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建筑的質量和功能要求也在不斷提升,要想保障建筑的質量以及提升建筑的功能性,需要從建筑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入手,加強質量管控。而作為建筑工程主要組成部分的土建施工,則應對施工給予高度的重視,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土建施工中的應用,對于推動土建施工的質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土建施工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在溫度的影響下,會導致鋼筋混凝土發生膨脹或收縮的現象,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而合理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則可以更好的規避各方面的不利影響,能夠更高的保障施工的質量。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防止裂縫的出現,為了充分發揮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優勢和作用,在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結合地基土質條件、建筑結構形式以及建筑的基礎形式等。要做到施工規范,同時加強對施工的監督檢查,確保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的規范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技術的優勢和作用,更好的為土建施工服務,保障土建施工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土建施工中的后澆帶施工技術,并就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措施進行探究,希望對提升土建施工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土建施工;后澆帶施工技術;作用;應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7.101
緒論
在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混凝土結構成為了建筑的主流,并且這種趨勢愈發明顯。但采用混凝土結構普遍存在著裂縫的問題,會給混凝土的質量甚至是建筑的整體質量帶來不利影響。這是困擾土建施工的主要問題,而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則可以有效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改善相關的質量缺陷,對于提升土建施工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土建施工中,應合理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合理規劃后澆帶的位置,充分發揮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作用和優勢,為建筑的質量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
一、后澆帶施工技術設計的注意事項
1.后澆帶的概念
后澆帶也稱作施工后澆帶,一般是指在施工期間利用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克服一些自然因素,從而減少混凝土出現變形等問題,該項技術會影響整個建筑的結構,其運用目的是為了減少一些裂縫的新城。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將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到施工當中,并以此對變形和沉降進行控制,進而提升的建筑結構的穩定性。應用后澆帶技術過程中需要考慮多種因素,比如外界溫度變化、結構本身的收縮和沉降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后澆帶技術的作用。對施工人員而言,開展的過程中需要預留出后澆帶的空間,從而確保工作人員利用工藝處理將其填入混凝土,以此提升建筑的整體質量,讓建筑擁有更結實的強度,以此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
2.后澆帶的主要類型
雖然后澆帶施工技術普遍都會應用于高程建筑中,但是根據建筑不同的類型使用的方法也會有所改善,一般情況下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根據工程項目做好改善,以此發揮自身的作用。后澆帶一般情況可以分為企口縫、階梯縫、平直縫等,針對于企口縫的形式應該采用結合面比較密實且牢固展開工作,這樣能夠確保其更加牢固,并令抗滲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但這種類型的后澆帶技術較為復雜,成本要求也更高,因此需在應用時考慮成本控制的問題,而且該項技術相對比較重視模板的工作,尤其是后期的拆模作業難度會有所提升。階梯縫后澆帶具有比較優秀的抗滲性,結合面質量也更好,同時該項技術在后期的使用中模板相關操作并不難,一般可以順利展開,不會耽誤施工進程,該項技術一般用于施工周期比較短且建筑質量要求較高的工程。對平直縫后澆帶而言,應用過程中需要安裝和拆卸模板,而且平直縫后交代具有較短的滲水路線,從而使得其結合面的質量很可能會受到影響。由于這一原因,使得該項技術沒有得到廣泛的運用與認可。
3.設計注意事項
