法的提出對于主管機關打擊該領域的違法活動有極大的幫助。該辦法屬于事后監督和處理規定,但對于民間藏品來說,可以適當地進行借鑒。在實際鑒定工作中,可以參考這個辦法中的規定,選擇合適的鑒定機構和人員,按照合法的鑒定評估程序、監督管理等規定進行鑒定操作。
最后,向國內已建立文物藝術品鑒定平臺的地區學習。很多地區尤其是文物風行的地區,因為民間藏品快速發展,當地政府為此制定了專門的條例,比如浙江省的《浙江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2014修正)》,條例中要求當地文物部門要依法建立文物鑒定機構,明確機構的鑒定職責,負責對文物進行定級、司法等鑒定操作。有條件的文物部門可以發展文物鑒定組織,接受上級單位的委托來進行鑒定工作。對此,其他地區可以積極學習這些地區的先進經驗,針對當地的民間藏品市場情況,也編制具備法律效力的規章制度文件,規范民間藏品市場,促使文物鑒定的標準化開展,同時規范鑒定機構和人員的資質和入場門檻,支持第三方鑒定平臺的搭建和應用,規范統一的鑒定程序和評估規則,建立科學的鑒定評估標準體系。
5.2 構建法定鑒定程序
首先,明確文物鑒定的主體。這里要求合法持有民間文物的公民、法人都有相關權利,他們所委托的文物進入鑒定系統之后,會擁有唯一的鑒定編碼,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偽造、混淆、調包等問題。
其次,明確委托鑒定事項。對此需要委托人和接受委托的機構之間簽訂合同,列明具體的鑒定事項一級標準要求及收費情況等,明確雙方的責任。
再次,合理編寫鑒定報告。根據鑒定結果,按照規范化要求編寫鑒定報告。報告中需要說明鑒定依據和鑒定過程,這兩方面的因素直接關系到最終的鑒定結論是否正確,是否具備法律效力。
最后,給出科學的鑒定結論。根據上述操作得出的結果給出鑒定結論,書寫在鑒定報告上。結論部分對委托鑒定事項進行明確回答,要真實、準確、實事求是且全面地論述鑒定過程,并附上鑒定依據,得出鑒定結果。其中的關鍵是要有簽名、蓋章及日期,這是確保鑒定報告生效的法定基礎,也直接關系到相關人員和機構各自承擔的法律責任。
5.3 明確法律責任承擔主體
要求落實鑒定報告實名制和鑒定機構負責制。文物鑒定是十分復雜的工作,涉及的知識范圍十分廣泛,所以一般需要通過多名鑒定專家的經驗和知識得出普遍同意的結論,而這樣一來報告上一般只有鑒定機構的蓋章,沒有每個鑒定人的簽名。國家對此給出明確意見認為是合法的,是嚴格根據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程序給出的結論,具體記錄有鑒定人信息的文件保存在相關的文物委員會等機關中,這是因為上述操作是由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進行,其屬于國家機關,具備公信力。
民間藏品的鑒定很多時候是經由民間鑒定機構進行的,大部分民間鑒定機構沒有學術權威與公信力,所以需要設定更嚴格的標準進行處理。據統計,2018年某地區出現的文物鑒定相關的法律糾紛,有80%的鑒定報告都沒有簽名或蓋章,只注明了出具報告的鑒定機構,而這樣無法保證鑒定工作的合法性和最終鑒定結果的可靠性。所以需要對此進行革新,采取多樣化的措施保證鑒定人的資質和信譽。
考慮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參考律師數據庫,為民間藏品鑒定提供鑒定人數據庫。每個省的民間文物組織最好都建立對應的數據庫,納入所有鑒定人的信息資料,尤其是資質資料、能力情況以及信譽情況,這樣便于有需求的人員尋找到自己心儀的鑒定人。同時,如果鑒定人想要承接某個鑒定任務,需要提供合法的資格證明以及鑒定機構給出的允許承接鑒定任務的證明。最終發布鑒定任務的當事人獲得鑒定報告,要求有承接任務鑒定人的簽名、蓋章,這樣才能保證鑒定結果的法律效力。通過這樣詳細的操作,如果出現就某件文物的鑒定糾紛問題,可以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某位鑒定人,禁止因為簽訂合同而強調保密作用的限制,故意不提供鑒定人的信息。如果想保證鑒定的合法,鑒定人的信息應當是當事人需要掌握的信息之一。同時,如果給出鑒定報告的民間藏品出現多次交易,那么報告要一直跟隨藏品的交易過程,并且每次交易過程都由出具報告的鑒定人負責。
6 結語
民間藏品在近幾年表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不僅藏品種類增加,收藏人員數量增多,也帶來民間鑒定機構和人員的增加。但受限于法律、技術人員儲備、人才培養、思想素養等方面的影響,民間古玩市場表現出混亂、假貨多、真貨少的趨勢,而且很多鑒定機構和專家實際上都不具備相關資質,這大大擾亂了民間藏品市場。基于此,本文對民間藏品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其鑒定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思考如何解決民間藏品鑒定工作遇到的困難,提升鑒定水平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