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
語法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因為對于語言規則的熟練掌握與靈活運用,是任何一種語言能力習得的關鍵要素之一。同時,語法教學又是英語教學的難點,尤其是在重視聽說和運用的當下,語法知識相對枯燥、晦澀、抽象、復雜,不容易講,也不容易學。基于一定的語境開展語法教學,無聲滲透語法知識、語言規律,讓學生在一定的環境與背景中感知、體驗和練習語法,進而提升英語素養,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有效措施。
一、在生活語境中巧妙滲透
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知識與生活從來都是密切關聯,相互影響的。對于初中生而言,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是他們生活的主要部分,也是他們最熟悉、也最容易接受的場景與語境。我們在教學中,可將特定的語法知識與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巧妙勾連,生成生活語境。
九年級的學生畢業在即,畢業典禮的內容和形式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因此,教賓語從句的時候,我運用了“學校將要舉行畢業典禮”這個語境,由簡單句引入:“There?will?be?a?school?leaversparty?in?our?school.?Our?headmaster?Mr.?Luo?will?sing?a?song?for?us.”學生笑了,反復問我:“校長真的要為我們高歌一曲?”我接著問:“是誰告訴你們這些消息?”他們回答:“Miss?Yang.”我就引出了“Miss?Yang?tells?us?that?Mr.?Luo?will?sing?a?song?for?us.”這就是由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接下來我繼續引入由if/?whether以及特殊疑問詞引導的賓語從句,并悄悄植入陳述句語序和時態的變化。學生們一直在期待與探索中感悟語法知識,并學會了歸納內化。一節課下來,學生自信滿滿。下課了,我問了一位平時成績一般的學生:“這節課你聽懂了嗎?”他回答:“老師,這節課我聽得特別明白,原來賓語從句那么簡單!”
二、在故事語境中藝術融入
新鮮、有創意、合潮流的內容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枯燥、晦澀的學習是他們不感興趣,甚至是抵觸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我們渴求學習文化知識進而改變世界的內在動力,因此,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與載體,想方設法將語法知識變成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就變得至關重要。故事語境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能夠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創設一個完整的學習語境,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更加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特定的語法知識。
教授“What?would?you?do?”虛擬語氣時,正是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時,學生們非常喜歡哪吒的魔童形象新定位,課余熱議不止。為此,我將虛擬語氣與電影聯系起來:“假設你是哪吒,what?would?you?do?”通過故事背景的巧妙關聯和角色的代入感悟,成功創設了一個學生們感興趣的故事語境,并將重點學習的語法知識藝術融入其中,讓學生對虛擬語氣的語法結構和不同用法有了更深入的體會。
三、在游戲語境中完美融合
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不足的情況下,語法知識的練習與運用受到非常大的局限。初中生喜好新鮮事物,愛好做游戲,如果將一些語法知識的學習與練習融合到游戲中,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
比如教學現在進行時的一般疑問句,我將代表不同主語和動作的單詞分別寫在一張張卡片上,如Mike,sing?a?song,?play?football.?我將一張卡片交給某位學生,由他向全班同學提出問題:“What?is?Mike?doing?Guess!”其他學生輪流回答:“Is?he?playing?football/?playing?piano?”如果學生猜錯了,提問者說:“No,he?isnt.”要是對了就說:“Yes,he?is.”這時,我再給猜對的學生另一張卡片繼續做游戲。簡單的游戲,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語法知識本身是枯燥的,用一個個獨立的短句來教語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將他們置身于精心創設的完整的語境中,給他們探索理解的空間,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語法知識,有助于靈活應對篇章型語法知識的考查。當然,作為初中英語教師,在創設語境時,要考慮語境是否為學生熟悉或接受,不能脫離他們的認知與生活的實際;又要考慮語法知識與對應場景的巧妙融合,不能生拉硬扯。唯其如此,才能創設出真正為學生接受,又適合學習的語境,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切實提升。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