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
摘 要: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推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上得到滿足后,人們對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對于生活的品質、精神的追求有了新的標準,那些本定義為“奢侈”的高雅文化殿堂也進入了大眾的生活,成為人人可參與的場所。在這之中,博物館尤為特殊,政府高度關注博物館建設及博物館文化、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內容。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物館更應該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為人民服務。文章以高安市典型博物館為實例,對此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博物館;為人民服務;高安市
1 博物館現如今的意義
“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這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強調的內容。
什么是博物館?在過去,博物館是珍貴物品陳列和儲存的場所。隨著時代變遷,博物館也具有了更多功能,成為征集、典藏、陳列、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場所。博物館會對文物進行專業和全面的管理與看護,并且會對文物進行保護和分析,為公眾提供詳細信息,具有教育和文化普及的作用。因此,博物館通常是社會公共機構,是非營利性并且是向大眾免費開放的。
在中國古籍《山海經》中,“博物”一詞作為辨識多種物種的含義已經出現,由“博”與“物”組合而成。埃及在公元前3世紀時,創立了博物院的概念和建筑。到了1753年,大英博物館建立,象征著現代意義的博物館開始對公眾開放。有學者認為,中國最早的博物館是“孔廟”,至1933年,中國擁有了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博物院—中央博物院,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博物院。目前,我國對博物館的投入與關注逐漸上升,將參觀博物館作為旅游項目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弘揚地區文化,弘揚傳統美德,使人們接受美的熏陶和歷史的感染,成為文化建設的方式之一。
博物院具有公益性和研究功能,這種定義也使博物館有非營利的定位。在人們的主流印象中,博物館是收藏文物并且陳列文物的場所,往往忽視了其背后特殊的文化。現代博物館,不僅僅陳列展示文物,還會對文物進行介紹,特別是在人們進行文化休閑娛樂的過程中,博物館將視聽感受與科普相結合。如今博物館和景區已經成為相輔相成的“藝術品”。博物館作為深層次和高品位的旅游產品,具有傳播價值觀和記錄歷史的作用,很多博物館通過排列組合和特殊的介紹方式,尤其是場景故事,寄情于景,使游客成為博物館的常客,在文化傳播與提高人們文化素養方面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2 博物館如何為人民服務
博物館如何為人民服務,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創造舒適的環境、打造優質的展覽、構建全面的服務、進行妥當的宣傳。
2.1 創造舒適的環境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特征之一,就是對環境的要求,無論是居住環境還是工作環境,現代人都有了新的標準,而公共場所的布置,對于人們的游覽體驗來說也尤為重要。無論是什么人,身處于優質、美好的環境中,就會感覺身心愉快,對事物的接受度也會更高。博物館就需要打造這種環境。那么,博物館都有哪些環境?對大眾來說,不是只有陳列物品的展館嗎?準確來說,博物館的環境不僅僅有陳列區域—博物館內部環境,還有博物館的周邊環境。
博物館的周邊環境包括博物館的地理位置、交通和博物館的建筑特色等。從博物館的建筑風格和交通是否方便來剖析一座博物館,便能看出博物館的底蘊和是否能吸引觀眾。高安市元青花博物館的外觀特性就是典型的例子。
“青花是一個非常文學化的名字,極富詩意,中國古代陶瓷中只有它這么浪漫。”這是作家馬未都對青花的評價,也是對高安市青花博物館藝術性的評價之一。高安元青花博物館以青花瓷為主要展品,其外形也使用了青花瓷元素。從構成建筑的墻體來看,青花瓷富有特色的藍白基調映入眼簾,入口上方巨大的壺口青花瓷形狀給人深刻的第一印象,這種建筑風格給人很直觀的視覺體驗。博物館建筑是一個城市的標志,也是城市文化的縮寫,好的博物館利用造型特征構建出獨特的詩歌,往往引人入勝。走進這樣的建筑中,也是審美與汲取知識的過程,是對歷史文化、人類文明的探究,是人們的第二課堂。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給人的沖擊力儼然成為特點,無論是居民還是游客,都會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震撼與文化。當博物館上升到美的藝術,從造型就深入人心,那么當人們走入博物館又是另一種震撼。
除了外部,在環境的打造中還應當注重博物館的內部環境。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的內部以元代歷史文化為特色,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以歷史時期為節點的元代青花瓷才有了更細致的呈現。博物館的內部由序廳、歷史文明廳、歷史人文廳、國報廳、元青花鑒賞廳構成。每一層都有相對應的主題特色,如序廳中節奏快、色澤艷麗的浮雕展示,青花釉里紅國寶特色躍然墻壁之上,還有古城浮雕和歷史偉人的陳列,使序廳的環境更加莊重和恢宏,油然生發歷史殿堂的既視感。博物館的內部以燈光和設備陪襯,展示手段多為圖版、文字、實物、立柜、雕塑、聲光電等,展示了歷史人文、戲曲民俗等多種多樣的文化,并不只是單純地擺放珍寶。三維投影在博物館中很受歡迎,觀眾不僅能夠看到國內的青花瓷藏品,還能身臨其境地瀏覽英國、土耳其等各國青花瓷展品,使中國元青花魅力在高安元青花博物館中得到完美呈現和傳承。
2.2 打造優質的展覽
博物館要做到真正的“親人,近人,服務人”,首先要帶給人不一樣的思考,給人啟發并且從中獲得享受。這就要求博物館在舉辦展覽時要突出一個主題,并且選擇陳列的文物要新穎而精良。高安市博物館珍藏銅鏡展覽,展出戰國鏡、漢代鏡、三國鏡等。除了珍藏銅鏡系列展覽,還有特色陶瓷壺以饗同好,高安市博物館共有200多件壺類藏品,其中的特色之作、壺中佳品是人們觀賞和滿足高雅情趣的目標。通過對高安市博物館最具特色的壺類藏品進行集中展示,在寬敞的展廳中,觀眾們循序漸進地感受,并且通過對比性觀賞,自由地多角度欣賞精品之美。
