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近期,廣東各地各校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決策部署,落實省委教育工委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扎實開展黨史進校園系列活動,結合地方和學校實際,聚合資源、創新形式、豐富載體,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社會主義,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放飛青春夢想。
黨史融入思政課程
一堂堂生動鮮活的思政課,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光輝歷程,引導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聚焦特色,上好“思政第一課”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眱灻栏呖旱母杪暬厥幵趶V州中醫藥大學思政廣場。學校黨委書記張建華帶領學生走出課室,來到思政廣場,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以“重溫黨史,鑄就忠誠”為題,為第一臨床醫學院2020級中醫學鐵濤班學生上“思政第一課”。
在華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斌偉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棟梁”為題講“思政第一課”。他結合華農百年校史,號召學生向丁穎、盧永根等老一輩黨員模范學習,勉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爭做時代棟梁,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做知農愛農的復合型人才和有為青年。
“大家都看了《覺醒年代》嗎?”作為土木202班的第一班主任,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以“學百年黨史?做世紀新人”為題,從電視劇《覺醒年代》切入,為學生宣講黨史、帶領他們了解黨的百年歷程、精神內涵。
不僅是大學,各地中小學校也精準聚焦師生思想特點,以“思政第一課”生動鮮活講好黨的故事,引導廣大師生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
珠海市第十中學緊扣“中國夢?我的夢”主題,用翔實的數據和圖片,向師生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并勉勵學生把個人理想追求融于黨和國家事業中,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懼風雨,勇挑重擔。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心小學、蕉嶺中學、大埔縣石云中學等,結合客家優秀傳統文化和蘇區紅色資源,為學生講授“弘揚航天精神,爭做時代新人”“愛國擔當,爭做有為少年”等課程,引導學生學黨史、勇擔當、嚴自律,爭做有為少年。
江門市北苑小學為師生上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的“思政第一課”,以“在喀喇昆侖高原的邊防軍人”為線索,講述邊防戰士們用生命捍衛守護祖國的故事。
提煉主題,打造特色思政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是華南師范大學在全國首批開設的特色思政課之一。課程以中宣部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為依據,將黨的歷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教學設計,設置了“新思想的形成和歷史地位”“新思想的總體框架”“新思想的方法論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擺脫貧困”“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黨的建設與全面從嚴治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專題。學校還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為主線,開發《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記憶》系列視頻,至今已發布82集,梳理和回顧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推出“紅色教育系列云微課”,至今已發布18集,以短視頻、微黨課為創新形式帶領師生重溫黨的光輝歷程;舉辦“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燈塔學習會暨第21期青春演播廳,以“微黨課+微訪談+藝術表演”串聯的形式回顧黨的百年征程,以“音樂思政課”的形式引領青年學子聽黨話、跟黨走。
南方科技大學打造黨史主題的特色思政課程體系:結合慶祝建黨100周年和深圳“雙區”建設,開設“改革創新與先行示范”特色思政課,講述深圳改革開放的艱難歷程和巨大成就,介紹深圳科技創新企業的理念和經驗;立足于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開發“紅色基因與時代使命”特色思政課,圍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開展中共黨史創新教育。其中,“改革創新與先行示范”特色思政課第十講,邀請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發言代表之一、中科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工程師陸建新,作“以奮斗創造幸福,用實干成就夢想”主題講座,展現了深圳特區建設者實現中國夢的奮斗歷程。
