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景成, 施振川, 林曉剛, 鄭慶圭, 解 偉
(1.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2.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
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IPMSM)因其高效率,高轉矩密度和寬調速范圍等優點,廣泛應用于電動交通工具的驅動系統[1]。近年來,分數槽集中式繞組(FSCW)在IPMSM中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分布式繞組相比,具有繞線成本低,槽滿率高,端部繞組短,銅耗低,以及效率高等諸多優勢[2-3]。此外,FSCW還具有高容錯性和弱磁性能好等優點[4]。但是,FSCW產生的定子磁場中含有豐富的空間諧波,特別是低次諧波。非工作諧波會帶來局部鐵心飽和、永磁體中的渦流損耗以及噪聲和振動等問題,且轉子散熱困難,易造成永磁體退磁風險[5-7]。上述缺點限制了集中式繞組永磁電機性能的進一步提高。
為提升集中式繞組永磁電機的性能,近年來已有大量旨在減少甚至消除低次諧波含量的研究。由于磁動勢諧波是由定子繞組產生的,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繞組配置的優化。多層繞組(通常每個槽多于2層)可以減少磁動勢中的低次諧波分量,從而降低轉矩脈動和轉子損耗,但同時也減小了工作諧波的繞組系數,并且增加了定子繞線難度[8-9]。文獻[10]采用每個線圈側不同匝數的繞組減小低次諧波。文獻[11-12]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增加定子槽數并使用2套繞組,但2套定子繞組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和絕緣難度。文獻[13]設計了一種星-三角混合的繞組連接方式,通過改變繞組因數來降低低次諧波。
以上方法均通過改變繞組配置來減少磁動勢空間諧波含量。文獻[14]從鐵心出發,設計了一種定子磁障的方法,使1次諧波減小70%以上,但未分析磁障對噪聲振動的影響。定子鐵心的徑向變形是電機振動和噪聲的主要原因,定子磁障的設計改變了傳統電機的定子鐵心結構,因此有必要分析其徑向電磁力,探究對噪聲振動的影響。
本文分別計算12槽14極永磁同步電機(PMSM)單、雙層繞組的繞組系數,使用ANSYS Maxwell軟件,運用有限元法對采用定子磁障的單層繞組12槽14極電機進行建模和電磁仿真。仿真結果表明,定子磁障設計在有效削減繞組磁動勢低次諧波,減小鐵心損耗21.1%的同時,減小低階徑向電磁力密度20%以上,有利于抑制電機的振動及噪聲。此外,該技術還具有其他優點,例如定子鐵心模塊化加工與安裝,以及在磁障中加入散熱導管或水道以實現高效的定子冷卻[15-17]。
采用FSCW的傳統12槽14極IPMSM如圖1所示,分別有單層繞組和雙層繞組2種定子繞組結構,電機具體參數如表1所示。

圖1 傳統12槽14極電機

表1 電機主要參數
不同的極槽配合決定了集中式繞組的繞組布局和繞組系數,根據FSCW的繞組系數公式[18]:
Kwv=KdvKpv
(1)

FSCW與傳統整數槽繞組的分布系數計算公式有所不同,其v次諧波分布系數計算公式[19]為

(2)

根據式(1)、式(2),可以計算得到傳統12槽14極電機的單、雙層繞組的5次、7次諧波繞組系數,如表2所示。對比可得單層繞組的繞組系數比雙層繞組高了3.3%。

表2 繞組系數
此外,與雙層繞組相比,單層繞組具有更大的自感,這有利于減小故障時的沖擊電流,也有利于提高弱磁能力[20-22]。因此,當需要高基波繞組系數和高容錯能力時,單層繞組是更好的選擇,且加工成本也更低。
對傳統12槽14極電機的單、雙層繞組磁動勢諧波分別進行傅里葉分解,并以7次諧波幅值為基準值進行標幺化處理,得到的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該定子繞組類型的主要空間諧波為1、5、7、17和19次諧波。

