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懷文
摘 要: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是海事部門實現水上突發事件預防預控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別規定》相關要求,對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預警實施程序、實施難點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實施水上交通安全預警的建議。
關鍵詞:長江干線;安全預警;難點;建議
中圖分類號:69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1)06-0034-03
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是指海事管理機構收集、分析自然環境風險信息,根據其可能對水上交通安全產生不利影響的危險度和緊迫度,采取相應行動,發布安全警示信息,提請有關單位、船員和公眾及早應對,以防止水上交通事故及險情發生的活動。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是預防水上交通突發事件的重要方式,對有效避免水上交通突發事件,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1 水上交通安全預警實施程序
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是以氣象、水文、地質等部門的安全預警信息和預警標準為基礎,通過海事部門安全預警渠道和方式,將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傳遞給單位、船舶和公眾的一種預防性措施,實施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傳遞和措施落實等4個環節。
信息收集是指海事部門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水上氣象安全信息。目前主要有4個途徑:一是氣象、水文、航道、地質等部門預報和預警信息;二是長江海事局自建氣象觀測點觀測信息;三是基層執法站點現場觀測信息;四是船舶現場反饋信息。
信息分析主要是海事部門通過各種手段對收集到的水上安全信息的準確性、危險性和緊迫性進行的分析判斷,從而確定相應的應對措施的信息處理過程。
信息傳遞是指海事部門通過有效手段將預警信息傳遞給有關單位、船舶、船員的過程。目前海事部門的主要信息傳遞方式有:短信提醒、現場宣傳、區播聯播、VHF或電話點對點提醒以及企業走訪、通報等方式。
措施落實是指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后,相關單位根據惡劣氣況的發展趨勢和影響情況作出的針對性應對措施。
2 水上交通安全預警實施的難點分析
2.1安全預警信息準確性不高
(1)氣象部門的氣象預報主要是基于陸地氣象站點數據的區域性預報,而長江干線水域相對陸域區域而言區域范圍小、覆蓋水域長、氣況變化快、影響因素多。目前,氣象部門在長江干線沒有建設專門的氣象預測站點,考慮到水域環境和陸域環境的差異性,氣象預報在長江干線的精準度和實用性不足。
(2)海事部門自建觀測點信息。2014年以來,長江海事局在長江干線開始建設氣象觀測點,目前已建設氣象觀測點71個。
(3)基層執法站點信息。基層執法站點觀測信息較為直觀,但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觀測手段和觀測工具,觀測人員掌握的氣象觀測知識技能不足,現場氣象信息因人而異的差異性較大。同時,現場執法站點對夜間氣象信息變化發現不夠及時,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安全預警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4)船舶反饋信息。船舶反饋信息最能反映現場實際氣象情況,但是船員是安全預警實施的相對人,船員基于船舶航行計劃、營運利潤等自身利益考量,往往不如實向海事部門報告實際氣象、水文情況。
3.2大風天氣安全預警后續管控措施難落實
《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別規定》(以下簡稱《特別規定》)第十八條規定船舶應當在氣象部門預報風力等級不超過船舶檢驗證書載明的抗風等級的情況下航行,并根據風力變化情況采取相應的避風、抗風措施。船舶檢驗證書未載明抗風等級的,應當充分考慮航經水域的風力情況,綜合船舶穩性、抗風能力等因素安全航行。而海事部門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兩個難點:一是根據預報風力實施管控的難度大;二是按照船舶核定抗風等級實施管控的難度大。
(1)以預報風力為依據的現場管控的難點。氣象部門一般預報未來幾小時某區域內大概率可能出現的氣象情況,出現預報風力的區域和時間不是必然的。氣象預報的惡劣天氣發生的可能時間基本上在6小時以上,有的長達24小時,在短時間內已出現預報的惡劣天氣而無解除機制。同時,由于長江的流域性、局部性特點,經常有氣象預報風力并未實際發生或未達到預報風力等級的情況。