主題班會課是班主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中山市為更好地發揮主題班會課的示范引領作用,挑選34位經驗豐富的中小學德育干部、班主任教師,錄制了34節“中國精神”系列主題班會示范課,搭建起班主任對青少年學生開展“四史”教育的交流平臺。例如,中山市第一中學教師楊朝青通過對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等英模人物的介紹,帶領學生感悟、理解抗聯精神的深刻內涵;雍景園小學教師梁敏紅組織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職業勞動者,引導學生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中山市德育教研員朱敏嫣介紹:“每節班會示范課展播的內容,包括精神內涵闡釋、主講教師、示范課錄像、備課心得、師生采訪錄像等,全市師生均可通過展播專欄進行了解與學習?!?/p>
同時,中山市組織全市11369個班級開設“黨旗飄飄”主題班會課。例如,中山市第一中學教師溫瑩瑩以“猜盲盒”的游戲形式,通過“《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本”“毛澤東中共七大代表證”“‘東方紅一號衛星”“祥云火炬”等物品,展示了黨的百年光輝歷史。課后,學生紛紛寄語2035年的自己:“不要忘記革命英雄對我們的期望,不畏困難,勇往直前,未來一定會更加閃耀。”“你一定是在部隊,守護著祖國的安全,祖國需要你,一定要努力奮斗。”……
黨史嵌入校園文化
黨史嵌入校園文化,講活了黨史故事、用活了紅色資源、搞活了教育形式,潤物無聲地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為學生成長培根鑄魂。
暢閱黨史,弘揚紅色文化
“現在我們要結婚了,就讓這刑場作為我們結婚的禮堂!讓反動派的槍聲,作為我們結婚的禮炮吧!”由華南理工大學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原創多媒體全景式話劇《紅色甲工?血色浪漫》,把學校辦學源頭——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的革命故事,打造為可視聽化作品,再現了近百年前革命先烈周文雍和陳鐵軍壯烈凄美的愛情故事,讓師生穿越時空,回到百年前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感受青春的熱烈、斗爭的殘酷、愛情的浪漫以及理想的偉大。
“與時空之外的另外一個自己對話,收獲友誼也收獲成長,更找到自己站在舞臺上的意義,即通過致敬百年前的革命先烈,讓同學們了解這一段光輝的歷史?!痹搫∧兄魅斯芪挠旱陌缪菡?、體育學院2017級運動訓練專業學生葉峻羽說。
作為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借助學校風雅頌詩經文化傳承基地,開展“音樂黨課·詩經故事·禮贊百年”活動,用音樂講述黨史,用詩篇傳承經典:首期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以“新”字詮釋華夏千年文明經典與建黨百年歷程的傳承關系,鼓勵青年學子勇于開拓、敢于創新;第二期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引導學生感悟對黨深厚的感情;第三期唱響《英雄贊歌》,以《詩經·邶風·擊鼓》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歌頌戰友情……
分享感悟,傾訴愛黨情懷
基于廣東省文藝評論基地,廣東財經大學開展“紅色電影中的經典人物形象創作流變”文藝評論展演,以“經典紅色電影片段+評述”的方式呈現,從《董存瑞》《永不消逝的電波》到《沙家濱》《海霞》,從《開國大典》到《孔繁森》《長征》再到《紅海行動》《戰狼2》等,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紅色電影分為樹碑立傳、符號化英雄、反思追尋、英雄回歸現實、英雄形象升華五個階段,從聲、畫、意等多角度重溫了共產黨人艱苦而光榮的奮斗歷程,在光影流轉中回顧建黨百年崢嶸歲月,汲取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展開藝術評論和黨史學習的雙重實踐。這堂別開生面的文藝黨課,讓學生更加了解黨帶領人民創造的偉大歷史,也更加堅定了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為黨的偉大事業奉獻青春的決心和信念。
“觀看電影《我的長征》后,內心有很大的觸動。望如今,高樓林立,盛世繁華,我深知這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是昨天、是今天、更是明天的英雄,如璀璨繁星永遠閃耀?!边@是廣州醫科大學2020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林舒楠在易班平臺上寫下的觀影感悟。廣州醫科大學依托“廣醫易班”平臺開展“‘易學黨史,爭做先鋒”活動,組織學生到易班工作站分批次觀看黨史主題電影,積極引導學生在易班App微社區發表觀影感悟,參與話題討論,傳播正能量。
創新形式,引領童心向黨
深圳市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加強情感培育、強化情感體驗。龍華區組織各幼兒園開展“小芽兒·育紅心”系列活動,采用園內廣播及組織幼兒歌唱比賽的形式,營造濃厚的愛黨、愛國氛圍。龍崗區開展“黨的光輝照我心·小小演說家”主題活動,讓“小演說家”圍繞“好家風好家訓”“黨史”“紅色人物”等主題進行現場創作、現場朗誦。南山區開展“紅色南山,德育地圖”活動,讓學生通過解密“時空密報”,置身于不同歷史時期發生在深圳的紅色故事中,接受來自不同時空的情景考驗,通過密碼破譯、情境推理、任務挑戰等方式,激活紅色基因“密鑰”,收集傳承時代精神的火炬,共同點亮“紅色南山,德育地圖”。