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的特殊性是通過展覽體現的,它是世界唯一以青花命名的博物館,是世界排行第三、中國排行第一的青花珍藏館,卻少有人知,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博物館。如果展覽做不到優質,就會使觀眾欣賞文物吃力,更不用說對藝術的消化和吸收了。
多數博物館的展覽陳列都是根據一定方式來對文物進行分類的,如根據年代分類、根據種類分類、根據等級分類以及根據創作者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歸納是人們的生活特性決定的,當分類歸納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人們的欣賞視野也會隨著這種整理觀念發生變革,對文物進行有序的歸類,有層次地帶給人們欣賞感受、歷史感知,會比雜亂無序要更好吸收。
目前博物館都有不同形式的展覽。除了集中形式的展覽之外,還有臨時展覽。在進行臨時展覽時更應當注意觀眾的反饋,并且進行調整。博物館與新時期內容相結合,對陳列者工作提出了更細致的要求,陳列者要對文物內容進行研究,將具有對比性的文物進行有邏輯、有順序、有目的的展示。高安市博物館在進行壺類文物展示時,將200多件展品有序擺放,中央的立柜陳列佳作,這樣的對比性更能提升觀眾對美的理解。這種陳列手法更具有吸引力,當地人游歷博物館時,具有更強的地域歸屬感和文化認知,而外來游客了解到當地文化時,能夠循序漸進地感受到歷史的變遷,將思想、科學與藝術有機結合,使游客在游覽中獲得高層次的享受。
2.3 構建全面的服務
為人民服務的號召聽起來距離博物館十分遙遠,在人們的印象中,博物館的主要功能是展示文物,促成游客對本地文化的印象。然而實際上,博物館對優質服務的塑造,不應當亞于其他行業。這不僅僅是由中國的優良傳統決定的,更是博物館的特殊性決定的。在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定義中,博物館是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性機構,也正是因為這個性質,博物館更應該堅持為人民服務。作為博物館的業務之一,這種思想也應當滲透到參與人員當中,這并不是對古老傳統的再傳承,而是改革與創新,因為傳統博物館的確將展示作為主要內容。那么,如何滿足觀眾從而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呢?如何將服務也作為博物館的亮點之一呢?想要構建全面服務,需要改變博物館方位策略,讓博物館尋找觀眾才行,只有做到這樣的標準,升級博物館的方位策略,才能隨著觀眾的需求而變化,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
如何改變方位策略,讓博物館尋找觀眾?首先要從城市的構建和規劃談起,博物館代表著地區的特點、地區的發展策略,經營博物館也是經營一個地區。高安市委書記袁和庚說過,“經營”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具體而言就是通過中心城區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做好城市規劃、以人為本、產城融合三個方面,把高安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
通過改變人員配置,讓高素質、高熱情與高業務能力的專業人員進行組隊,外出或在運營中進行博物館的引流工作。要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吸引客流量,到學校、旅游局、旅行社、社區等不同地方進行觀眾的引流。首先,旅游業有多種類型,如觀光旅游、休閑旅游、商務旅游、文化旅游、特色旅游等。參觀博物館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要與相關的旅游部門尤其是旅游決策部門進行雙向聯系,了解最新的營銷計劃,想方設法聽取他們的建議,從而幫助游客吸收異質文化(異質文化是指遠離現在環境的古老文化或遠離自己生活區域的外來文化),在滿足游客追求新奇、求知的同時,提升博物館在文化旅游中的地位。此外,社區是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一般來說,它是指一個地區的地理空間和人們生活的地區。應該將這樣的概念灌輸給每個公民:在高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時代,僅僅依靠課本上所學的知識是絕對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博物館作為非營利性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身負提高國民素質的責任。因此,博物館可以積極聯系社區,在社區教育的大前提下,與社區合作進行開放日的舉辦,邀請不同社區團體參觀博物館。其中應當包括街道干部、企業代表、個體工商戶和家庭成員,通過科學的組合和藝術的展示相互交流,接受文化熏陶,學習各種知識,感受和理解民族和人類的創造力,汲取創造新生活的力量。
2.4 進行妥當的宣傳
通過媒體等方式進行宣傳是博物館運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現代社會,人們對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已不再陌生,人們在日常生活里大多經由這些新媒體了解世界,得到異質化的知識。所以,博物館應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資源,通過新媒體進行宣傳,吸引公眾到博物館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擴大博物館的影響力。《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鼓勵文化場館的線上宣傳。
3 總結
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推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上得到滿足后,人們對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對于生活的品質、精神的追求有了新的標準,那些本定義為“奢侈”的高雅文化殿堂也進入了大眾的生活,成為人人可參與的場所。在這之中,博物館尤為特殊,政府高度關注博物館建設及博物館文化、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內容。博物館是歷史、文化、自然標本的主要收藏地,其價值決定了其服務社會的能力。博物館應當發揮自身職能的作用,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做到多功能和理想效果,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