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武

摘 ?要:目的 ?探討腦積水患者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間蒙陰縣人民醫院74例腦積水患者,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均為37例,對照組為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分期治療,觀察組為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兩組均隨訪半年,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腦積水程度、預后以及術后并發癥。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腦積水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預后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中度殘疾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重度殘疾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水腫患者行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可獲得滿意療效。
關鍵詞: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
中圖分類號:R7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5-0082-03
腦積水是該顱腦損傷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患者易出現腦缺氧、腦水腫以及腦缺血等一系列繼發性損傷。開顱手術可清除腦積水,從而在較短時間內改善患者顱內壓水平,在以往的治療中通常為分流術中清除腦積水,之后擇期實施顱骨修補術。該治療方案的療效尚可,然而過度分流、血腫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1]。同期手術方案由于具有并發癥少以及療效確切等優勢在臨床中獲得廣泛應用。以下將探討腦積水患者治療中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蒙陰縣人民醫院的74例腦積水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24~67歲,均值為(40.5±1.2)歲;腦積水病程時間1周~11個月,均值為(4.6±0.3)個月。對照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齡23~68歲,均值為(40.4±1.3)歲;腦積水病程時間1周~10個月,均值為(4.5±0.4)個月。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通過。兩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診斷為腦積水患者;②患者對研究知曉并自愿參與;③臨床資料完善且依從性佳。
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②語言功能障礙者;③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為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分期治療,即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后2~3個月擇期行顱骨修補術。
觀察組患者為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即患者的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為同一臺手術中連續完成。
兩組患者的腦室-腹腔分流術與顱骨修補術的手術操作方法完全相同,且均為同一組手術醫生完成,僅在分期、同期方面有差異,手術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腦室-腹腔分流術:腦室前角做小切口,長度約1.5 cm。實施腦室穿刺,以電凝將肌瓣、皮瓣分離。分流管置入患者側腦室,腹腔內放置虹吸管。下腹中線做腹部小切口,腹膜切開后建立0隧道并將分流管進行引出;觀察組患者在腦室-腹腔分流術后立即行顱骨修補術,方法如下:術中為金屬顱骨板,面積和骨窗平面兩者一致。對肌肉筋膜進行覆蓋并妥善固定,確保分流管位于固定網穿出,之后分流管依次傳入耳后、腹部皮下,將其放置在腹腔中,對分流泵進行按壓,傷口縫合。
1.4 ?評價標準
①對比兩組治療效果,顯效:即術后頭圍恢復到正常水平(頭圍54~58 cm);有效:即頭圍略高于正常水平(58 cm<頭圍<62 cm);無效:即頭圍仍顯著高于正常水平(頭圍>62 cm),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手術治療前后腦積水程度,行頭顱CT平掃,記錄患者腦室徑、雙頂徑,腦積水程度=腦室徑/雙頂徑。③兩組均于術后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運用GCS評分對其預后情況進行評估,并分為預后良好(GCS>14分)、中度殘疾(GCS13~14分)、重度殘疾(GCS9~12分)、植物生存(GCS3~8分)及死亡(GCS<3分)。④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例如積液水腫、分流過度以及分流管堵塞等。
1.5 ?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運用SPSS21.0軟件包分析,文中計量資料運用(x±s)表示,計數資料運用[n(%)]表示,組間數據行t /χ2檢驗,以P<0.05代表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手術前后腦積水程度對比
術前觀察組的腦積水程度為(54.16±6.29)%,對照組為(54.15±6.31)%,兩組術前腦積水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的腦積水程度為(27.26±3.05)%,對照組為(42.15±5.06)%,術后觀察組的腦積水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預后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預后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中度殘疾率、重度殘疾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植物生存及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術后并發癥率對比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率為5.41%,對照組為21.62%,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顱腦損傷患者往往存在腦積水情況,發病機制在于患者腦部裂傷或由于腦內出血,致使腦脊液發生回流異常導致腦組織水腫并對蛛網膜下腔以及腦池等形成壓迫,造成腦內空間進一步縮小以及顱內壓水平異常升高,引起腦組織缺氧使得腦內積液情況進一步加重。患者手術治療后由于喪失顱骨的正常保護功能,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影響大腦皮層,使得腦脊夜流體動力學發生異常變化,增加了腦積水的發病風險,并表現出意識不清、肢體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癥狀[2-3]。
以往多運用分期手術治療,在分流術后腦膨出完全消失后繼續實施顱骨修補術,然而分期手術的運用中可能貽誤患者的最優治療時機,使得預后效果不佳。通過采用同期手術治療則可發揮良好的協同作用,有利于一次性解決病人存在的相關問題,同時能夠降低手術操作難度并縮短顱骨缺損患病時間[4-5]。同期手術能夠確保患者腦膨出組織順利回落到骨窗平面,幫助調節腦生理功能,更好地維持營養供應以及良好的內環境平衡,這對于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意義重大。本次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在術后隨訪中觀察組的預后良好率高于對照組,手術治療后腦積水程度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這也進一步表明,在腦水腫患者治療中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可取得較優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應用。
綜上所述,腦水腫患者行腦室-腹腔分流術、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可獲得滿意療效,且預后良好、并發癥少。
參考文獻
[1]張永光.同期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顱骨修補術治療顱骨缺損合并腦積水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5):77-78.
[2]關毅,任振強,譚少允.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顱骨修補術同期治療顱骨缺損合并腦積水患者臨床療效[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20,26(1):41-44.
[3]高劍峰,陶山偉,冼華偉.不同時間顱骨修補術及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顱腦缺損伴發腦積水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研究,2019,27(10):37-39.
[4]王斌.分析早期腦室-腹腔分流術同期聯合顱骨修補術治療腦外傷伴腦積水的臨床療效[J].智慧健康,2019,5(22):165-166.
[5]胡江濤.同期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顱骨修補術治療69例腦外傷伴腦積水患者的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9,42(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