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琪



摘 要:數字媒體技術在國內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具有關鍵的作用,深刻地影響出土文物的保護模式、修復工藝以及呈現形式等。在目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下,我國將數字媒體技術作為重點維護物質文化遺產,保證文物的安全性。但是因為國家文物管理組織對物質文化遺產制定的保護方案并不合理以及完善,缺少領先的數字媒體技術,導致某些出土的文物受到損害,無法復原到最初的樣貌。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0 前言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漫長的發展歷史。數不勝數的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璀璨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傳承至今。
因為物質文化遺產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在遭受破壞之后就不能復原以及修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社會經濟、科學、文化開始與世界接軌,在全新局勢以及方針政策的影響下,科技水平持續提高。
把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到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可以從根源上處理遺產保護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最終可以為文物保護帶來全新的技術方式。
但是有關信息顯示,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使用數字媒體技術需要解決很多問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不同階段都存在諸多現實問題,從微觀層面進行分析,其直接影響科技的發展;從宏觀層面進行分析,也會影響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效果。
1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難題
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一般包含文物發掘、拯救、復原以及保存。為文物營造合適的保存環境,讓文物可以全部展示出來,確保文物長久、安全保存是文物保護活動的關鍵點。
1.1 現實問題
在文物保護中存在無法處理的現實問題,文物保護和經濟利益兩者存在矛盾。某些人為尋求個人短期效益,并未重視文物保護,造成文物交易違法問題頻繁出現。只關注到文物具有的經濟作用,并未重視到文物歷史價值的投機主義者數不勝數。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民眾文化素養以及職業道德素質不斷提高,更多的人開始重視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然而少數人在遇到歷史文化遺產時思考的主要問題依舊是經濟利益,因此遺產或多或少都存在受損。
1.2 保護觀念薄弱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觀念薄弱。即便國內專注于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然而某些民眾的職業素質無法跟上文化發展速度,在遺產保護方面沒有形成正確的意識。物質文化遺產的安全是所有民眾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所有人都有保護其的責任與義務。除去廣大民眾的傳統觀念問題,怎樣對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也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1.3 保護制度不成熟
相關保護制度不成熟。某些管理組織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的關注度較低,造成當前保護制度不成熟和約束能力較低,無法為保護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1.4 傳統文化理念受到沖擊
傳統文化理念遇到較大的沖擊。在進入信息技術社會后,西方文化沖擊國內文化,國內年輕群體熱衷于西方文化,不管是國內的生態文化還是思維模式都出現較大的改變,影響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我們應該知道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豐富的精神內涵以及文化價值,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就是繼承與傳播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2 數字媒體技術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幫助
國內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類型多樣,即便遭遇過戰爭的摧殘,依舊留存了豐富的古文物。因為發掘古文物的時候并未使用科學的技術方式,導致文物原始環境發生改變,造成某些文物無法完好留存到博物館或者紀念館中。
眾所周知,物質文化遺產是古代民眾智慧的成果,還是古人給予后代子孫的寶貴財富。為維護現有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使用多種數字媒體技術方式,創建對應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復原現有的文物。且通過模擬呈現更好地保護、研究文物。國內相關組織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深入的探討,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文物的真正價值。
數字媒體技術從表面上進行理解是采用計算機技術方式實現保護目標,但是以上含糊的說法并不精準且具體,主要內涵是利用計算機方式對考古現場實施三維掃描、運算、輸出和呈現,之后在電腦上形成相對完整的遺址面貌以及不同受損文物的具體還原圖。
將以上圖文內容全部儲存到電腦中便于后續的鑒賞與研究。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國內文化遺產保護帶來全新的渠道,有助于考古界的發展,對其具有深遠的影響,
此外,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可提高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質量,也可以讓社會人員積極參加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3 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
