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英
摘 ?要:目的 ?探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超聲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8年1月~2020年10月臨沂市康復醫院接收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收入觀察組,將同期100例健康人員收入對照組中,兩組均進行超聲檢查,準確記錄兩組超聲檢查結果及頸動脈,斑塊分布部位和分型,超聲檢查結果包括頸總動脈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結果 ?觀察組比對照組頸總動脈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更高,差異明顯(P<0.05);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42例單支,58例多支,頸總動脈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方面,多支組較單支組高,差異顯著(P<0.05);頸動脈位置,軟斑分布較多,其次是硬斑和混合斑;頸內動脈位置:軟斑分布較多;頸動脈分叉位置:軟斑分布最高,而混合斑分布較少;雙側頸總動脈L軟斑分布較多,混合斑最少。結論 ?超聲診斷在老年冠心病頸動脈硬化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能夠反映頸動脈斑塊狀況,為臨床診治提供數據參考。
關鍵詞:老年冠心病;超聲診斷;頸動脈硬化
中圖分類號:R445.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5-0164-03
現階段,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是老年人發生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血管阻塞等,進而導致的心臟病。該病的發生與肥胖、血脂提高、肺活量降低、高血壓、飲食不合理、吸煙等存在緊密聯系,具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臨床表現。頸動脈硬化又被稱為頸動脈粥樣硬化,其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表現,隨著年齡的增加,病情越來越嚴重,頸脈動硬化誘因包括高血壓病史、缺血性腦卒中和長時間吸煙等,具有失語、肢體感覺障礙等臨床癥狀[1]。為提高老年冠心病頸動脈硬化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預后,因而本次研究針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超聲診斷頸動脈硬化的臨床效果進行簡單闡述,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2020年10月臨沂市康復醫院接收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收入觀察組,將同期100例健康人員收入對照組中,對照組中,男、女例數是53例、47例;最小年齡60歲,最大年齡78歲,均值(66.35±2.15)歲;觀察組中,男、女例數是55例、45例;最小年齡62歲,最大年齡77歲,均值(66.29±2.23)歲;一般資料方面,兩組對比,差異較小(P>0.05)。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42例單支(單支組),其中有22例男,20例女;年齡最小、最大分別是60歲與76歲,均值(66.41±2.21)歲;58例多支(多支組),有30例男,28例女;年齡最小、最大分別是60歲與75歲,均值(66.39±2.18)歲。一般資料方面,兩組對比,差異較小(P>0.0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理解、表達能力正常;意識清晰;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與《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中冠心病診斷標準符合。
排除標準:合并器官功能障礙;具有惡性腫瘤;精神異常。
1.2 ?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接受超聲檢查,具體如下:檢查設備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生產廠家:加拿大超聲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型號SonixOP),探頭頻率依次調整為5.0 MHz與8.0 MHz。更換體位為去枕平臥體位,偏轉頭部至一側,然后對頸動脈進行掃描檢查,同時多體位冠脈檢查頸動脈分叉部、頸外動脈、頸內動脈起始和雙側頸總動脈等。冠動脈病變指的是檢查結果中有一冠脈分支狹窄程度在50%以上。如果檢查結果提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在50%以上,說明單側病變。如果病變處為1支,同時左側主干出現病變,說明多支病變。由于膽汁病變和多支病變患者病情差異明顯,因此需要以檢查結果為依據,分為單支組與多支組。由具備豐富經驗的醫師負責閱片。
1.3 ?觀察指標
準確記錄超聲檢查結果及頸動脈斑塊分布部位和分型,超聲檢查結果包括頸總動脈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斑塊分型包括混合斑、軟斑和硬斑。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研究資料,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與檢驗值分別是(x±s)與t;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與檢驗值分別是[n(%)]與χ2;兩組對比若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頸總動脈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比較
觀察組比對照組頸總動脈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更高,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頸總動脈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對比
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42例單支,58例多支,頸總動脈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方面,多支組較單支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頸動脈斑塊分布部位和分型
頸動脈位置,軟斑分布較多,其次是硬斑和混合斑;頸內動脈位置:軟斑分布較多;頸動脈分叉位置:軟斑分布最高,而混合斑分布較少;雙側頸總動脈L軟斑分布較多,混合斑最少。見表3。
3 ?討論
在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飲食、生活習慣也隨之改變,老年冠心病動脈硬化患者越來越多,并呈增加趨勢[3],疾病發生后,導致內分泌異常,其嚴重影響患者機體正常運行,最后導致疾病的發生。在此期間需要注意的內容如下[4]:冠心病頸動脈硬化由于頸動脈斑塊及頸動脈內徑寬度等,與冠狀動脈硬化程度存在緊密聯系,因此,若頸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說明與機體冠心病存在緊密聯系。
近年,隨著醫學技術回評的提高,超聲技術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同樣被用于動脈粥樣硬化診斷。通過超聲技術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頸動脈進行檢查,可以將動脈IMT、斑塊分型和斑塊位置等準確、清晰的顯示出來[5]。超聲檢查方法并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而且可靠性、經濟性高。除此之外,超聲檢查可以頻繁操作。由于頸動脈位于淺表部位,通過超聲,能夠將斑塊形態、部位等清晰的顯示出來。同時,其同樣可以將冠狀動脈具體病變狀況反映出來,為臨床診治提供數據參考,除有助于冠心病發生率降低外,可促進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提高。除此之外,利用超聲檢查方法,能夠準確、清晰的顯示斑塊分型及所處部位、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不僅操作簡單、方便,而且安全、無創,進而被廣泛用于臨床中[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比對照組頸總動脈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更高,差異明顯(P<0.05);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42例單支,58例多支,頸總動脈IMT、頸內動脈IMT和硬化斑塊指數方面,多支組較單支組高,差異顯著(P<0.05);頸動脈位置,軟斑分布較多,其次是硬斑和混合斑;頸內動脈位置:軟斑分布較多;頸動脈分叉位置:軟斑分布最高,而混合斑分布較少;雙側頸總動脈L軟斑分布較多,混合斑最少。根據以上結果分析,頸動脈分支具有較高的頸動脈斑塊形成率,然后是頸內動脈及雙側頸動脈,頸外動脈發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超聲診斷在老年冠心病頸動脈硬化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能夠反映頸動脈斑塊狀況,為臨床診治提供數據參考。
參考文獻
[1]楊曉麗.高頻超聲檢查在冠心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3):527-528.
[2]徐錫虎,楊曉麗,彭苑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老年CHD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評估中的價值研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0,29(1):151-152.
[3]姜華.超聲診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頸動脈硬化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包頭醫學,2019,43(2):31-33.
[4]唐琪,吳治勝,唐莎.超聲診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頸動脈硬化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0):58-59.
[5]閆曰蓮.超聲診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頸動脈硬化中的應用[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9,34(4):6-8.
[6]顏世旭.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應用于冠心病預測性診斷的臨床價值[J].華夏醫學,2018,31(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