圖2 傳統12槽14極電機磁動勢分析
為了最大化轉矩密度,通常采用幅值最高的5次或7次諧波用作工作諧波,即采用10極或14極轉子。由于12槽14極電機的槽極數最小公倍數大于12槽10極,因此12槽10極的齒槽轉矩更大[23]。為了減小齒槽轉矩,這里采用14極轉子,故只有7次諧波才能與永磁體磁場相互作用,產生連續轉矩。其他階次的諧波,尤其是1、5、17等具有較大幅度的諧波,對轉矩輸出沒有貢獻,只能帶來額外的轉子損耗,并引起噪聲和振動問題。
12槽14極電機采用單層繞組時,具有高基波繞組系數、高容錯能力和低加工成本等優點,但低次諧波含量豐富,其中1次諧波幅值較高。
對于12槽14極單層繞組電機,通過在定子鐵心上的非繞線齒中開槽,用磁導率較小的材料作為“T型”定子磁障進行填充,從而減小1次諧波磁通。定子磁障通過在定子鐵心非繞線齒中開槽,并加入低磁導率材料,改變定子鐵心結構,形成磁障,增大低次諧波的磁路磁阻,實現對低次諧波的抑制。磁障軸線與定子齒軸線重合,寬度小于定子齒寬,磁障定子外圓一側比內圓一側略寬,便于在鐵心中固定裝備,因此為“T型”。當其寬度占齒寬20%~50%時,對諧波的抑制及基波的提升效果最佳[24]。
定子磁隙效果如圖3所示,定子磁障的設計為分塊定子的加工帶來便利。另外,也可以考慮在定子磁障中加入液冷導管等冷卻設計,不需要額外的獨立于電機本身的散熱部件,有利于減小電機的體積,增大功率密度。

圖3 定子磁障效果圖
利用ANSYS Maxwell仿真軟件對加入定子磁障后的12槽14極單層繞組電機進行有限元建模,為了對比控制變量,建模參數采用與表1中傳統電機相同的數值。
做以下理想假設以簡化分析:(1)電流集中于槽中心線;(2)氣隙均勻;(3)忽略磁飽和。
當通入幅值I=30 A,頻率為175 Hz的正弦交流電流時,計算傳統型與定子磁障型12槽14極單層繞組電機的氣隙磁密,并進行傅里葉分解,得到的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磁動勢對比圖
1次諧波下降了87%,3次諧波下降了84%,5次諧波下降了30%,而7次工作諧波幅值提高了2%。因此,定子磁障設計能有效抑制低次諧波的含量,有利于減小鐵心損耗,另外工作諧波也稍有提升。
在幅值I=30 A,頻率為175 Hz的正弦交流電流激勵下,對比傳統電機與定子磁障型12槽14極電機的電磁轉矩,結果如圖5所示。平均電磁轉矩均為3.4 N·m,幾乎不變,轉矩脈動降低6%。

圖5 電磁轉矩對比圖
在同樣的定子電流激勵下,分別對比傳統與定子磁障型12槽14極電機的定子及轉子鐵心損耗,結果如圖6所示。定子鐵損減小了19.7%,轉子鐵損減小了31.3%,鐵心損耗共減小了21.1%。

圖6 鐵心損耗對比圖
電磁噪聲是電機主要振動噪聲源,由氣隙磁場中各次諧波作用于鐵心產生的徑向電磁力所造成。如果電磁力的某些階次諧波頻率與電機的固有頻率相近,則會產生共振,從而產生較大的振動和噪聲,甚至損壞電機。一般情況下,轉子剛度相對較強,定子鐵心的徑向變形是振動和噪聲的主要來源。定子在低階徑向電磁力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引起周圍空氣振動,從而產生噪聲[25]。定子磁障設計改變了傳統12槽14極電機定子鐵心的結構,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徑向電磁力,探究新結構對噪聲振動的影響。利用仿真得到的氣隙磁密,根據麥克斯韋應力張量法,計算出徑向電磁力密度:

(3)
得到的結果及傅里葉分解后的結果如圖7所示,徑向電磁力密度主要為偶數次諧波,定子磁障型電機比傳統電機,低階徑向力除4次諧波略有增加,其余全部減小,0、2、6、8次諧波分別減小了20.4%、58.2%、20.6%和71.5%。由于電機的電磁噪聲主要由低階的徑向電磁力產生,新的結構能有效降低電磁噪聲及振動。

圖7 徑向電磁力密度對比圖
本文針對一款12槽14極單層繞組PMSM,存在繞組磁動勢低次諧波含量高的問題,研究其在定子非繞線齒中加入磁障的方法,以達到降低低次諧波,減小鐵心損耗及優化噪聲和振動的目的。仿真結果顯示,定子磁障結構對低次諧波的抑制效果明顯,1、3、5次諧波分別下降了87%、84%和30%,轉矩脈動減小了6%,鐵心損耗減小了21.1%。此外,定子磁障還減小了低階徑向電磁力密度20%以上,有利于抑制電機的振動及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