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茜 安靜 陸文婷


摘 ?要:目的 ?主要探究對帕金森患者進行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收集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醫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分別行常規護理方法和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方法。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通過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后,研究組護理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對改善帕金森患者身體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帕金森患者;系統康復訓練;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5-0099-03
帕金森病又稱特發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簡稱Parkinson病,是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性病變疾病[1]。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000/10萬,隨年齡增高,男性患病率稍多于女性。該病的主要臨床特征: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及減少、肌張力增高,患者多表現為肌強直、運動能力明顯下降以及平衡感較差等,該病具有高致殘率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2]。目前,尚無特效治療的藥物對該病進行治療,多是采用康復干預來逐漸緩解癥狀、改善預后。本研究則分析系統性康復訓練在帕金森患者治療中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醫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間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在47~64歲,平均(55.61±6.44)歲;病程3~7年,平均(4.61±1.52)年。對照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9~66歲,平均(55.23±5.12)歲,病程2~7年,平均(4.82±1.94)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所有患者入選前均被確診為患有帕金森疾病。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過臨床明確診斷,病史資料完整;②具有相關的臨床癥狀和體征;③研究符合倫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患有其他影響本文研究的疾病;②精神、意識障礙性疾病者;③依從性差、不配合及拒絕參加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法,常規護理方法主要包括:生活護理、體位護理、安全護理以及用藥護理。
研究組患者實施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方法。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如下護理措施:
①飲食護理。患者平時飲食方面主要提供一些低鹽低脂、維生素含量高、熱量含量高、膽固醇含量少、蛋白質含量適中的食物。此外在患者日常飲食中,多為其提供一些蔬菜、水果等食物,進而防止患者便秘,有利于腸道蠕動。患者進餐時應該細嚼慢咽,并且其體位應該保持半臥位或者坐位,患者的進食方式應該結合患者自身的咀嚼能力以及病情情況來定奪,平時需要多為患者補充一些半流質飲食等,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為患者提供相應的營養支持,對患者的吞咽情況、身體營養情況定期評估。②心理護理。帕金森主要癥狀為運動功能障礙,當病情不斷加重時,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認知功能等也均會出現逐漸退化的跡象,甚至其自理能力還會完全喪失掉。此類患者由于擔憂身體疾病問題,以至于其心理所承受的壓力也比較大,經常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故護理人員需要經常開導患者,予以患者足夠的溫暖和關愛,護理人員同患者之間充分建立信任。以患者的心理需求作為出發點,深入了解導致患者負面情緒產生的根源,然后靈活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調整患者的心態,提高患者的自信心。③康復護理。a呼吸訓練:指導患者的雙手放置在其腹部,先讓患者深呼吸,然后再緩慢將氣體吐出來,每次訓練持續時間為10 min左右。b臉部訓練:通過指導患者鼓腮運動、皺眉以及露齒吹哨等一系列訓練方式來使得患者面部肌肉放松。c頭頸訓練:讓患者的頭部反復進行左右轉動。d側彎訓練:將患者的雙腳打開,使其同肩膀之間形成同等寬度,手心保持朝里狀態,并且右臂緩慢抬高,身體左向彎曲。接下來再按照相同的訓練方法來對患者進行右側訓練,并反復不斷地訓練。e軀干訓練:患者的上半身有節奏進行運動,比如側彎、轉體等。f肩部與上肢訓練:雙肩向上舉起并輕微地聳肩,雙臂保持平衡的狀態。g手部訓練:患者的每個手指都要和大拇指之間觸及,慢慢速度加快。h下肢訓練:對患者進行膝關節、髖關節等牽伸訓練,并且不斷進行踢腿運動。
1.4 ?觀察指標
護理效果:患者運動機能趨于正常并且身體基本康復為顯效。患者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強直以及震顫等癥狀都緩解為有效。患者癥狀未明顯改善為無效。護理滿意度:按照本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90分為滿意,75~90分為一般滿意,<75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改善情況: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項目包括患者進食、洗澡、穿衣、控制大小便、用廁、床椅轉移、平底行走、上下樓梯等9個內容,各項目得分之和為總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強[3]。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使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來分析,用[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 檢驗,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7.50%(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50%,高于對照組的72.50%(P<0.05)。見表2。
2.3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帕金森疾病屬于一種常見的神經衰退性疾病,這種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普遍較高,是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性病變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疾病后,患者的癥狀表現往往是肌肉僵直、靜止性震顫以及運動機能下降等[4]。目前,對于該種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發病原因還不清楚,一般認為藥物因素、患者身體因素以及社會因素是導致這種疾病產生的重要因素。在臨床治療中,常規護理方法經實踐發現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需要一種更加適合患者實際需求的理想護理方法[5]。若能夠結合患者生理、心理等特點來為患者制定出一套完整而且全面的護理方案,對患者及時實施相應的辯證護理措施,來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對此,在本次研究中,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為患者提出一種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通過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并為其進行康復訓練、心理護理和飲食調節等,使得患者心理負面情緒減少、身體獲得充足的營養支持以及提高患者機體抵抗能力,從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有助于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此次研究表明,通過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具有良好的臨床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為帕金森患者進行系統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身體機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具有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琛.帕金森患者認知功能評估及康復護理的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2):141+145.
[2]柳明霞.優質護理對帕金森患者認知功能評估及康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2):201.
[3]許一,陳賽蓮,林方升.康復訓練對帕金森病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分析[J].蛇志,2017,29(3):333-334,340.
[4]王石媛.帕金森患者認知功能評估及康復護理的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12):48-49.
[5]劉志紅,盧健軍,鄭文華,等.帕金森病患者采用Synapsys靜動態平衡儀進行平衡和步態訓練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6,4(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