佛山市開展“學百年黨史,做時代新人”主題征文活動、“百校慶百年”校園巡禮活動、黨史知識競賽、民辦學校紅歌合唱節等,引領各學校以學生樂于接受、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造活動課堂,如松崗中心小學開展“童心向黨·紅色經典”班級文化墻評選活動,映月第五小學舉辦“迎華誕·頌黨恩”千人書法現場展示活動,南海實驗中學舉行“傳承紅色基因,燈塔領航青春”少先隊離隊儀式,以校園活動浸潤學生愛黨愛國之情。松崗中心小學學生乾琴袖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有感而發:“重溫百年黨史,讓我堅定了理想信念,爭當有志向的少先隊員,接下來,我要將黨史學習教育激發出來的斗志和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p>
“潮州西湖湖畔,我們向游人講述涵碧樓的紅色歷史。講解中,仿佛親身經歷了那一段厚重的歷史時光,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念。少年強則國強,紅領巾重任在肩,我們會更加努力學習,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奔t領巾講解員、潮州市實驗學校學生謝子淇、陳展說。潮州市在全市學校遴選100名紅領巾講解員,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黨的故事”實踐體驗活動。同時,全市各中小學校深入開展主題演講活動,如潮州市高級實驗學校在青年團干中開展黨史故事微宣講比賽,饒平縣饒洋中學組織開展“黨的故事我來講”講故事比賽,楓溪區楓溪中學組織“知黨史,頌黨恩”主題演講比賽,推動青少年學生成為革命故事的講述者、革命精神的傳承者、革命文化的傳播者。
清遠市開展“黨旗護我成長”微視頻大賽、主題黨史故事會、“每日一黨史、每日一故事”校園廣播活動、“愛國人物故事”演講比賽等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故事分享、讀書分享、演講比賽等形式,讓學生用視頻、用語言,講述鮮活故事,感悟初心使命,增進愛黨愛國之情。其中,清新區開展“燈塔工程”——“百劇慶百年”紅色兒童劇目展演活動,讓學生圍繞反映建黨100周年以來的青春勵志故事和光輝革命歷程,在舞臺上塑造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演繹出豐富的人物情感,并將劇目作品在“清新共青團”微信公眾號進行展播。連南瑤族自治縣田家炳民族中學舉辦“童心向黨·黨的光輝照我心”第六屆校園十大歌手·第五屆瑤歌大賽,將校園歌曲和傳統瑤歌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跳動的音符,唱響牢記使命、奮發進取的號角。
黨史匯入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課與黨史課的深度結合,打造了“行走的課堂”,增強了紅色教育的現實感染力,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百年黨史的生命與力量。
校館聯動,尋訪紅色足跡
4月21日,“薪火相傳育新人?越秀學子展芳華”越秀區青少年紅色研學實踐基地結對共建儀式在廣州起義紀念館舉行,拉開了廣州全市33個紅色教育基地與79所區屬中小學結對共建的序幕。如今,全市中小學與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廣州中山紀念堂、廣東省博物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等96個紅色教育基地結對共建。通過結對共建,廣州市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紅色足跡探訪活動,以學、訪、研、講等多種方式,把黨史學習教育的課堂從教室“搬”到紅色教育基地,讓紅色記憶“活”起來,讓紅色研學“旺”起來,讓紅色黨課“潮”起來,讓紅色底色“亮”起來。
東莞市加強校館聯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其中,清溪鎮各中小學前往土橋村,組織師生通過聽講解、閱覽黨史檔案、實物資料、影像資料等,追尋清溪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足跡;大嶺山第二小學深入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立足當地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厚街鎮大逕小學師生通過參觀厚街雙擁公園文化展廳,了解“東縱”戰士英勇抗日、厚街籍烈士對越自衛反擊戰等英勇事跡;虎門鎮梅沙小學與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巡展合作,開展“東江鐵流?南粵旌旗——東江縱隊史實流動圖片展”,通過史實照片和資料,結合東縱紀念館講解員的講解,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的重要歷史貢獻?;㈤T鎮梅沙小學學生楊采潔感悟道:“東江縱隊是一支光榮的抗日游擊隊,正是有東江英雄的無私奉獻,才有我們今天的和平時代?!?/p>
探訪調研,傳承紅色基因
“學黨史,葆初心——重走廣州黨的百年奮斗之路”活動,是暨南大學全面加強港澳臺僑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形式。通過紅色線路規劃比賽,學校組織學生兵分五路,探訪廣州的黨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先烈故居,回顧黨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奮斗史,緬懷人民英雄,傳承革命精神,教育引導廣大港澳臺僑學生在行走中進一步增強“四個認同”。來自香港的學生歐嘉浩說:“在廣州魯迅博物館、英雄廣場、團一大廣場、烈士陵園,我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輩為追求理想、為革命而甘愿奉獻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的高尚情懷。”來自臺灣的學生秦紳詠說:“十九路軍陵園的紀念碑上記錄著烈士們的名字,讓人肅然起敬。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生命更崇高的意義在于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p>
