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欣 胡德鳳
摘 ?要:目的 ?重癥肺功能不全患者通過肺癌局部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中,采用肺灌洗細胞學檢查,對其檢查價值進行研究分析。方法 ?重慶市江津區中心醫院在2018年6月~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30例重癥肺功能不全患者,患者均通過肺癌局部切除術,通過術中肺灌洗細胞學方法進行檢查,將局部切除切緣癌殘留的連續薄層切片檢查作為診斷金標準,比較兩種方法陽性檢出率。結果 ?術中通過肺灌洗細胞學檢查的切緣癌殘留的陽性檢出率與術后通過病肺邊緣連續薄層切片檢查出的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種方法的檢查結果相近,由此可見,術中肺灌洗細胞學檢查能夠有效檢查出是否存在癌性殘留,應用價值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術中肺灌洗細胞學檢查、重癥肺功能不全肺癌局部切除術、陽性檢出率、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5-0065-02
近些年來,由于工業迅速發展,人們工作壓力增加,空氣污染嚴重,吸煙比例升高,導致肺癌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據有關統計[1]:肺癌目前已經成為男性第一惡性腫瘤,極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對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效果又優良的方法即肺葉切除術,但考慮到肺癌患者中老年患者基數相對較高,一部分肺癌患者會并發肺氣腫或者其他嚴重并發癥,導致患者的肺功能收到的嚴重的損傷,無法耐受肺葉切除術,對遠期治療效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進而縮短患者的生存周期。想要通過肺切除術進行治療,首先需要考慮患者的肺功能,如果FEV1低于1.0 L,或者MVV低于50%時,通過肺切除術治療,在術后有可能會出現嚴重并發癥,增加死亡率。所以,準確檢查患者是否存在局部切除切緣癌殘留和患者的肺癌復發是密切相關的,一旦準確診斷出存在切緣癌殘留,臨床中就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避免肺癌復發,保證治療效果[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重慶市江津區中心醫院在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重癥肺功能不全患者,患者均通過肺癌局部切除術,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的年齡組成區間為53~77歲,年齡平均為(59.83±3.51)歲;腫瘤直徑最大的患者為3.7 cm,直徑最小的患者為0.7 cm,平均直徑為(2.11±0.62)cm;原發性肺癌患者有15例,腺癌轉移患者有6例,結腸癌轉移患者有3例,肺癌轉移患者有4例,乳腺癌轉移患者有2例。患者家屬在同意書上簽字,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在同意書上簽字表明同意參與研究;臨床確診。
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患者;意識模糊;精神異常患者。
1.3 ?方法
手術前,患者需要測定患者的標準肺通氣功能、呼吸困難指數、肺彌散功能、動脈血氧分壓以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氣道阻力以及肺順應性、雙肺血流通氣以及灌注功能。
手術方法:患者均通過氣管插管治療,術中采用全身麻醉,在患者的胸部前外側做一切口,手術中,采用肺局部切除術治療,使用肺鉗將病肺夾起,提起腫瘤,使用切割器切除腫瘤,術中,通過肺灌洗細胞學檢查技術,操作流程為:將已經切除的肺癌組織放在生理鹽水中進行沖洗,浸泡中,無需將肺癌組織切開,將灌洗液立即送檢,以1500 r/min的速度進行離心,離心5 min,取出沉淀物進行涂片,風干后,進行HE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癌細胞,根據病理判斷檢查結果,回報手術室肺灌洗細胞學檢查結果,主治醫生分析檢查結果,判斷是否成功切除邊緣,如果檢查結果表示灌洗液呈陽性,則需要擴大切除范圍。手術后,將切下來的腫瘤組織送入病理科,通過病肺邊緣連續薄層切片免疫組化檢查方法,通過固定、染色、切片,觀察癌細胞的形態、浸潤范圍等,判斷病肺邊緣是否存在肺癌細胞。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切緣癌殘留的陽性檢出率。如果手術切緣組織中發現癌細胞,則表示切緣陽性,反之,則為陰性。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中通過肺灌洗細胞學檢查:切緣癌殘留的陽性檢出率為20.00%(6/30),術后通過病肺邊緣連續薄層切片進行檢查:切緣癌殘留的陽性檢出率為23.33%(7/3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肺癌患者的最常見的癥狀是咳嗽,屬于不典型癥狀,全身表現多為: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發熱、胸痛、呼吸困難等。患者出現肺癌后,會產生較多并發癥,對治療效果產生明顯影響。臨床中,重癥肺功能不全患者一般通過肺癌切除術治療,但是患者無肺葉切除的耐受性,所以,只能夠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但是,切緣治療,癌性病灶的殘留率相對較高,進而使肺癌復發,不但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質量。這也是目前臨床中主要關注的問題。腫瘤組織是否被全被切除,對于手術的有效性、癌癥的復發性以及預后效果息息相關。腫瘤切緣殘留的診斷方法包括兩種,分別為:切緣多點取材,通過快速冰凍病理檢查,以及切緣玻璃滑片病理檢查,這兩種方法的檢查方法相對復雜,且檢查費用較高,又因為切口邊緣的不能完全取材,導致癌細胞殘留,這就導致檢查結果和實際結果有所偏差。術中肺灌洗細胞學檢查屬于新世紀的診斷方法[3]。
本次研究,作者得到的結果表明:術中通過肺灌洗細胞學檢查:切緣癌殘留的陽性檢出率與術后通過病肺邊緣連續薄層切片進行檢查:切緣癌殘留的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重癥肺功能不全患者通過肺癌局部切除治療,通過術中肺灌洗細胞學檢查,可以有效診斷出癌性是否發生殘留,診斷價值較高,所以,臨床中可以有效通過該技術來進行判斷。
診斷結果中如果呈現出假陽性結果,則會誤導治療策略。作者分析檢查結果出現假陽性的因素包括:胸膜腔細胞可能會出現微小的轉移情況,腫瘤細胞可以轉移到患者的胸膜腔中,或者經過淋巴管以及毛細血管進入到患者的胸膜腔。有學者的研究表明[4]:胸膜腔中的淋巴引流比較豐富,癌細胞可以通過淋巴管轉移到患者的胸膜腔中,所以,通過肺灌洗時,就有一定的可能出現假陽性檢查結果;醫師依靠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進行局部切除時,切除邊緣和腫瘤的距離相近,這就會有一定可能引發假陽性的檢查結果,如果腫瘤塊的位置在肺部的深處,切除的邊緣和腫塊的距離相近,在切開肺組織之后,才能夠將局部腫瘤切除,可以有效降低假陽性檢出率。假陰性的引發原因可能包括:送檢細胞數量較少,沒有充分灌洗;離心后,涂片不均勻[5]。
綜上所述,重癥肺功能不全患者通過肺癌局部切除術治療,既能夠有效切除肺部腫瘤,還能夠最大限度的保存肺部組織,然后通過術中肺灌洗細胞學檢查,可以有效診斷出癌細胞是否發生殘留,從而預測患者是否會出現復發,進而可以提前做好治療措施,對患者的預后效果以及生活質量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朱瑩.整體綜合護理模式在肺癌全肺切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6):132.
[2]段晉,施云飛,雷又鳴,等.肺葉切除術和局限性切除術對早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0):7.
[3]熊衛紅.快速康復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美學美容,2019,28(5):153-154.
[4]戚勝波,劉永靖,陶宇,等.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與肺段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的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20,25(5):740-744.
[5]王坤.快速康復理念對肺癌全肺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VAS評分的影響觀察[J].健康之路,2018,17(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