混凝土裂縫已經成為了困擾土建施工的主要問題,在土建施工中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溫度應力的作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設計應結合借助的結構形式自己建筑的外形狀況進行合理設計,準確把控后澆帶的設置部位,并在土建施工中預留出相應的位置,這樣才能確保技術作用的發揮。在設計過程中,通常會將后澆帶的寬度控制在7-10米左右,其高度控制在30-40米的范圍之內。同時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設計方式,比如,梁、板之間的跨度較大,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斷開焊接后補齊混凝土;如果梁、板之間的跨度較小,則需要確保鋼筋的數量充足,以免出現斷筋的現象。除此之外,在設計過程中,應確保混凝土完全凝固并達到硬度標準的情況下才能拆除模板,而不能為了后澆帶施工而提前拆除模板,以免導致混凝土變形。要高度重視后澆帶澆筑位置的選擇,這直接關乎技術作用的發揮,設計過程中,應將受力作用小的混凝土構件部位作為后澆帶澆筑位置,比如,選擇梁、板反彎點,這些部位的受力作用相對較小。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過程中還要注重把控后澆帶施工時間,通常后澆帶施工都在建筑主體結構完成后進行,用于補救土建施工出現的質量問題,因此要合理安排后澆帶施工時間,以免對工程的整體進度造成不利影響。
二、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作用分析
在土建施工中,鋼筋混凝土在溫度的影響會產生熱脹冷縮反應,進而出現膨脹和收縮的問題,很容易引發混凝土出現裂縫。而后澆帶施工技術則是解決這一質量缺陷的有效措施,同時借助后澆帶施工技術還可以對建筑的橫梁、墻體和底板之間的帶形縫進行修補。這既能提升建筑整體的外觀效果,也能促進建筑整體性以及穩固性的提升。在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過程中,對環境溫度的要求較高,通常情況下,應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施工,要確保澆筑的混凝土強度高于構建原有的強度,這樣可以避免新澆筑的混凝土與原有的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尤其在超長基礎底板施工中,更應注重對混凝土強度的把控,只有確保新澆筑的混凝土強度高于原結構混凝土的強度,才能保證不會影響到原結構的防水性能和穩定性能。從近年來的建筑行業情況開看,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主要集中在溫度后澆帶、沉降后澆帶以及伸縮后澆帶中的應用最為廣泛,但是無論哪種應用形式,后澆帶施工技術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裂縫等質量缺陷的防治作用實現顯著,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防裂作用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其主體結構施工以鋼筋混凝土施工為主,鋼筋混凝土雖然自身的穩定性較高,強度較大,但是會隨著溫度的變化產生收縮或膨脹現象,進而引發裂縫問題。裂縫問題會對工程主體結構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工程無法通過驗收。而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則可以起到防裂的作用,在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合理劃分建筑結構,結合熱脹冷縮原理,并采用逐一澆搗的方式避免開裂問題。
2.釋放溫度應力
釋放溫度應力也是后澆帶施工技術的主要作用之一,溫度應力的釋放,可以更高的解決構件收縮問題。在土建施工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在高溫環境下施工,這會促使混凝土整體溫度的提升,其內部的溫度應力增強,產生由內向外的擠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便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合理運用土建施工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來解決問題,在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合理設置后澆帶預留部位,并在混凝土硬度達到相應標準的基礎上,再進行后澆帶澆筑。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保障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也能起到釋放溫度應力的作用。
3.減少結構沉降差
沉降差是影響建筑結構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建筑規模的增加,使得建筑結構更加復雜和多樣化,建筑不同結構之間由于自身的重量不同,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現不同的沉降。沉降差的存在,會對建筑結構造成巨大的破壞,影響建筑結構的穩定。而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則可以更好地規避這種問題。由于不同構筑物的荷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結構連接時會受到重力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不同結構部分的地基沉降量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會給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而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在結構連接位置設計沉降后澆帶,可以起到保障建筑結構穩定性的作用。沉降后澆帶的設置,需要結合沉降量來計算澆筑時間,要確保基礎強度合理。在澆筑過程中,應先澆筑體量大的建筑,再澆筑體量小的建筑,在完成建筑結構澆筑之后,在澆筑后澆帶。借助沉降后澆帶,可以降低建筑結構連接部分的沉降差,為建筑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
