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3-6歲的兒童正處在心理成長的敏感期,此階段他們最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在很多經濟落后的地區,很多家長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撫養,造成兒童對母愛和父愛的嚴重缺失。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因此幼兒園要主動承擔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責任,促使兒童健康成長。本文主要闡述了幼兒園針對留守兒童的關愛策略,旨在進一步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7-0004-02
【Abstract】Children aged 3-6 are in a sensitive period of psychological growth. At this stage, they need the company of their parents most. However, in many economically backward areas, many parents go out to work all year round, leaving their children to be raised by their grandparents, resulting in a serious lack of children's maternal and paternal love. Kindergarten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children to grow up, so kindergartens mus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take care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kindergarten's care strategy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aiming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Keywords】Kindergarten; Left-behind children; Mental health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工的數量越來越多,從而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急劇增長。留守兒童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和父母相聚的時間比較少,缺乏父母關愛,容易造成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幼兒園要對這一問題予以充分的重視,采取合理措施,解決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溫暖以及被關愛,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分析
(一)性格問題
幼兒階段是兒童心理成長以及情感認知的階段,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大。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雖然爺爺奶奶會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但是缺乏交流和溝通,遠遠不及父母給予的關愛。尤其是在遇到難題的時候,父母不能及時給予幫助,爺爺奶奶更是幫不上忙,導致兒童的難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引發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們更加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和他人進行交流,從而造成性格孤僻、不合群等問題。
(二)自卑心理
幼兒年齡較小,社會閱歷較少,心智和思想發育還不成熟,容易在兒童群體中產生攀比心理。一般情況下,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在幼兒園中他們容易受到同齡人的排斥,再加上父母不在身邊,安全感嚴重缺失,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人保護,看到別人的父母對孩子關愛的場景,更加容易引發自卑心理。
(三)抵觸情緒
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兒童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沒有安全感,而且容易造成心理敏感,且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即使和他人發生一些小摩擦,也可能激起他們的敵意,產生警惕。再加上爺爺奶奶教育方式不科學,過于溺愛,造成兒童不能接受一點兒批評,否則容易產生強烈的抵觸和叛逆心理。這種情況非常容易引起留守兒童暴躁的性格,不利于健康成長。
二、幼兒園關愛策略探究
(一)加強情感交流
幼兒園是留守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具有關鍵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教師應切實擔當起培養幼兒教育責任,對留守兒童有足夠的耐心,對他們不安的情緒進行安撫,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在生活和學習上對其進行幫助,幫助其克服自卑和膽怯的心理問題,增強自信心和勇氣,讓他們充分融入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來。教師要特別注重對留守兒童的情感交流,注重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動態,和他們談心,拉近距離,循序漸進地修復兒童的心靈創傷;注重和留守兒童的精神交流,給予他們精神支持,讓他們把幼兒園教師作為自己的精神依靠。
(二)組織實踐活動
愛玩游戲是小孩子的天性,能夠激發兒童興趣,讓他們在愉悅歡快的氛圍中融入小伙伴的群體中,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同伴的關心能夠增強留守兒童心靈上的歸屬感。快樂的游戲活動能夠最大程度上使兒童身心得到放松,進行情緒的自我調節,減少不安全感帶給兒童的不良情緒。在集體游戲活動中,兒童可以充分感知到自身是幼兒園大家庭的一員,和小伙伴們是平等的,滿足心理需求,消解自卑心理。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兒童開展文藝演出活動,讓留守兒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可以引導全班學生合唱《童年》《外婆的澎湖灣》等歌曲,讓留守兒童充分融入集體活動氛圍中去。要注重不要對留守兒童特殊化,在實踐活動中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是不同的,從而充分照顧他們敏感的性格特點。此外,教師要在潛移默化中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例如,在組織學生的春游活動時,教師可以向兒童囑咐這只是班級活動,不需要家長參加,通過這種方式照顧留守兒童的自尊心,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和大家一樣的。在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時,教師要注重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注重細節,在小事上給他們送去溫暖。
(三)在學習上進行關愛
由于平時缺乏父母的監護,因此很多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制力比較差,不能真正沉下心來進行學習,導致學習能力較差,甚至不能達到班級的平均水平。針對這種情況,幼兒園教師要對根源問題進行調查和分析,并結合留守兒童的實際問題對教學方案進行精心設計和規劃,從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學習一定的兒童心理知識,不要對兒童一味地進行體罰和語言上的諷刺,否則容易造成兒童的自卑心理,長久下來,會導致兒童對學習活動產生抵觸情緒。教師要采取溫和的態度和兒童進行平等的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從而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心理健康成長方向。例如,針對兒童說謊的問題,教師不要憑借主觀臆斷對事情下結論,而要和兒童進行平和的溝通,對他們進行語言鼓勵,讓他們放下戒備心理,放松身心,引導他們說出事情的發生經過,從而判斷是非對錯。還可以在私下進行調查,追尋事情真相。調查清除真相的來龍去脈之后,教師也不要急于對過錯方進行批評,而要以溫和的態度指出他們的錯誤,并對他們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加強和監護人的溝通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能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性格特點、行為表現等都不是很了解,久而久之,會與兒童之間產生嚴重的隔閡。很多留守兒童和父母比較陌生,即使回到父母身邊也不是很親近。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教師要充分擔當起兒童和父母之間的溝通橋梁,要對留守兒童的日常行為進行觀察,以此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然后通過打電話、發郵件等形式,針對留守兒童的行為以及心理問題進行交流溝通,增進父母對兒童的了解,并對改善兒童孤僻、敏感性格等問題提出一些優化措施。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師要自覺擔當起引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責任和義務,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對他們進行關愛,讓他們感知到自己是被關愛著的。還要注重和兒童的情感交流,成為留守兒童的精神依靠,在實踐活動中引導留守兒童融入集體中,在學習上對兒童進行幫助,加強和兒童父母和監護人的溝通,幫助他們營造正確的家庭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羅思童.農村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關愛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