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非 邵勇
研學實踐教育又簡稱“研學旅行”。2016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正式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2017年8月,教育部頒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把研學旅行納入德育范疇。根據《意見》,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其根本任務是實現立德樹人,目的是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國情、熱愛祖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著力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及其價值意義
1.?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
研學實踐教育是校外教育活動、德育課程。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應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學齡段的學生,開展體驗鄉情、市情、省情、國情等為主的實踐教育活動,具體包括自然、歷史人文、風俗民情及現代科技等各個類別。
研學實踐教育也是一種旅游產品,與其他旅行性產品一樣,由主體、客體和介體三大部分構成,具體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中小學學生和“研學實踐教育”服務機構,服務機構包括了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以及相關的配套機構和設施設備。由于主體是中小學生,因此研學實踐教育有著不同于其他旅游產品的特性,即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和系統性等。同時,由于以集體出行的形式到校外開展活動,因此研學實踐教育還具有群體性和體驗性等特征。
2.?研學實踐教育的價值意義
教育意義。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指出,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研學實踐教育能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加深對自然、社會、文化的理解;體驗社會生活,“交到新朋友”;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集體意識,其功能是校內學習所難以實現的。
社會價值。首先,研學實踐教育是對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和開發,不同于一般的郊游、“夏令營”,研學實踐教育對研學資源有較高的要求和標準,要求對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知識內涵、教育功能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開發,以滿足學生的需求,達到教育的目的。這能讓相關的研學旅游資源得到更好的開發和利用,研學實踐教育導師的培訓開發,也將整體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水平。
經濟意義。根據2017年10月發布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研學實踐教育正在逐漸成為學生的學習“剛需”,市場需求不斷釋放,并且出現了更為豐富的市場主體。在消費多元化與升級提質需求的驅動下,相關產品在持續的豐富化、標準化、立體化、創新化等方面都存在極大的提升空間。研學實踐教育需求強大,發展后勁可期,行業規模和市場空間非常廣闊,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對我國旅游行業轉型升級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也是個積極的推動。
二、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面臨的問題
1.“教育”與“旅游”的“脫節”
研學實踐教育本是教育與旅游融合的工作和產品,但在實踐中卻出現了教育和旅游兩個行業“脫節”的情況。推行研學實踐教育以來,各地旅游部門積極行動,主動出擊,與教育部門溝通聯系,出臺有關的政策措施,組織各種培訓和學習,推動研學實踐教育產品的開發與研制。旅游行業里掀起了“研學”熱潮,不少地方出現了大批研學機構,許多旅行社也成立了研學旅行部。各相關旅游景區紛紛開發研學實踐教育項目,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歡迎。
但是,熱烈的氣氛并沒有維持多久,很快出現了“旅游部門熱、教育部門冷”的現象。《意見》出臺以來,全國陸續有陜西、安徽、江西、湖北、重慶、四川、天津、黑龍江、福建和廣東等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推行此項工作然而,《意見》指出,一些地區在推進研學旅行工作過程中,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協調機制不完善、責任機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規范等問題,制約了研學旅行有效開展。
2.?產品質量有待提升
研學實踐教育興起后,叫好聲和質疑聲并存,正面鼓勵和批評警醒同在。一方面,學生、家長嘗到了“甜頭”,表示歡迎;另一方面,由于運作和管理的不規范,部分經營者“渾水摸魚”,導致研學實踐教育受到質疑。
