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漆畫起源于漆藝,中國使用漆的歷史淵源悠久,早在遠古時期,當時的人們就已經將漆運用到生活中了,可以說漆工藝在中國是一種古老的技藝。中國漆畫作為一種獨立畫種出現在中國畫壇上卻是20世紀60年代的事了,所以漆畫又是非常年輕的。漆畫的這種古老與年輕共存的特性讓它擁有著無限的創造可能性,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繪畫往往能夠表達出深層次的情感,本文主要探討漆畫的各種創作技法在繪畫中的奇妙應用,讓漆畫創作能夠更多地表達抽象的情感,而不再拘泥于傳統題材,讓漆畫與現代藝術能夠更好地交融。漆畫通過材料與技法表達情感,材料的運用以及技法的堆疊能夠讓漆畫的情感表達更生動形象,讓創作具有更深刻的思想,題材更加新穎,形式更加多樣。
關鍵詞:漆畫技法;創新;情感表達;繪畫
中圖分類號:J21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0-00-02
1 漆畫及其情感表現
漆畫起源于漆藝,最早的漆藝大多被用在食器上,最早有漆器記載的著作是韓非子的《十過篇》,里面提到了虞舜漆器。在先秦時期,漆器主要被當作祭器和盛放食物的工具,當時,人們喜愛黑色和朱色,所以漆器的顏色以黑色和朱色為主[1]。漆藝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生漆,天然生漆需要從漆樹中提取出來。古人將漆作為原材料,在器物上繪制圖案,起到了裝飾的作用,廣義上來說,這是一種早期漆畫。這時的漆畫雖然也顯示出古人的早期審美,但更多的作用在于實用性,此時藝術性是服務于實用性的。到了現代,漆畫從漆藝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新的畫種,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藝術被創作出來[2]。藝術創作作為一種精神創作,具有極大的自由性,在創作過程中,藝術作品能夠體現出創作者自身的審美風格和審美水平,并且受創作者世界觀以及生活習慣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創作自由。漆畫將我國優秀的手工藝與藝術表現結合了起來,成為一個全新畫種,而漆藝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促使人們利用它去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3]。
人會產生許多不同的情緒,例如喜怒哀樂等,這些情緒使人成了一個復雜且富有人情味的個體。在藝術創作中,這些復雜的情緒便是人們創作的源泉,情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事物,但是通過藝術創作人們可以將這些情緒具象化展現出來[4]。藝術可以說是一種手段,人們的情感都藏在藝術作品中,從而能夠讓懂得的人看到;藝術相當于一個翻譯器,可以讓人們窺探他人的內心世界,并且與之產生互動和共鳴[5]。因此藝術創作時的情感表達非常重要,最終效果與內心的思考緊密相關。
2 漆畫中的不同技法表現
漆畫的情感表達與其他畫種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他畫種往往通過不同的畫風表達創作者情感和作品的內涵。例如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主義畫派為了展現完整的描述對象,通過分解、重組等形式組成碎片化的形態,體現出作者強烈的個人情緒[6];以莫奈為首的印象主義畫派主要通過光影表達作者柔軟細膩的情感,這與立體主義畫派呈現出明顯不同的創作風格。而漆畫創作者常常運用不同的漆藝材料以及技法表達自己的情感[7]。在繪制漆畫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材料和創作者的技藝。漆畫的材料和技法是連接作者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紐帶,同時也是表現作者情感的載體[8]。
2.1 漆畫中不同技法的情感表達
髹飾技法是漆畫技法中的一種基礎技法[9]。豐富的創作手法讓現代漆畫的畫面有了豐富優美的姿態:描漆如工筆畫技法一般,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事物,崇尚寫實,求形似,筆觸景致,能夠細膩地表達創作者的心思;堆漆手法又似浮雕,是用一定量的漆或者漆灰在畫面中堆出想要的圖案,堆漆之后畫面起伏很大,使畫面具有立體感,會給人更強的畫面沖擊感。漆畫家沈克龍善于使用堆漆的手法詮釋他的藝術思想,他通常運用高低、深淺、粗糙細膩等不同的漆,表達出佛家“法無常象”的思想[10]。
