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花
摘 ?要:目的 ?探討對早期宮頸癌患者分別采用宮頸錐形切除術以及根治性宮頸切除術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惠民縣人民醫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4例早期宮頸癌患者進行數字奇偶法分組,根治組(57例):采用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展開治療;錐切組(57例):采用宮頸錐形切除術展開治療,就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癥以及復發率展開對比。結果 ?錐切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于根治組、出血量多于根治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根治組,組內相關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根治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高于錐切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根治組復發率低于錐切組,兩組數據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臨床針對早期宮頸癌患者分別選擇宮頸錐形切除術以及根治性宮頸切除術進行治療后,各有優劣,在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治療措施的優劣點,選取適合的手術方式。
關鍵詞:早期宮頸癌;宮頸錐形切除術;根治性宮頸切除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5-0068-03
宮頸癌屬于惡性腫瘤,病灶發生于女性生殖器,臨床研究顯示過早有性行為、過早生育、個人衛生不佳誘發的HPV感染或是宮頸炎癥、免疫低下等均是導致患者患病的因素,通常已婚女性是宮頸癌的高發人群,多發于中年群體。該病具有發展時間長的特點,一般患病早期患者并無明顯的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陰道排液、性生活后出血等癥狀[1]。可通過篩查方法對是否患有宮頸癌疾病加以明確,對于疾病做到早期診治,對于疾病預后表現出顯著價值[2]。對于早期宮頸癌臨床主要應用手術的方式對患者予以治療,本次研究將惠民縣人民醫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4例早期宮頸癌患者進行數字奇偶法分組,分別探析采用根治性宮頸切除術以及采用宮頸錐形切除術完成疾病治療可行性,以實現早期宮頸癌患者有效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惠民縣人民醫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4例早期宮頸癌患者進行數字奇偶法分組。根治組(57例)一般資料:年齡區間40~48歲,平均年齡為(44.76±2.58)歲;其中3例患者無孕史,54例患者有孕史。錐切組(57例)一般資料:年齡區間41~47歲,平均年齡為(43.23±2.15)歲;其中4例患者無孕史,53例患者有孕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予以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與家屬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符合早期宮頸癌診斷標準的患者;研究前患者并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治療。
排除標準:患有其他腫大臟器功能障礙疾病;患有其他婦科疾病;對于治療耐受性較差,應激反應較為強烈,無法正常配合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錐切組:合理選擇宮頸錐形切除術完成疾病治療,具體操作內容見如下:首先對患者進行麻醉,麻醉類型為全身麻醉,將患者的宮頸充分暴露后,就宮頸病變位置采用陰道鏡完成對應觀察,對病變的范圍進行確定。確定病變范圍后應用LEEP刀以順時針環形切割的方式對病變部位進行錐形切割,切割后檢查是否有病變組織殘留,確定無殘留后應用電凝的方式進行止血,之后將切除的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根治組:合理選擇根治性宮頸切除術完成疾病治療,具體操作內容見如下: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對于開腹通過超聲定位完成,對子宮以及周圍的組織情況進行觀察,就盆腔淋巴結轉移情況加以明確;若存在則應用根治法將轉移的淋巴結清除掉。在子宮處做切口,應用鑷子將腹膜提起,往膀胱組織的方向下推,經過闊韌帶直至宮頸下方3 cm處,針對子宮附近結締組織合理展開鈍性分離操作,并且充分游離患者子宮動脈,于子宮動脈下行合理完成結扎操作,針對患者輸尿管與其上端子宮血管合理展開游離操作,在膀胱處打開,將直腸腹膜提起,對雙側直腸進行游離,于患者宮頸同宮骶韌帶距離2 cm位置合理展開切斷操作,并且于此位置將主韌帶以及陰道組織進行切斷。于患者陰道壁以及宮頸口下端合理完成環形切口操作,于子宮峽位置針對宮頸合理展開環形切除操作,完成切除后針對組織合理展開病理檢測操作,然后按照常規操作進行關腹。
1.4 ?指標觀察
觀察對比兩組早期宮頸癌患者臨床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癥(切口感染、尿潴留、切口出血)以及疾病復發率。
1.5 ?統計學分析
對數據進行專業分析,應用SPSS17.0軟件,對于患者并發癥、復發率的對比予以χ2檢驗,表示的形式為[n(%)];對計量資料行t檢驗,表示的形式為(x±s)。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臨床相關數據對比
臨床數據顯示錐切組患者其手術時間長于根治組、出血量多于根治組,但其住院時間則明顯短于根治組(P<0.05)。見表1。
2.2 ?患者并發癥以及復發率情況對比
同錐切組比較,根治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但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予以對比,差異顯示為(χ2=0.086,P=0.768)。錐切組復發率高于根治組,但數據對比結果為(χ2=3.081,P=0.079)。
3 ?討論
宮頸癌作為婦科惡性腫瘤之一,該病具有發展慢的特點,大多數的患者是因為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而引發的,持續的高危型感染會使得病毒逐漸侵入宮頸上皮細胞,宮頸上皮細胞出現瘤樣病變,最終發展為宮頸癌[3]。宮頸癌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根據臨床數據顯示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有明顯的提高,在宮頸癌早期通過有效的治療手段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對疾病的發展進行有效的控制[4]。目前手術的方式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早期宮頸癌病變的手段,通過手術將病變的組織切除,能夠對宮頸癌的發展以及轉移進行有效的控制[5]。
宮頸錐形切除術能夠對癌變的部位進行切割,呈現出清晰邊緣,并且能夠快速準確完成病理檢測,對患者完成切割后需要合理展開電凝止血操作,以對切口快速愈合做出充分保證,因此患者的住院時間較短;對于根治性宮頸切除術而言,其呈現出操作復雜特點,手術期間需要針對患者膀胱以及輸尿管展開游離操作,并且在對患者實施縫合期間,就切除后宮體確保同陰道殘端能夠吻合,因此對于醫生的技術以及經驗的要求很高,因此住院時間較長。但是根治性宮頸切除術有效實施,能夠對病灶進行完全切除,因此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復發率,并且不會對患者生育功能造成影響,可以顯著縮短手術時間,將術中出血量有效減少[6]。
本次研究發現,臨床數據顯示錐切組患者其手術時間長于根治組、出血量多于根治組,但其住院時間則明顯短于根治組,組內相關數據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治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高于錐切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根治組并未出現復發的情況,錐切組出現3例復發的情況,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此需依據早期宮頸癌患者具體情況采取對應方法展開疾病治療。
綜上所述,臨床針對早期宮頸癌患者分別選擇宮頸錐形切除術以及根治性宮頸切除術進行治療,各有優劣,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需求選擇適當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進而保證最佳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1]尹文琴.宮頸原位癌的兩種切除術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9):114-116.
[2]戴曉慧.宮頸錐形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2):79-80.
[3]樊暉.宮頸癌前病變的預防與治療的新進展[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4):148-149.
[4]仝玉珠.宮腔鏡輔助冷刀錐形切除術治療Ⅱ、Ⅲ級宮頸上皮內瘤變療效觀察[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8,35(11):1001-1004.
[5]金業彩,馮澤蛟.改良腹式與全腹腔鏡宮頸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對比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29(11):136-139.
[6]張亞男,李斌,王亞婷,等.腹腔鏡子宮廣泛性切除術治療早期子宮頸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華婦產科雜志,2020,55(9):6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