一是“游而不學”。部分研學服務機構只是把學生帶到校外,走馬觀花,并沒有認真研究和開發合適的學習內容,沒有認真深入的課程設計,沒有趣味盎然的體驗設計,讓“研學”喪失了教育的基本價值和意義。二是“濫竽充數”。部分學校和研學機構,并不理解研學實踐教育的深刻含義,將研學實踐教育等同于春游、秋游、夏令營等活動,或應付任務,或大謀其利,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了傷害。
3.?制度體系亟須完善
研學實踐教育在操作中出現的各種亂象,與基礎理論研究及相關制度規范的缺失有一定關系。
在概念規范方面,社會大眾對研學實踐教育的認識模糊。如對于“研學實踐教育的性質是‘課程還是活動項目”這一問題,教育界普遍認為是“課程”,而旅游界則認為如果將研學實踐教育視為“課程”,則會影響其趣味性和體驗性,削弱其“啟迪”意義。
在運行規范方面,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研學導師以及服務機構的資質資格,及運行規范等,亟須進一步的明確和完善。如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學生所適宜的研學課程性質、類型,以及研學周期和強度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規范。
在管理規范方面,研學實踐教育的責任邊界需要清晰界定。研學實踐教育的產品開發及規范,運行管理的制度建設,人員資質及技能獲取等,都需要構建體系化的制度。
在安全保障方面,學生出行前后的安全責任、學校合法有效化解責任風險的法律法規及社會配套措施等,需要進一步明確和規范,從而消除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以及家長的顧慮困惑。
三、做好頂層設計,發展優質“研學教育”
1.?研究現象,求解問題
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找到當前研學實踐教育推行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分析解決問題的內在原因,明確推動研學實踐教育的“動力機制”,做好頂層設計,提出恰當的政策機制,提出制度設計方案。另一方面,開展需求調查,真正了解需求,以開發滿足學校、學生需求的研學產品。
2.?研究機制,設計制度
表面上,研學實踐教育的推行困境是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對學生校外安全風險、責任風險以及后果處理的顧慮擔憂。實際上,這是動力和壓力機制的缺失。《意見》在頂層設計上已經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保監機構的參與,提供了保險企業共享的風險化解機制。同時,推動研學實踐教育需要構建動力機制(激勵機制)和壓力機制(懲罰機制),將研學實踐教育納入評價體系,讓積極者得到肯定和激勵,并促使消極者重視、推動研學實踐教育的開展。
3.?研究理論,建構標準
堅持思想性和理論性、應用性和操作性相結合,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從起源、發展歷史、產品范疇和教育功能及意義等進行理論梳理,對“研學實踐教育”的基本定義、概念體系、構成要素、特征屬性、品種種類與適應對象、產品體系和開發措施、內在機理和運行發展機制等,進行系統研究,建立研學實踐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體系,為后續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為具體工作提供理念、理論、工具和方法,對實際工作提供指導。
4.?研究戰略,制訂規劃
從立德樹人的高度出發,根據“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思想,對研學實踐教育的素質教育價值和意義進行深入解讀,提出相應的發展目標,包括:發展理念、定位、總體目標、總體要求、分項和階段性目標,形成發展戰略,構成目標體系。開展資源普查,制訂總體規劃和開發體系。采用專業開發規劃技術,對資源進行分析、評價,提出開發規劃意見,打造自然類、人文類、科技類等研學活動基地營地和項目,形成種類多樣、布局合理的“研學實踐教育網絡”。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研學實踐教育資源、產品、服務體系、運作和管理操作方案,形成全國性、區域性的研學實踐教育發展規劃,供各級政府及企業等相關機構決策參考。
四、結語
提供優質的研學實踐教育服務,是當今教育工作者和研學實踐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只有多角度地研究、認識研學實踐教育,開展深入研究和系統建構,在基地、師資、課程、服務等方面,形成科學、標準、高效的運行體系,建立規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政策體系,形成優勝劣汰的選優機制,才能確保研學實踐教育的共同價值和深遠意義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盧立濤,李媛媛.?為何“學”不充實,“行”不踏實?——對中小學“研學旅行”的實踐反思[J].?中國教師,2017(23):10-13.
[2]高峽.?研學旅行不是課堂“搬家”[N].?中國教師報,2017-08-16(014).
[3]王昆欣.?研學旅行應避免重“游”輕“學”[N].?中國旅游報,2017-07-28(003).
[4]李汝霞.?研學旅行,難在哪兒?[J].?教書育人,2017(19):18.
[5]于書娟,王媛,毋慧君.?我國研學旅行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19):11-13.
[6]鐘慧笑,馬志平,吳鴻麗,李建軍,管福泉.?本期話題:研學旅行難在哪里[J].?中國民族教育,2017(03):44-47.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的基礎理論、發展戰略及實施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17GXJK128)及德育專項“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廣東省為例”(課題編號:2018JKDY2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