鑲嵌技法是將蛋殼、螺鈿、金、銀、鋁、銅等不同材質的東西貼在事先刷好了生漆的位置上,和其他工藝進行結合,通過打磨推光,使其產生獨特、絢爛、奇妙的紋理和圖案[11]。在鑲嵌工藝中,蛋殼鑲嵌的使用最為廣泛,蛋殼顏色潔白無瑕,能與大漆形成強烈的對比,能明顯地突出主題,同時白色的蛋殼能解決漆畫中的明度問題[12]。將蛋殼分成小塊,通過生漆粘在畫面上,蛋殼之間的縫隙如同裂紋一樣,具有破碎、自然交錯的美感,同時可以通過調節蛋殼的大小以及縫隙的大小來表現畫面的虛實變化[13]。根據蛋殼的正反面劃分,蛋殼鑲嵌又可以分為正貼和反貼,蛋殼弧度向上為正貼,向下則是反貼。貼好后經過罩漆和打磨,正貼和反貼會呈現兩種不同的效果[14]。鑲嵌完成后的打磨,要根據創作者需要的畫面效果進行,需要注意好打磨的程度。除了蛋殼鑲嵌外,還有螺鈿、金屬玉石、金屬線等材料,只要是能貼合在大漆上并且能表現出良好效果的材料,都可用在漆畫制作中,其他材料的鑲嵌方法與蛋殼鑲嵌的方法大體一致[15]。蛋殼鑲嵌所表現出來的紋理是一種很美的皸裂紋,這種紋理自然生動不死板,可以很好地表現出一種頹廢的歲月感[16]。
除此還有許多漆畫技法,如罩明、變涂、彩繪等。漆畫的技法多種多樣,創作者應該根據漆畫的內容需要對技法進行合理的前后排列與組合,并且運用不同的材料[17]。漆畫有許多值得當今人們發揚和傳承的優點,人們在創作中要綜合運用漆畫技藝,還應當自主探索,大膽地將漆畫與當代的藝術發展連接在一起,對漆畫技法進行大膽創新,解決漆畫表現形式單一、可應用材料少以及工藝落后等問題,促進中國漆畫的發展[18]。
2.2 漆畫中色彩的情感表達
天然生漆的顏色是黑色和棕色,這是大漆的固有色,后來人們根據需要,將天然大漆與天然礦物質進行調和,調制出了紅色和金色[19]。由于古人素來喜愛黑色與大紅色,所以這兩種顏色在當時的漆藝中占比較大[20]。隨著工藝的進步以及時代的發展,還出現了許多顏色不同的推光漆、腰果漆等,為漆藝的畫面增添了不少的活力[21]。人們的生活中是由各種顏色構成的,如果沒有了顏色那么世界就是黑白一片,失去了色彩人們會喪失感知世界的能力。色彩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非常大[22],不同的顏色給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色彩可以讓人們感到興奮也可以讓人們感到平靜[23]。所以在漆畫創作中要注意冷暖顏色的合理運用,表達好創作意圖和情感[24]。
3 進行情感表達的方式
情感在藝術創作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沒有情感表達的作品是死板的,是沒有靈魂的。從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到創作階段直至結束都需要人們情感的傾注,人們只有在藝術作品中表達出真情實感,這樣的藝術作品才是被認可的[25]。中國人自古就注重情感表達,如繪畫、雕塑、詩詞、書法等都講求意境。意境是藝術家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環境中結合自身思想感情而創造出來的,它不僅是外界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再現,也不是藝術家情感的直接表露,而是情感與環境相融組合出來的產物[26]。情感流露創作的主體與客體是相互依存、相互關聯、密不可分的[27]。在藝術創作中,人們要明白主觀情感只是創作中主體的感情表現,但一件藝術作品的完成不僅需要主觀情感,同時還需要豐富的客體的參與[28]。因此藝術創作一般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創作者要先明白自己想表達的情感,第二步才是著手將這些情感通過實際行動表達出來[29]。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在作品中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和情感,人們應該對社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要深入社會的底層,了解社會生活[30]。為了使創作的作品更加生動能夠打動別人,人們必須在展現社會生活時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自己的生活看法和生活態度,這樣創作出來的漆畫作品才是能打動人心的好作品。
4 結語
漆畫制作耗時久,具有不確定性。為了使每一步都能表達到位,創作者要精益求精減少差錯,但也正是漆畫的這種可能出現差錯的特點,使人們有更多探索漆畫創作的欲望。當今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越來越活躍,許多新的藝術流派和藝術表現形式層出不窮,各種新型材料也在創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藝術家們要學會表達出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個性,不能陷入自我封閉的環境,要努力與時代交流并且超越時代,創作出具有超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人們要關注藝術作品背后表達的情感,透過漆畫這一媒介展現自己的審美趣味,創造出自己的藝術語言,創作更多具有內涵的作品,促進漆畫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童恬,葉潔楠.淺析沃爾夫林的形式分析理論[J].美術教育研究,2020(6):46-47.
