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廣泛、深刻和悠久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也曾重申過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必須要進行不斷弘揚和傳承。戲曲是我國的重要傳統文化之一,而融媒體的應用有效拓寬了戲曲的發展空間,如何在融媒體背景下發展電視戲曲欄目是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本文基于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戲曲欄目發展現狀,詳細分析了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戲曲欄目的傳播途徑,并深入探討了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戲曲欄目
【中圖分類號】J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1-103-02
【本文著錄格式】趙鳳群.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戲曲欄目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1,06(11):103-104.
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主要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共同組成,戲曲中蘊含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現場互動性非常強,受到了廣大人們的喜愛和歡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融媒體的廣泛應用,有效打破了戲曲傳播的“障礙”和“邊界”,使更多不同年齡段的觀眾接觸和理解戲曲,更好的體現了戲曲的張力和感染力,為我國戲曲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為戲曲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然而由于戲曲的發展、傳播和其他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有必要在融媒體背景下,對電視戲曲欄目的發展進行深入研究。
一、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戲曲欄目發展現狀
(一)欄目的開展現狀
和常規節目一樣,通常情況下,電視戲曲欄目大部分也是每周播一期,每期有一到一個半小時,長期播出后,觀眾逐漸對欄目的板塊、類型和主持人均有了清晰的了解,因此,他們的審美標準逐漸提高,期望指和新鮮感越來越低,從而導致觀眾對固有的戲曲欄目出現審美疲勞。除此之外,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電視臺對于戲曲欄目的制作和開展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硬件設施比較落后,資金投入力度不足、戲曲資源比較單一等。
(二)欄目的傳播現狀
經過多年發展,戲曲欄目的編導已經習慣沿用原生態轉播舞臺節目的方式,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然而大多數的編導一時間很難適應“一次全方位、多種媒體并用” 的策劃行為。同時,觀眾對電視戲曲欄目的認識仍處于劇場錄播和比賽轉播這類最基礎的傳播方式上,只重視實用性和方便性,并且已經習慣于接受這類方便又直接的劇場替代模式,在觀眾的認知里,這就是電視戲曲欄目的固定形式。
二、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戲曲欄目的傳播途徑分析
(一)傳統電視媒介傳播
從戲曲發展初期到現在,傳播方式基本沒有任何變化,舞臺上的生旦凈末丑、演繹中的喜怒哀樂愁、不管是帝王廟堂還是偏僻的村頭,形式都沒有什么差異。直到步入近代社會,首次使用留聲機保存了戲曲的音頻;首次使用廣播傳播了戲曲的聲音。我國的第一部黑白電影是戲曲《定軍山》,直到1948年才有了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而這部電影同樣也是戲曲。電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后,戲曲逐漸成為電視欄目中的主要文化內容,大多數的廣播電視機構都有自己的戲曲欄目或者戲曲頻道,同時也產出了類似《梨園春》等世界聞名的文化品牌專欄,在電視時代,電視中播放的基本都是戲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各類電視節目不斷涌現,題材越來越多樣化,內容也日漸豐富,只通過電視傳播戲曲很難再吸引觀眾,也無法有效的傳播我國優秀的戲曲文化,因此,在融媒體環境下,應不斷拓展戲曲的傳播渠道。
(二)其他新型媒介傳播
首先,新型的媒介傳播途徑有網絡電視臺、視頻網站、手機APP和戶外大屏等比較完善的傳播平臺,這類傳播途徑能夠實現同步多屏播放,從而形成互動效應,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觀眾。其次,以手機客戶端和APP為主的傳播平臺還擁有眾多的移動端用戶,這種傳播途徑的主要傳播對象就是手機用戶,并專門服務于手機用戶,在傳播的同時可以通過傳統的傳播途徑進行完善。最后,新型的媒介還有“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產物,同時也是新型媒體制作和傳播的發展方向,通過“云計算”技術能在云端中儲存電視戲曲欄目,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系統建設和維護成本,提高數據交換的有效性,還能夠對戲曲受眾群體的喜好展開針對性的數據推送。
三、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戲曲欄目的發展策略
(一)欄目定位上尋找娛樂與藝術的平衡
