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霞
民間游戲作為一種兒童感興趣的游戲形式,對兒童的成長具有教育價值。開展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游戲,不僅有利于兒童身體的發展,而且為兒童心理素質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載體和廣闊的平臺。潮汕民間游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易學易懂,游戲材料隨處可見,如舊水布、橄欖核、竹子等,每個兒童都可以動手制作游戲材料,也不受人數、時間、空間和場地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玩。因此,我園開展潮汕民間游戲對幼兒良好品德形成的課題研究,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潮汕民間游戲,舉辦豐富的教育活動,拓寬兒童的知識面和視野,培養他們的初步感受、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實際意義。
一、潮汕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
潮汕民間游戲的教育意蘊不僅體現在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價值上,而且是培養兒童地方文化認同感和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幼兒的認知和心理正處在發展階段,傳統的潮汕民間游戲教學更容易被幼兒接受,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幼兒在學習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并不需要積累豐富的詞匯量,也不用弄清楚術語的用法,只需要產生對本土文化的興趣,學習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能用到的句子。例如,傳統小集市的游戲教學,為幼兒學習民俗物品的過程增添了趣味性,可以打造出更加有趣、生動、輕松的學習氛圍,吸引幼兒參與游戲學習,讓幼兒在做中學,學中玩,玩中樂,引導他們將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二、潮汕民間游戲融入幼兒教育的原則
潮汕民間游戲種類繁多,但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具有品德教育的價值,也不是所有的游戲都適合現代社會。
我園依據“博采眾長,不拘一格,注入健康的新玩法,再造潮汕民間游戲新風尚”的開放共融原則,在保留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時,加入新時代“深入生活,感悟美好”的理念,讓幼兒在異彩紛呈的潮汕民間游戲中體會絢麗的傳統文化之美;遵循“弘揚和傳承優秀文化,教育內容要遵循幼兒不同年齡段發展特征”的差異性原則、“誘導幼兒興趣,創新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潛移默化引導幼兒形成良好品德”的趣味性原則及“鼓勵幼兒自主游戲,使品德教育回歸幼兒主體”的主體性原則,把家鄉的民間游戲文化融入適合幼兒學習和探索的課程資源中,形成地域特色明顯、生活氣息濃郁、可操作性強的教育活動,極大豐富和拓展了幼兒的生活和學習資源,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有助于培養新時代“小潮人”從小知我潮汕、愛我潮汕,激發他們將來為家鄉建設做貢獻的美好愿望,傳承自強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
三、潮汕民間游戲應用于幼兒教育的策略
1.?創設環境,滲透民間游戲教育
兒童比較好動,一般很難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因此培養他們對游戲的興趣是幼兒園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我園充分挖掘和利用潮汕民間游戲文化教育資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幼兒喜愛、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形式,將本土文化滲入幼兒園環境。
潮汕小集市設有潮繡館、潮劇場、潮樂坊、剪紙館、美食館等,每個場館都設有迎賓區、體驗區、售貨區等,我們還對游戲館進行了明確的劃分,每個區域都有明顯的區牌指引。如售貨區展示了精美的潮劇臉譜和潮州木雕等藝術品,讓幼兒在買賣游戲中認識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體驗區域,小指導員熱情耐心地指導小游客們動動小手制作有趣的花燈、剪紙、嵌瓷,工藝展館里放滿了幼兒親手制作的民俗手工等藝術作品;在潮劇館,我們精心搭建了古香古色的舞臺布景,互相化好妝、分好角色的小演員仿佛身臨其境,出色地完成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表演。此外,還有陶居、繡館、粿屋等獨具潮汕民間文化特色的游戲區,幼兒園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創設生動具體的活動場景,使優美、豐富的民俗特色環境為幼兒教育服務,在環境中滲透潮汕民俗游戲文化教育,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真正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家園共育,創新民間游戲教育
家長是我們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園秉承“樂學、樂教、樂助”的教育理念,探索家園共育模式,與家長攜手共同傳承和發揚本土優秀文化,幫助家庭形成和諧的親子關系,共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例如在家長開放日、家長助教和節慶活動中,我們邀請家長觀看幼兒們多彩的潮汕民俗廣場舞早操,參與制作英歌小人、親子互相化妝、親子表演廣場舞等活動,在各種歡樂的親子互動中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同時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富有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又如在疫情防控期間,教師在各班群分享各種各樣有趣的潮汕民間親子游戲,家長們也積極參與,并和教師分享幼兒游戲中的快樂瞬間。
通過電訪每一位幼兒,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拔野职纸涛彝媪艘粋€新的民間游戲‘打井。”“昨天,媽媽教我玩‘打糕粿的游戲,可好玩了?!薄袄蠋?,現在爸爸媽媽都愿意和我一起玩?!薄拔曳浅O矚g我的爸爸和媽媽,他們總是和我玩游戲?!薄谟螒蛑?,父母和幼兒配合默契,互相關心,營造了尊重、接納和關愛的家庭氛圍,相信他們即使多年后回想也仍然溫暖于心。
3.?豐富形式,組織民間游戲教育活動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精神,我園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在全園開展潮汕傳統民俗廣場舞教學及游戲,將舞蹈、體育和民間游戲有機結合,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游戲中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助力幼兒快樂成長。
我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民間活動器械,將游戲的主動權還給他們,與幼兒共同建立游戲常規,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活動器械,自由創編游戲玩法,在運動中強健體魄和磨礪堅強、合作、樂觀的品質。目前,幼兒園初步形成極具特色的英歌舞、布馬舞、雙咬鵝舞、鰲魚舞、蜈蚣舞、鯉魚舞、獅子舞、扇子舞、水布操九套極具潮汕特色的潮汕兒童廣場舞,各年齡班的幼兒都能接觸、學習。例如,我園在大班開展《英歌舞》《布馬舞》,中班開展《蜈蚣舞》《鰲魚舞》,小班開展《雙咬鵝舞》等主題綜合活動。
注:本文系汕頭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立項課題“潮汕民間游戲對幼兒良好品德形成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19GHBY07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