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渤娜 李龍 高霄麗 關麗俠
摘 ?要:目的 ?分析予以腫瘤患者采用中醫綜合康復方案治療的效果及對其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于北部戰區總醫院就診的腫瘤患者50例,按照奇偶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25例)與參照組(n=25例),參照組選擇常規康復,觀察組選擇中醫綜合康復,比較兩組效果差異性。結果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兩組干預后的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 ?腫瘤患者選擇中醫綜合康復方案具有改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腫瘤疾病;中醫綜合康復方案;臨床療效;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7.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13-03
腫瘤形成原因是局部組織某細胞出現克隆性異常增殖現象,失去控制,而形成的占位性塊狀突起現象[1]。臨床認為,一個腫瘤中全部細胞均由一個突變細胞增值而形成,且形態多種多樣。腫瘤可分為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兩種。其中,良性腫瘤不轉移或浸潤周圍組織,生長較緩慢,而惡性腫瘤生長較迅速,且對周圍組織存在浸潤作用,對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較大的影響。隨著中醫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且效果明顯,為探討高效的干預方法,本研究主要對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腫瘤患者,對其分別行常規康復干預與中醫綜合康復方案干預,并對其干預效果進行分析,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部戰區總醫院的腫瘤患者50例,選擇時間:2018年1月~2019年12月,按照奇偶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25例)與參照組(n=25例)。參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6~83歲,平均(58.62±9.87)歲;疾病分類:3例肺癌患者,7例胃癌患者,乳腺癌2例,腸癌5例,肝癌8例。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36~82歲,平均(59.01±9.66)歲;疾病分類:4例肺癌患者,5例胃癌患者,乳腺癌3例,腸癌7例,肝癌6例。本次研究經醫學倫理研究委員會審批。組間臨床資料對比,存在可比性(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晚期惡性腫瘤疾病診斷標準[2];②預計生存時間≥6個月;③依從性良好;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者;②嚴重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者;③中途退組者。
1.3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康復干預,即根據患者疾病情況行放、化療干預,以及常規康復訓練(訓練內容主要為身體功能的被動訓練和主動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同時對患者行合理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積極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情況,對于存在負面心理患者,如恐懼、焦慮、抑郁等,應給予其心理疏導,緩解其負性情緒,促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進行康復),減輕其負性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對患者連續干預5個月。
于常規康復基礎上,予以觀察組采用中醫綜合康復方案,具體方法:①藥物方案:清半夏15g,生山藥12g,蘆根10g,雞內金10g,蘇葉6g,黃連4g,將上述藥物進行煎煮,1劑/d,每劑分早晚服用,患者連續服用5個月。②針灸方案: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能夠緩解腫瘤疼痛,選擇肺腧、風門、尺澤、足三里、合谷穴位,20min/次,1次/d,針灸治療5d后,停止2d,然后再繼續治療,7d為1個療程,共治療20個療程。
1.4 ?觀察與評價標準
1.4.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干預后的臨床療效以及干預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情況,并作對比。
1.4.2 ?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3]:靶病灶全部消失視為完全緩解;靶病灶最長徑之和與基線狀態作比較減少≥30%視為部分緩解;靶病灶最長徑之和與干預后最小靶病灶最長徑之和作比較增加20%,或者出現新病灶視為無效。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生存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本研究患者生存質量作評估,包括3個條目,每條目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高[4]。
1.5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2.0軟件統計處理文中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兩組干預前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統計學無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心理狀態以及生理健康、獨立能力等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生存質量評分較參照組高,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我們人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其飲食結構隨之發生較大改變,腫瘤疾病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成為造成人類死亡的重要因素。
中醫學認為,腫瘤發病原因可分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三種[5]。外因是指自然界的寒、風、暑等不正之氣;內因是指機體先天不足,陰陽失衡;不內外因是指七情、飲食。隨著醫學不斷在進步、發展,單一腫瘤治療方案已無法滿足患者需求,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可更順應中晚期腫瘤患者的需求。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有中成藥、中藥灌腸、中藥湯劑、中藥局部灌注、中藥制劑靜脈輸注等。相關臨床研究發現,對患者應用中醫治療,其生活質量可得到明顯改善,能夠延長患者生存期[6]。惡性腫瘤術后患者主要為氣血津液不足以及肺的調理、脾胃虛寒,本文研究就對選取的腫瘤患者應用中醫綜合康復方案干預,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中藥具有多效性、多靶點的特點,而腫瘤的形成存在多階段、多因素的特點。中藥對腫瘤轉移、發生存在抑制作用,效果明顯。
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兩組干預后的心理狀態與生理健康、獨立能力等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生存質量評分均較參照組高,數據差異顯著(P<0.05)。此結果說明腫瘤患者選擇中醫綜合康復方案效果較為顯著,利于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研究可行。
綜上所述,針對腫瘤患者選擇中醫綜合康復方案效果顯著,臨床應用效果較佳。
參考文獻
[1]顧寄樹,許春明,陳志云,等.中醫扶正培本聯合化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循環腫瘤細胞水平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11):1304-1307.
[2]薛冬,蔣姍彤,張培彤,等.老年腫瘤患者治療與康復需求國內多中心調查結果[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3):313-317.
[3]劉興林.中醫綜合康復方案對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雙足與保健,2018,27(02):169-170.
[4]潘東升,徐文紅,馬文娟,等.循經按摩配合系統功能訓練在肢體腫瘤保肢康復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西部中醫藥,2018,31(10):121-124.
[5]王曉慶,段培蓓,張曉琴,等.健脾疏肝中藥足浴方在胃腸道腫瘤術后患者快速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8,33(6):49-51.
[6]邴原,楊杰.中醫食療在惡性腫瘤患者化療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18):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