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四喜


摘 ?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方法,將2019年1月~2020年7月作為研究時間段,病例選取此時間段東明縣中醫醫院接診的70例T2DM患者,分為對照組(行二甲雙胍治療,納入35例)、研究組(加用吡格列酮,納入35例),對兩組血糖水平、整體療效、用藥安全性進行分析。結果 ?(1)組間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PFG)在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HbA1c、2 hPG、PFG在治療后低于對照組(P<0.05);(2)治療3個月后,研究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對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有較好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應用。
關鍵詞:2型糖尿病;二甲雙胍;吡格列酮;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97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4-0188-02
糖尿病(DM)是常見慢性疾病,主要分為1型(主要是胰島素依賴)與2型(主要是胰島素缺乏)[1],其中以T2DM最為多見,患者表現為肝糖原輸出增加、胰島素抵抗等,容易并發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2],需要及時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通常需要通過飲食控制、使用降糖藥物、增強鍛煉等穩定血糖指標。二甲雙胍可以通過增強無氧糖酵解,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從而發揮降糖作用;吡格列酮能夠增值活化受體γ,提升胰島素應答能力。本文就T2DM患者接受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依據,將2019年1月~2020年7月作為研究時間段,病例選取此時間段東明縣中醫醫院接診的70例T2DM患者,均分為對照組(納入35例)、研究組(納入35例)。對照組:男15例,女20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4.10±13.42)歲,病程8~29個月,平均病程(18.62±4.61)月;研究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5.42±13.13)歲;病程10~30個月,平均病程(20.01±5.13)月。基本資料(病程分期、年齡等)組間無差異(P>0.05),可對照研究,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為T2DM;②治療依從性好;③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器質性病變者;②哺乳、妊娠者;③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④重度貧血者;⑤精神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二甲雙胍治療):服用鹽酸二甲雙胍片(生產企業:天津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797),2次/d,0.5g/次,同時結合病情適當調整用量。研究組(加用吡格列酮):服用鹽酸二甲雙胍片(同對照組)+吡格列酮(生產企業: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00),1次/d,15 mg/次。
療程:治療3個月,評價療效。
1.4 ?觀察指標
(1)血糖水平: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PFG)[3];(2)整體療效:①無效:治療后血糖水平未見改善;②有效:HbA1c低于7.5%,且PFG低于8.3 mmol/L;③顯效:HbA1c低于7.0%,且PFG低于7 mmol/L;④計算總有效率。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4];(3)用藥安全性:統計不良反應(心慌、乏力、頭痛)例數與類型。
1.5 ?統計學方法
觀察數據均以SPSS23.0統計學軟件匯總、處理,同時以(x±s)表示血糖水平,行t檢驗,以[n(%)]表示整體療效、用藥安全性,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存在對比差異。
2 ?結果
2.1 ?分析血糖水平
兩組血糖水平在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HbA1c、 2 hPG、PFG在治療后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分析整體療效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分析用藥安全性
兩組用藥安全性無明顯差異(P>0.05),且兩組不良反應均經對癥處理后消失。見表3。
3 ?討論
DM兼具治療難度大、病程長等特點,容易受到生活習慣、體育鍛煉、飲食等因素的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不高。臨床依據DM的病因、發展進程,將其分為1型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特殊型糖尿病[5],其以T2DM發病率最高。就T2DM而言,此病常見于中老年群體,早期無典型癥狀,與環境、胰島素抵抗、遺傳、β細胞功能異常等因素密切相關,容易發生大血管、微血管并發癥,需要及時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病情遷延。
本次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吡格列酮更適宜于治療T2DM。二甲雙胍常被用于治療T2DM,作用機制是:經口服用藥后能夠抑制肝糖原異生,降低糖原分解,提高葡萄糖氧化代謝與利用,加之此藥物還能抑制患者食欲與脂肪分解,亦能減少小腸吸收葡萄糖,療效確切;另外,二甲雙胍半衰期為9h,生物利用度不低于60%,能夠分布于全身臟器與組織,但是胃腸道是藥物濃度最高的部位,并且現代藥理研究指出,二甲雙胍有下列療效:(1)降低β細胞毒性,調節血脂且控制血糖水平;(2)保護胰島β細胞,改善胰島素抵抗。不過臨床相關研究認為單用二甲雙胍不能達到理想的降糖目標[6]。本次對研究組加用吡格列酮,此藥物屬于PPAR-γ受體激動藥,選擇性強且治療顯著,能夠通過提升胰島素敏感性,調節糖代謝,增強胰島素抵抗,從而降低胰島β細胞毒性,同時也能降低游離脂肪酸水平、甘油三酯水平,促進細胞功能恢復,有效保護胰島β細胞。當聯合使用上述兩種藥物時,由于二者作用部位、作用機制不同,可以發揮協同增效作用,確保治療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HbA1c、2 hPG、PFG在治療后低于對照組,且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用藥安全性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由于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對于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具有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鄒烽.吡格列酮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27):71-73.
[2]朱林森.吡格列酮與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2):173-175.
[3]李慧芳.吡格列酮和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吉林醫學,2016,37(9):2297-2298.
[4]林小銳.吡格列酮對比二甲雙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療作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3):130-131.
[5]郭晶.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分析[J].系統醫學,2017,2(7):41-43.
[6]陳葉海,張志偉.吡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38(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