電視戲曲在發展過程中,應以“戲曲”為主的基礎上,融入適當的娛樂元素,這樣既能在極大程度上打破傳統戲曲節目的短板,使戲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有助于觀眾更容易接受戲曲,但是一定要注重娛樂和藝術之間的平衡,因為過于重視娛樂性一方面會弱化戲曲欄目的文化內涵,導致戲曲欄目成為一類披著戲曲外衣的綜藝娛樂節目;另一方面,娛樂性占比過重不僅不會吸引更多的觀眾,還會引起現有觀眾的反感,導致戲曲觀眾越來越少,最終阻礙戲曲的發展和傳播,因此,在戲曲中融入娛樂元素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娛樂和藝術的平衡。首先,可以把電視戲曲節目改編成“真人秀”的形式,編導組可以邀請沒有接觸過戲曲的嘉賓,讓嘉賓學習“唱、念、做、打”四項基本功。其次,應邀請戲曲老師或專家給予指導、講解和點評,再此過程中應盡量使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使觀眾能夠在觀看節目過程中深入了解和學習戲曲文化,而且這種休閑、娛樂的學習方式既能夠加深觀眾對戲曲本身的了解,還能使觀眾了解戲曲表演者背后的故事。最后,節目組還能通過戲曲元素和娛樂元素的融合,分解戲曲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把戲曲中枯燥、乏味的基本功和基礎知識以游戲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設置“穿越藤蔓”的游戲訓練戲曲演員的柔韌性;設置“尋找臉譜”的游戲提高觀眾對戲曲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戲曲和娛樂相結合的傳播方式,不僅能夠快速吸引沒接觸過戲曲的觀眾,并使其成為固定觀眾,還能通過敘事性、科普性和娛樂性的戲曲節目,使對戲曲有所接觸的觀眾更快的產生代入感,在呈現戲曲藝術文化的同時,提高戲曲節目的質量和傳播效率。
(二)欄目編導上創新欄目形式和內容
第一,策劃。策劃方面包括主題策劃、特別策劃和系列策劃,其中主題策劃指在戲曲欄目的原有模式下,通過設定主題的方式整合欄目的各個板塊和流程; 特別策劃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地點舉辦的策劃活動,這對戲曲節目的發展和傳播至關重要;系列計劃的操作類似于主題計劃,不同之處在于,系列策劃主要通過多期欄目得以完成,而且每期欄目之間的關系是并列和平行的。第二,改版。改版方面包括板塊調整、板塊改進和增加元素。首先,一般情況下,電視戲曲欄目中有很多板塊,而且這些板塊不能一成不變,應隨著戲曲欄目的發展進行不斷調整,比如,重點打造核心板塊、淘汰弱勢板塊、優化中庸板塊。其次,主創人員應站在觀眾的角度分析問題,通過多種方式對戲曲欄目進行改進,使戲曲欄目的比賽過程信息量豐富又有趣味性、內涵深厚又跌宕起伏、通俗易懂又不失人性。主要創建者要求使用各種娛樂方法使游戲過程變得有趣和有趣的內容。最后,如果有些板塊開展形式較好,比起同類的欄目又有一定的優勢,僅僅由于存在的時間過長導致觀眾沒有了新鮮感,應通過其他元素的植入進行不斷創新。
(三)欄目傳播上培養年輕受眾
現如今,單純的依托于作品的質量和少量的傳統媒體的傳播,很難使戲曲受到廣大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雖然戲曲藝術的美學價值很高,傳統電視戲曲的故事、演員、導演、唱腔和流派都有一定的號召力,然而這些只能吸引原有的觀眾,而對于完全沒有戲曲基礎的觀眾來說,傳播渠道和方式并沒有明顯的效果,尤其是無法吸引年輕的受眾群體。再加上,大部分年輕人雖然明知道戲曲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應該觀看,然而由于各類電影和電視劇的大量宣傳,年輕觀眾的休閑時間早已經被占用。實際上,沒有任何戲曲基礎的青少年也是電視戲曲的潛在觀眾,只有將戲曲的相關信息滲透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才能使他們全面的了解戲曲、走進戲曲。具體來說,可以通過發行戲曲宣傳片、運營劇院公眾號等媒介載體,為戲曲演員、導演和編劇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同時還可以和游戲公司聯合,推出一款戲曲游戲。比如騰訊游戲《王者榮耀》中有一個英雄上官婉兒的皮膚就是和越劇相結合的產物,而虞姬的皮膚也同樣參考了戲曲中《霸王別姬》的經典形象,《霸王別姬》也成了年輕群體最為熟悉的戲曲劇目之一,雖然《王者榮耀》有一段時間被批過扭曲歷史人物形象,但是由此可以發現,將戲曲和游戲融合在一起能夠對年輕受眾群體帶來極大的影響。 又比如廣東粵劇院推出的《夢紅船》和 《決戰天策府》以其高性能的品質和新穎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年輕觀眾,特別是《決戰天策府》,故事來源于《劍網3》,通過粵劇的表演形式和“互聯網+戲曲”的有機結合,平均單場票價高達350元、上座率超過了70%、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輕觀眾和《劍網3》的玩家。而且劇中的飾演者彭清華更是一度成為諸多粉絲喜愛的偶像,忠實的粉絲也會由于喜歡演員而主動了解之前演出的劇目,甚至主動學習其中的經典唱段,實現了一種良性循環的傳播方式。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戲曲欄目在融媒體背景下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必須對戲曲創造一種資源兼容和內容兼容的傳播方式,戲曲相關的工作人員也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趨勢,在享受融媒體便利的同時,應及時應對融媒體造成的沖擊。欄目定位上尋找娛樂與藝術的平衡,欄目編導上創新欄目形式和內容,并欄目傳播上培養年輕受眾群體,從而激發傳統文化的活力,并促進我國戲曲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邵振奇.電視戲曲欄目文化傳承與娛樂功能的和諧共振[J].電視研究,2019(1):48-50.
[2]李瑞娜,李慧敏.融合創新與文化重構——對近年幾檔電視戲曲欄目的傳播學思考[J].中國電視,2019(12):79-82.
[3]秦潔.傳播學視域下電視戲曲欄目的藝術創新與傳播價值研究[J].大眾文藝,2020(8):184-185.
作者簡介:趙鳳群(1990-),男,山東日照,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為戲劇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