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目的 ?探討應用中醫康復護理對于腦癱患兒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在棗莊市薛城區中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的腦癱兒童患者總共60例進行本次醫學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組,將這6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患者。對照組常規康復護理,實驗組聯合中醫綜合康復護理,比較組間護理效果。結果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MDI、PDI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FMA、Barthel指數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腦癱兒童患者中應用中醫康復干預的效果確切,可以改善患兒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完善患兒神經功能的發育。
關鍵詞:腦癱;中醫康復;肢體運動功能;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120-03
腦性癱瘓在兒童中發病較高,導致中樞神經姿勢和運動發育持續性障礙,進一步導致四肢活動受限,其癥狀除了表現為運動障礙,還可伴隨交流、認知、感覺的障礙,嚴重時還會引發患者的生活障礙[1],從而給患者的生活水平及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不便,不利于患兒日后的身心發展。目前對于這類患兒缺乏正常的治療措施,且有研究表明,對于這類患者的護理工作是重點所在,因此對于這類要注重完善相應的康復措施,以往通常采用常規的康復訓練方法[2],如推拿,運動訓練,足部治療儀等,但是患者肢體運動的改善效果較差,此外也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近年來隨著中醫技術在臨床上應用的越來越多,中醫康復技術在腦癱患兒的治療中取得較好的效果,故為了解真實中醫康復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促進腦癱患兒診療效果的進一步發展,筆者特進行本次研究,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過患者同意以及醫院管理委員會的批準,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康復治療的腦癱兒童患者總共60例進行此次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組,將這6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患者。實驗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齡在2~8歲之間,平均(4.16±0.57)歲;病程在6~18個月之間,平均(9.32±1.26)個月。對照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齡在2~8歲之間,平均(4.21±0.49)歲。病程在7~18個月之間,平均(9.25±1.09)個月。不同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病程構成等基線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①在我院就診經過CT等檢測方法確診腦癱患兒,無骨性強直且需要進行康復鍛煉。②年齡<12歲,無嚴重的認知障礙。③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遺傳代謝疾疾病,患兒有癲癇,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患兒還患有其他外傷性及骨關節性疾病,患兒不能持續進行治療,不能定期復診隨訪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前進行常規護理,所有的患兒出生后完善相關檢查,密切關注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維持水電平衡,完善吸氧流程,患兒實行常規治療。
實驗組在上述對照組基礎上聯用中醫康復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運動護理:取患兒的太沖、間使、鳩尾、大椎及豐隆等穴位進行按壓,每天早晚進行按摩,每次按摩時長在30min左右,同時對于合并眩暈的患兒配合合谷、申脈等穴位的按摩,防止患兒發生肌肉萎縮及痙攣。此外對患者進行不同體位的推拿治療:俯臥位是主要叩打督脈穴位,按揉膀胱經一、二線,同時對腰骶進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環,仰臥位時主要按揉患者的腹部,對四肢進行按捏,活動各個關節。坐位是主要對風池、百會、天柱等穴位進行按揉點等,1次/d,1個月為1個療程,總共治療約3個療程。②中醫情志護理:準確評估患兒的心理狀況,并向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情志管理的重要性,加強與患兒的溝通及交流,投入精力到患兒的治療及康復工作中去,給予患兒足夠的耐心及鼓勵,及時向患兒反饋治療中的進展,并進行適當的夸獎。同時不斷訓練患兒的認知及生活習慣,訓練患者的語言能力,幫助他們嘗試講話,從一些簡單的字詞開始,逐漸成句,訓練要耐心,同時培養患兒的各項興趣愛好,包括看書、畫畫,聽音樂等,保證患兒處于較好的情緒狀態。③中藥熏洗:檢測患兒是否具有中藥熏洗的適應征,耐心向患兒家屬解釋中藥熏洗的方法及步驟,注意保持中藥熏洗液的溫度在37℃~38℃,相關的責任護士需參與到熏洗的過程中來,在熏洗的過程中患兒需保持正常的肢體部位,注意防止受涼,熏洗后需用溫水擦拭,同時注意保持飲水量。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智力發育指數(MDI)、運動發育指數(PDI),分值范圍在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兒智力發育及運動發育指標越完善,同時比較兩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用于評定患兒日常生活能力,分值為100分,分數越高則反映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強)、患兒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分值為100分,用FMA進行評定,肢體運動功能與評分成正比)。
1.5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組患兒MDI及PDI的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MDI、PD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MDI、PDI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組患兒FMA及Barthel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MA、Barthel指數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FMA、Barthel指數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癱患兒其發病通常由于胎兒或嬰幼兒時期在發育的過程中腦部受到非進行性的損傷所引起,腦癱兒童患者通常伴隨著肌張力及智力發育的異常[3],表現為日常生活能力及肢體運動上的障礙,若不經有效治療,會引起較為嚴重的運動及行為功能缺陷[4],甚至通常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因而需要探討一種有效而又便利的治療方法。
有研究者提出可以將中醫康復技術應用到這類疾病的治療之中,可取得較好的效果[5],中醫學上認為小兒腦癱屬于五軟、五硬等范疇,多由于精血不足、腦髓失血造成,該對這類患者首先進行推拿治療,可疏通患者的各處經絡,改善患者的腦部微循環狀態,同時補益肝腎,調節臟腑因而增強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配合康復運動療法,便捷性,安全性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也更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有效控制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配合中醫情志護理,提高了患者對于治療的積極性,同時保持患兒處于積極的情緒狀態,疏肝解郁,對于康復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配合中藥熏洗治療,提高患者的治療舒適度,改善軀體神經的敏感性,所以理論上經過中藥康復治療此類患兒可以取得比較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在腦癱患兒中以中醫康復干預,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以改善患者的智力及肢體運動發育,提高患兒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臨床工作者的借鑒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孫艷麗,王院方,劉俊杰.家庭介入式康復護理對腦癱患兒的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12):1547-1549.
[2]辛友聯.中醫康復護理干預在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24):24-25.
[3]王穎.康復護理對腦癱患兒早期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06):178-179.
[4]陶君.穴位注射鼠神經生長因子與康復護理聯合應用于腦癱患兒中的效果觀察[J].海峽藥學,2019,31(02):257-258.
[5]姜連花.小兒腦癱患兒應用康復護理措施后的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5):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