數字媒體技術是指通過信息技術方式保護物質文化遺產。詳細地說,數字媒體技術是利用信息技術方式對歷史遺跡實施掃描、運算、傳輸,然后完成三維立體呈現,通過計算機把歷史遺跡全部還原,為受眾帶來相對清晰與完整的歷史文物或遺跡面貌。
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助于考古領域的技術發展,可以為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正確的方式與渠道。
3.1 文物修復
對于歷史文物的修復和還原。目前對于歷史文物復原而言,常見的方式是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文物出土是指為其更換全新的生存環境,但環境改變會阻礙文物的未來保存,因此需要為出土文物創造相對合適的生存環境。此時需要盡早復原文物。
針對現已殘缺的文物以及年代較長無法復原的文物,主要使用數字化修復方式。利用電腦軟件完成運算,通過三維立體成像參考文物殘留的部分完成初始信息的計算與建設。
當前針對年久失修、且存在缺失的文物的復原主要借助數字媒體技術,重點是為出土文物營造合適的修復環境。利用計算機三維計算方式,參考文物目前存在的樣貌殘片整理出原貌,如在兵馬俑復原時采用過該技術方式。此外,也使用在瓷器復原中,主要參考器物碎片復原其最初的造型和設計圖案。
3.2 數字模擬
根據歷史遺跡開展數字模擬復原。數字媒體技術可以相對精準地采集以及發掘歷史遺跡的現有信息,然后參考信息完成現場歷史遺跡的復原。
大部分歷史遺跡長期儲存在自然環境中,年代久遠,受自然環境或者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風化、氧化、液體侵蝕,在自然災害或戰爭中受到損害,阻礙歷史遺跡的復原,甚至無法恢復其最初的原貌。
在考古發掘場地,稍有不慎就會破壞文物的保存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壞。而以上損傷也許會造成部分歷史信息不能被清楚地解讀,導致核心信息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歷史文化遺產的完美呈現。
將數字媒體技術使用在考古發掘場地,可以引導科研人員迅速且精準地了解不同基礎數據內容。利用數字媒體方式可以開展數字模擬,建設虛擬的三維場地,全面復原整個現場的初始信息,增強考古工作的精準性。
3.3 構建數字化博物館
為歷史文化遺產建檔,創建數字博物館。數字媒體技術采集、存檔的文物信息不僅可以為考古及其工作人員查找歷史信息提供一定的方便,也可以讓工作人員在煩瑣的文物數據內容之中尋找到有用的價值,而且讓民眾在任何地點與時間都可以查找到需要的文物信息。
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呈現文物,可以激發廣大民眾保護文物的積極性,為創造數字化博物館奠定堅實的基礎。
建設數字化博物館可以高效進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當前核心與重點是把數字化技術和網絡技術全面融合起來,且呈現出傳統博物館具有的社會職能:
第一,文物內容的采集活動,通過數字媒體技術完成三維掃描,將采集得到的圖樣、聲音和文本內容全部傳播到網絡中,高效地保護文物,增強文物信息的公開性。
第二,利用對文物的優化以及整合,確定其對應的順序,便于工作人員開展深入的分析,引導工作人員進行瀏覽和展出。
3.4 多元化的措施
政府部門也要定時對工作人員業務能力與職業素質進行專業培訓,提高職業培訓力度,讓工作人員可以熟練了解與使用不同技巧與方式,特別是數字媒體技術的正確應用。
需要關注到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的培育與引導,讓工作人員全面遵守我國有關法律條文,不能損耗國家利益的事情,此外也不能損害物質文化遺產,避免出現傷害國家財產、歷史文化遺產的問題。
國內管理組織需要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成熟且高效的管理制度,如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系統、工作人員安排等,必須正確分類工作,明確不同組織要承擔的主要責任和任務。
另外,創建和發展數字化博物館,不僅僅保護物質文化遺產,而且要全面滿足廣大民眾的鑒賞與瀏覽需求。
國家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關組織需要提高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監管水平。持續優化以及健全有關保護制度與工作方案,重視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避免通過舍棄文物價值的方式增加經濟效益,提高有關責任人的工作水平,確定不同群體的保護責任。
必須參考不同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以及職責進行正確的考評和評估,規范以及約束工作人員的錯誤行為,且在合適的時候為工作成績良好的工作人員提供獎勵,充分刺激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
另外,還需要加強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換言之,必須強化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工作人員需要了解到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實作用與價值,需要自覺提高自我能力,從自身做起。
此外也要參考國內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現實狀況,創建高效且可實施的管理制度。根據管理制度貫徹和實施,提高監督力度,不斷優化以及健全現有制度。針對全部工作部門開展科學規劃與整理,面向整個社會推廣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作用,增強廣大民眾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觀念。
4 結語
目前,我國數字科技水平的持續提高,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式隨之增加。國內相關組織需要參考物質文化遺產遇到的現實問題,承擔自身的責任與義務,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創建成熟且高效的數字媒體技術管理基地,從根源上妥善處理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遇到的諸多問題。采用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加快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度,可以全面達成永久性保存目標。
此外,國家還要修訂與保護數字媒體藝術與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法律條文,且把以上制度使用到現實中,促使其得到民眾的認可與支持,最終保證數字媒體技術可以盡快地使用到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