(2)根據抗風等級實施管控的難點。一是核定抗風等級的船舶覆蓋率不夠。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實施〈內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通知》(交海發〔2014〕199號)要求,長江干線沿岸省份船檢部門參照中國船級社內河渡船抗風等級核定辦法,均完成了管轄渡船抗風等級的核定。
2.3大霧天氣禁航工作的時機難把握
《特別規定》第十七條第(三)項規定,宜昌以上水域,能見度不足500米時不得上行,能見度不足1000米時不得下行;宜昌以下水域能見度不超過1000米時船舶不得上行,能見度不足1500米時不得下行。但實際操作中,主要有三個難點:
(1)無準確的大霧監測工具,江面也無具體參照物,不能精確判斷實際能見度,無法準確把握大霧天氣禁航的時機;
(2)上下行船舶分標準禁航實施的難度大。上行船舶和下行船舶禁航標準不統一,在同一水域、同一時間、同一能見度情況下,下行船舶主動先于上行船舶實施禁航的意識較差,特別是能見度在1000米至1500米之間船舶航行安全未受到嚴重威脅、上行船舶也未采取禁航措施的情況下,下行船舶在禁限航措施落實上存在觀望態度,不能及時落實航行安全主體責任。
(3)氣象部門大霧安全預警標準與《特別規定》禁航標準不適應。氣象部門大霧氣象預警分為三級,臨界值分別為能見度小于50米、50米-200米、200米-500米,而此預警標準跟《特別規定》規定的能見度不良情況下實施交通管制標準不適應,經常出現還未發布安全預警信息,就需實施禁航的情況,導致海事部門在安全預警和交通管制實施程序上存在一定缺陷。
2.4船舶及航運企業主體責任落實難到位
《特別規定》中明確惡劣天氣禁(限)航工作責任主體為船舶和航運企業,但目前部分船舶和航運企業在落實主體責任上不到位,船舶落實能見度不良不得航行的規定不主動,船公司對船舶航行行為規范和相關規定落實的跟蹤上不到位、管理不到位。
2.5解除禁航時機把握難度大
《特別規定》對船舶禁航氣象標準做了明確的規定,但在惡劣氣況逐漸消散的情況下,由于長江干線流域長、天氣變化復雜等因素影響,禁航解除時機把握上有一定難度。
3 水上交通安全預警實施相關建議
3.1建立完善長江干線氣象預警信息采集體系
一是研究探索水基氣象觀測站的建設標準和條件,充分利用長江海事現有氣象站數據,提高海事自建氣象觀測點的測量精度。二是加強與氣象部門合作共建,根據流域特點在重點水域增加氣象觀測站點布局。三是探索建立“海事部門建設、氣象部門利用和維護”的機制,把長江干線氣象觀測點數據納入氣象部門數據采集網絡,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從而提高長江干線氣象數據的準確性、權威性和合法性。
3.2建立完善安全預警發布和有效性評價機制
一是加強安全預警數據庫管理,將轄區碼頭、航運企業、重點船舶以及有關管理單位人員均納入安全預警對象并進行分類,及時將安全預警信息傳遞給相關單位和船舶。二是進一步擴展水上交通預警的發布途徑,加強與當地應急管理部門溝通協作,爭取將水上交通安全預警信息納入政府公共預警平臺予以播發,擴大受眾范圍。三是開展安全預警的有效性評價,海事部門應對氣象預報發布后惡劣氣況影響水上環境的時間、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進一步優化水上交通安全預警工作提供依據。
3.3建立完善水上交通管制實施機制
一是進一步探索完善細化海事部門交通管制規定發布程序、發布標準和職責分工,加強對船舶交通管制措施的管理;二是建立完善的現代化監管手段與現場執法聯動機制,明確聯動工作流程和反饋機制,提高聯動執法準確性和實時性。三是進一步摸索并固化解除交通管制工作機制和工作標準,形成規律性指導意見,為解除禁航提供規律性遵循。四是強化違章典型查處,引導船舶和航運公司營造依法遵循交通管制規定的良好氛圍。
3.4探索建立適合長江干線的水上交通安全預警發布標準
針對現有氣象預警在大霧預警方面與長江干線水上交通管制標準不匹配的問題,建議海事部門加強現場調研和標準制定,探索建立有別于氣象部門大霧氣象預警標準的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標準。從而有效對接《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別規定》有關條款,增加現場實際管控的可操作性。
3.5督促航運公司、船舶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
一是海事部門結合公司體系審核,督促航運企業落實對船舶的管理責任,將公司管理船舶的歷史違章、罰款和事故情況作為體系審核的重要參考指標,在管理體系審核方面給公司施以壓力。二是鼓勵航運公司利用微信群、QQ群、電話等方式互通船舶航經水域安全預警及海事部門交通管制措施,拓寬安全預警信息共享渠道。三是督促有條件的公司逐步建立岸基監控制度,加強對公司所屬船舶航行行為的跟蹤管理,督促船舶及早接收安全預警信息,提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遵守相關交通管制規定。
3.6推進抗風等級核定和信息共享工作
一是推動船檢部門出臺抗風等級核定的相關文件,推動客船和渡船之外的其他船舶抗風等級核定。二是加強海事部門與船檢部門的信息共享,在電子巡航系統船舶靜態數據中增加船舶抗風等級數據,便于船舶抗風等級的及時查詢。三是督促航運公司針對未明確抗風等級的船舶建立健全船舶抗風能力數據庫,加強對本公司船舶大風氣況下交通管制規定落實情況的跟蹤和管理。
參考文獻:
[1]長江海事局.長江海事局水上交通安全預警管理辦法[Z].2016.
[2]交通運輸部.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別規定[Z].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