廣東工業大學開展“走讀羊城學黨史”活動,組織學生走訪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20余個羊城紅色教育基地,引導他們深入學習黨史。其中,政法學院組織師生黨員踏上“南粵微長征”之路,分別奔赴羊城、粵北及粵東開展“七微·一行”黨史研學之旅,徒步研學中嵌入微學習、微黨課、微故事、微聯頌、微調研、微感悟、微測試的“七微”教育。學生黨員葉麗琴感悟道:“今日‘微長征之苦,更悟昔日萬里長征之艱辛,更感革命先輩之偉大,更惜今日之幸福,更知今日新青年之使命?!?/p>
視頻號“南粵黨旗紅”,是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帶領師生“云游”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平臺。學校組建由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團干部組成的“南粵黨建”項目工作組,組織師生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等,開展“學黨史我先行、傳承紅色基因”尋訪活動,采用“實地調研+作品匯報”的方式,以全面展示南粵地區革命故事為主線,自拍自編制作了“永不熄滅的《星火》——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致敬》——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熱血》——黃埔軍校”等紅色文化專題學習視頻。項目工作組學生成員林子添說:“在工作中,對歷史文獻的每一次學習,對拍攝視頻的每一幀琢磨,都是為了傳承黨和革命烈士的精神,這對于我來說是一項極具成就感且意義非凡的任務。”
黃學增烈士是嶺南師范學院重要的紅色校史人物,為學習、研究、宣傳、弘揚黃學增烈士,用紅色基因啟智潤心、鑄魂育人,學校組織師生到湛江市遂溪樂民鎮墩文村黃學增烈士故居,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學校黨委書記劉明貴表示:“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興學育人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用好黃學增等紅色校史資源,講好紅色校史人物故事,以紅色校史文化資源育人。”
黨史走入組織生活
豐富的組織生活強化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活化了紅色記憶,引導著學生黨員、團員、少先隊員感悟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
初心向黨,打造學習陣地
在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現場,設置了紅船精神、脫貧攻堅、生態發展、文化自信、抗疫戰疫、大國外交等十余個專題,學員以小組的形式,通過實地考察參觀、探尋重要事件親歷者和見證者、走訪老黨員、參觀紅色基地、觀看紅色影片等方式,深入了解專題內容,再結合小組特長特色,通過畫報、論文、朗誦、歌曲、小品等方式進行集中展示交流。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鴻鵠書院開設“1平方紅課堂”,以框架廣告的方式,充分利用電梯“1平方左右的空間、10秒左右的時間”,巧妙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管理學院學生黨支部開展“初心向黨,青春禮頌”黨史學習讀書會,學生黨員、退伍軍人袁志偉結合自身入伍參軍的經驗,介紹了我國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背景,呼吁學生黨員積極投身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進程中。經濟學院2018級法律1班團支部圍繞“師友計劃促成長,黨史黨課強信仰”“傳統文化育匠人,舞動巧剪表心聲”“贈人玫瑰有余香,育人自育云課堂”“誦讀家書念先烈,多維學習振精神”“齊讀宣言習經典,立志爭做好青年”“走讀深圳拓視野,追憶紅色守諾言”等模塊開展黨史教育,打造青年學習陣地。
傳承信仰,賡續精神血脈
“今天,我正式加入少先隊,成為一名少先隊員,如愿以償戴上鮮艷的紅領巾,這是我的榮耀?!薄爱敻吣昙壍母绺鐬槲蚁瞪霞t領巾,我激動不已。我一定好好學習,給紅領巾增添光彩?!薄霸谥鞒秩说膸ьI下,我們在烈士墓前默哀,并獻上小黃菊,感謝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市中黃外國語小學舉辦了一場難忘的入隊儀式,學習先烈革命事跡,感悟革命先烈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
廣東兩陽中學開展系列團日教育活動,鼓勵青年學子從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汲取前進的力量。校長梁宏楊為團員學生作“學百年黨史,做時代新人”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講述了方志敏、澎湃、周文雍、陳鐵軍等革命烈士的事跡;學校團委書記、陽江市中學共青團導師團成員,分別以“我心向黨”和“學黨史汲力量?爭做奮進青年”為題,向入團積極分子講授專題團課,講述黨的誕生史,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組織入團積極分子觀看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片《建黨偉業》,引導青年學子努力拼搏,不斷進取,創先爭優。
(本文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