[2] 胡玥.人工智能背景下藝術學科的發展[J].美術教育研究,2020(8):51-52.
[3] 吳馨宇,田曉冬.傳統聚落中詩意美學的表達——以皖南徽州古村落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5):104-105.
[4] 王維依,蔣暉.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歷史源流[J].美術教育研究,2020(18):54-55.
[5] 邱柳祎,孫獻華.花藝軟裝在家居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09):98-100.
[6]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觀設計中地域性元素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76-77.
[7] 曹靜文,孫獻華.坦培拉與巖彩畫在壁畫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20(8):87-90.
[8] 王博聞,厲群,郭錦輝.情感化設計對商業集聚的研究——以北京SKP購物中心為例[J].藝術科技,2020(8):99-100.
[9] 楊永康,湛磊.淺析地域文化對建盞的影響[J].藝術科技,2020(13):44-47.
[10] 龍雨亭,曹磊.旅游景觀設計對民間藝術的延續與發展探析[J].藝術科技,2020(17):111-114.
[11] 張雨婷.淺析公共文化在人物裝飾油畫中的表達[J].藝術科技,2020(17):70-73.
[12] 章煦宸,仲燁,戚飛.淺談微民宿空間中的情感化設計[J].藝術科技,2020(19):54-57.
[13] 崔曄.極簡主義與中國元素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20(20):163-164.
[14] 王納納,華陽.新媒體環境下非遺文化媒介傳播與文化傳承[J].藝術科技,2020(20):84-85.
[15] 陶皓淼,耿植榮.淺析文化思想的繁榮對美術作品的影響[J].藝術科技,2020(21):125-126.
[16] 宋綺雯.淺議古建筑配色——以大唐建筑為例[J].藝術科技,2020(21):167-168.
[17] 李延文,王春.淺談室內設計師應掌握的能力與設計原則[J].藝術科技,2020(21):141-142.
[18] 欽元昭.淺議中國畫元素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以《千里江山圖》為例[J].藝術科技,2020(21):121-122.
[19] 楊韻蕾,駱瑋.觀念攝影在自媒體環境下發展趨勢的研究[J].藝術科技,2020,33(23):41-42.
[20] 朱文清.乘風破浪的動物們——互聯網公司吉祥物設計探析[J].藝術科技,2020,33(23):37-38.
[21] 陸卓武.陶瓷材料在公共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藝海,2020(11):162-163.
[22] 徐啟文,熊瑤.基于地域文化的賽車主題室內設計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03):59-61.
[23] 朱宇婷.淺談環境設計專業實驗室實踐教學建設[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66-167.
[24] 葉潔楠,海濤.藝術的雅俗共賞——舞陽農民畫賞析[J].藝術科技,2020,33(23):23-24.
[25] 任真.以潘諾夫斯基圖像學方法分析《西斯廷圣母》[J].藝術科技,2020,33(23):21-22.
[26] 白云,回鈺.枯山水在庭園微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20,33(23):1-2.
[27] 李雯露.國潮復興背景下老字號品牌設計創新與活化路徑探析[J].藝術科技,2020,33(23):39-40.
[28] 朱歌昊,孫獻華.素描造型藝術:繪畫藝術的重要根基[J].美術教育研究,2020(21):48-50.
[29] 朱夢,姜萱,蘇婧.古典園林植物配植分析——以何園水心亭為例[J].藝術科技,2020(22):29-30.
[30] 何琲,田曉冬.戲曲盔頭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1):82-83.
作者簡介:王夢婷(2000—),女,河南商丘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