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澤華
二十二年前,我中師畢業,帶著教師的叮嚀,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從教之路。
我的父親是個老黨員,一生勤勤懇懇,忠誠于黨的事業。從我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天起,父親就告訴我,好好工作,爭取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于是我努力工作,積極進取。2001年11月,我經過了黨組織的嚴格考驗,在鮮艷的黨旗下莊嚴宣誓,那一刻我成為一名正式的共產黨員。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本已神圣,在其前面加上“黨員”二字,更是倍添了幾分榮耀。從此我不僅是一位人民教師,還是一名共產黨員了。
我為何如此高興、如此自豪?小時候,父親講的那些吃苦在先、樂于奉獻的黨員精神,和無數共產黨人為了建設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影響了我整個青春時代,在我心中,對“共產黨員”這一稱號早已情有獨鐘。我崇敬那些滿懷理想信念的仁人志士,崇敬那些樂于奉獻、造福百姓的黨員干部,崇敬那些具有偉大情懷和高風亮節的共產黨員。如今,我如愿以償,也成了一名共產黨員,這是一種責任,這是一種使命,我怎能不光榮、不自豪?
或許,當黨員教師會比普通人辛苦些,但對我而言,吃苦算得了什么?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奉獻才是第一選擇。我們黨的好干部孔繁森、焦裕祿不就是用自己的一生高唱了一曲奉獻之歌,實踐了自己對黨和人民的承諾?他們用實際行動讓我明白到了什么是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和奉獻。如今我選擇做黨員教師,就意味著選擇投身光榮的事業,選擇用青春熱愛這偉大的事業,把自己教書育人的事業與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聯系在一起。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鮮紅的旗幟。我始終謹記自己的雙重身份,既是共產黨員,又是人民教師。唯有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堅持人民教師的誨人不倦,才能真正當好一名黨員教師。這些年來,“腳踏實地,不忘初心”是我教書育人的座右銘,我始終用“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師愛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證實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依稀記得二十多年前剛踏上講臺時,為了上好一節課,我把教案寫了又寫,改了又改,對著鏡子講了停,停了講,激動不安地度過許多個日日夜夜。后來,教學能力逐漸提高了,我也沒有因此而停滯不前,而是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節假日,當別人在享受咖啡和香茶的浪漫時或在游山玩水時,我獨自備課、批改作業;深夜,當人們進入甜甜的夢鄉,我還在燈光下凝神思索,奮筆疾書……這樣的生活一堅持就是二十多年。有親友問:“你一個老師,怎么會那么忙?”我回答:“有一種力量叫‘我是黨員教師,身為黨員教師,心中的那份責任、對教學崗位的熱愛與執著,是我永不枯竭的工作動力。”
教育是“仁而愛人”的事業,師愛的力量是巨大的。當我對學生播下愛的種子時,我也收獲了愛的果實。畢業的學生在給我的來信中寫道:“每當我們談到您,心里滿是驕傲和崇拜。我們會以您為榜樣,努力做到最好。”學生家長也常常說:“孩子交給許老師,我們放心。”此時此刻,作為教師的我,還會有什么苦與累可言?學生的每一點成長,家長的每一個肯定都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2020年1月24號,那天是大年三十,我清洗窗戶時不慎從兩米高的地方摔了下來,腳筋嚴重拉傷,腳踝骨開裂,當醫生建議我至少要臥床休養3個月時,我跟醫生說:“我教的是畢業班,馬上就要小考了,我不能請假。”由于新冠疫情防控,開學延期了,家里人以為我可以好好休養傷腳了。但我怕放假時間一長,學生的學習精神渙散,于是,我在家里上起了網課,每天準時錄播視頻,按時批改作業,及時給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常常忙到深夜。那段時間雖然辛苦了一點,但是看到學生們一點也沒受疫情影響的小考成績,我覺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忙碌、充實、轉變、提升,是我對過去二十二年青春時光的詮釋;奮進、超越、卓越、幸福是我對自己教書生涯最美的期許。有一種力量叫“我是黨員教師”,我深愛這平凡而神圣的職業,我愿作紅燭,甘為人梯。只要我還能站在這三尺講臺上,就會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繼續為黨的教育事業默默耕耘,用心工作,用擔當扛起責任,用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先鋒形象,讓自己無愧于“教師”這個稱號,無愧于“共產黨員”這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