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世和

摘 ?要:目的 ?探究經皮腎取石術(PCNL)治療腎結石合并糖尿?。―M)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腎結石合并DM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行常規降糖措施聯合傳統手術治療的患者劃分至對照組(n=45),將在常規降糖措施的基礎上實施PCNL治療的患者劃分至觀察組(n=45),對比兩組病例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病例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其術后24 h視覺模擬(VAS)評分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此外,兩組病例的結石清除率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在術后1周的觀察中發現,觀察組病例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PCNL在腎結石合并DM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關鍵詞:經皮腎取石術;腎結石;糖尿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92.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5-0080-03
結石是臨床較為多發的泌尿外科疾病,主要是由于腎臟中鈣、草酸、尿酸等晶體物質的聚積所致[1],若未給予及時的診治措施,則極易引起尿路感染、尿路梗阻以及腎積水等不良后果的發生,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2]。而糖尿病(DM)作為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患者多伴有血管病變等遠期并發癥的產生,對其手術風險造成了較大影響[3],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針對腎結石合并DM病例的手術方案,需進行綜合考量,選擇更為安全可行的治療方案。在此,為了探究該病的最佳手術方案,本次報道將經皮腎取石術(PCNL)這一措施應用到了腎結石合并DM病例的臨床治療中,并對其應用價值進行了探究與總結,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4月~2020年4月東明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接診的90例腎結石合并DM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行常規降糖措施聯合傳統手術治療的患者劃分至對照組(n=45),將在常規降糖措施的基礎上實施PCNL治療的患者劃分至觀察組(n=45),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在46~68歲,平均(57.9±3.4)歲;而觀察組患者年齡在47~69歲,平均(57.5±3.6)歲,兩組患者均為男性,且組間基本資料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本次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DM的診斷標準;②經腹部超聲以及X線平片檢測確診為腎結石;③患者均知情且自愿配合。
排除標準:①手術禁忌證的病例;②凝血功能異常的病例;③伴有嚴重心肺疾病的病例;④腎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統一的降糖治療,對照組在其基礎上實施傳統的手術治療:麻醉后,切開腎盂部位,隨后將腎結石取出,包括腎盞結石及鹿角結石,針對部分取石較為困難的患者,需先將其腎竇內腎盂盞切開,再行取石。
觀察組則在降糖治療的基礎上實施PCNL治療:取截石位,麻醉后,利用輸尿管鏡為引導,將導絲插入患側輸尿管,隨后留置輸尿管導管并固定,調整患者為俯臥位,注入造影劑并使其充盈腎收集系統,隨后通過X線透視了解其結石及腎系統影像,明確其穿刺點后,對目標腎盞進行穿刺,若尿液溢出則表示穿刺成功,可采用筋膜擴張器,將斑馬導絲置入到患者腎系統中,并對其穿刺通道進行相應的擴張,擴張至F18為止,以此作為通道。隨后將輸尿管硬鏡經此通道置入腎集合系統中,并通過氣壓彈道碎石器將結石擊碎,采用灌注泵進行一定的沖洗,促進結石的排出,同時需通過X線掌握其結石的殘留情況,直至結石全部取出。必要時可重新建立新通道進行殘留結石的清除,同時留置雙J管及腎造瘺管。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病例所用的手術、住院時間、術后24 h疼痛程度(VAS評分)以及結石清除率,其中VAS為視覺模擬評分,分值范圍在0~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強烈[4]。對比兩組病例在術后1周內的并發癥情況,包括感染、尿外滲、出血、發熱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本文計量資料均行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則采用卡方檢驗對比,P<0.05表示對比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病例所用的手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更短(P<0.05),其術后VAS評分也明顯更低(P<0.05),此外,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對比
在術后1周的觀察中發現,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病例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手術仍是治療腎結石等泌尿系統疾病的常用方式,但在腎結石合并DM病例的治療方案中,需充分結合其基礎病情進行綜合分析,以此制定更為合理的手術措施。DM是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且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可累及多個器官組織,引起一系列遠期并發癥的出現,其中以血管病變較為常見[5],對患者的手術治療風險造成了一定影響,可引起術中或術后大量出血等情況的發生,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臨床安全[6]。因此,常規的開放式手術的實施可導致較高的出血風險,并不適用于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
經皮腎取石術(PCNL)是目前較為常用的微創取石方案,可通過腰部“通道”的建立,利用激光、超聲等碎石工具將結石擊碎并取出,具有微創、操作時間短、出血少、術式康復快等優勢,已成為上尿路結石的主要治療方式[7]。在此,本文將PCNL應用到了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且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例的手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術后VAS評分也明顯低于對照組,但兩組病例的結石清除率卻較為相似。由此可見,PCNL可在保證其結石清除率的基礎上,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及住院時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規手術帶來的劇烈疼痛,相較于傳統手術方案,具有更為理想的綜合療效。同時,在術后1周的觀察中發現,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病例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這是由于PCNL具有微創的應用優勢,可有效規避常規手術帶來的出血、感染等不良風險,因此,其治療安全性通常更為理想[8]。
綜合以上可知,PCNL在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展東.B超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療效及出血因素影響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7):1674-1675.
[2]張江容,羅旭,李夢芝,等.腎結石患者經皮腎鏡取石術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學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2):265-268.
[3]張寒.經皮腎取石術在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18,19(6):748-749.
[4]李靜.泌尿系疾病合并糖尿病手術治療臨床護理87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3):383.
[5]呂嘉,王海龍,唐黎明.糖尿病合并腎結石患者行組合式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8,10(2):65-69.
[6]魏琪波.經皮腎取石術在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3):61+63.
[7]張道秀.分期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感染性上尿路結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臨床研究,2020,28(11):56-58.
[8]蘇斌,方建寧,劉武,等.微創經皮腎取石術治療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18,3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