三、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
1.項目概況
該建筑結構為地下車庫,地下車庫的建筑面積為7568.4m2,長度為127.3米,寬度為高度為59.4米,開挖深度為6.7米。地下車庫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并且混凝土的等級為C30。在地下車庫中設置4條后澆帶,其中縱向3條,橫向1條。下面結合該項目對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探究。
2.后澆帶施工
(1)合理設置后澆帶
首先合理設置后澆帶位置,在此基礎上確定后澆帶的寬度以及間距等。后澆帶位置的設置,需要結合土建施工圖紙,盡量在結構受力能力小的位置設置后澆帶。而后澆帶的間距設置則要結合當地溫度的變化情況。該工程項目為矩形結構,并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將后澆帶的間距控制在30-40米的范圍之內,如果工程所在地的溫度變化較大,則應適當縮小后澆帶的間距。結合該項目的特點,將后澆帶的寬度控制在0.7-1.0米之間,并且確保后澆帶斷面與混凝土截面一致。
(2)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施工準備主要包括施工規劃以及施工材料等,結合地下車庫的施工條件,對明確施工工序以及所應用的施工技術。還要確定施工時間,應盡量在溫度低并且溫度變化小的時間段進行施工。要將后澆帶區域的雜物清除干凈,同時進行灑水,保持結構表面的濕潤,這樣可以起到降低結構內外溫差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需要鋪設內模板,要確保模板施工的質量。
(3)施工過程的管理
在后澆帶施工中,需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進行規范施工,為確保施工的規范性,需要加強施工管理。在后澆帶建筑過程中,要注重把控澆筑厚度,同時做好振搗工作。在施工之前要剔除施工范圍內松散的混凝土,并對原結構表面存在的殘渣清除干凈,如果原結構存在鋼筋,則在施工前要去除鋼筋的銹蝕。后澆帶澆筑時所應用的混凝土強度要確保大于原結構的強度。針對地下車庫的外墻位置,需要先鑿出施工縫,并清理干凈,再應用強度更高的混凝土進行澆筑。要確保振搗充分,同時避免振搗棒與模板的接觸,以免導致模板位置偏移或者導致模板損壞。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可以進行二次振搗,通過二次振搗可以降低結構開裂等問題的發生幾率。
(4)加強養護
在后澆帶澆筑完成后,需要加強養護,這既能提升結構的穩定性,也能促使后澆帶與周圍結構連接效果的提升,使后澆帶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針對地下車庫后澆帶的養護,需要對地下車庫做好相應的防水保護,比如可以在內壁涂抹防水砂漿,或者設置擋水帶等等,避免對地下車庫造成不利影響。通常情況下,后澆帶的養護時間不能少于15天,在養護期間,可以應用濕草簾等覆蓋結構表面,保持結構表面的濕潤,同時方式結構表面溫度降低過快,縮小結構內外溫差。針對地下車庫后澆帶的養護環境條件,應注重溫度的把控,最佳的養護溫度為10攝氏度。
在土建施工中,后澆帶是重要施工內容,不僅會對土建施工質量產生影響,而且直接關乎建筑整體結構的穩定性。要充分認識到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重要性,并結合土建施工實際情況合理應用,確保后澆帶施工效果,提升土建施工質量。在開展建筑工程項目時,施工人員需要合理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實際解決施工過程中存在沉降問題,并有效避免施工中產生大面積鋼筋混凝土溫度出現應力變形情況,可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施工人員通過科學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整體施工質量。因此,應開展施工過程中,需要施工人員明確后澆帶施工技術基本原則,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制定完善的后澆帶施工方案,逐漸提升我國建筑工程整體施工質量,確保施工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我國建筑工程行業中科學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推動建筑工程的健康發展以及施工安全性等多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優勢。
參考文獻:
[1]王曙光,邸道懷,周圣斌.中低壓縮性地基上設置沉降后澆帶的主裙樓沉降及基底反力分布特征[J].巖土力學,2014,35(S2):313-318.
[2]李海兵,王留成,蘇英強,陳君,仝書敬,段先軍,馬國良,萬濤平.北京新機場航站樓結構后澆帶對屋蓋鋼結構施工方案的影響分析[J].施工技術,2018,47(15):43-48.
[3]王靜梅,劉文秀.超長混凝土結構取消沉降后澆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施工技術,2015,44(03):31-33+106.
[4]劉旭冉,伊達,侯春明,武雄飛,趙長江.重慶來福士廣場沉降后澆帶提前封閉關鍵技術[J].施工技術,2019,48(24):110-112.
[5]劉健強,程雪松,張曉波.后澆帶提前封閉技術在現代建筑施工中的運用[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0,(11):72-73+76.
[6]趙新華.土建項目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智能城市,2021,7(09):95-97.
[7]胡雅婷.建筑工程土建技術控制與優化對策[J].四川水泥,2021,(0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