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產業振興看農投》第十九期介紹的是黑龍江省農投食品有限公司哈爾濱分公司總經理劉治冶和黑龍江省農業投資集團企業管理部高級業務經理劉大勇,分別展現了他們的成長歷程、日常工作等內容,同時也集中展現了農投集團在農業產業全鏈條、食品為主導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方面的進程以及取得的成績。
每個周一的上午工作例會都是準時召開,這是黑龍江省農投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各分公司的慣例。
“現在已經是3月下旬,我們本月3月25號結賬,目前大家的業績還沒有達成,希望大家本周繼續努力。”劉治冶強調。他目前擔任農投食品公司哈爾濱分公司總經理一職,同時還兼任著農投食品公司餐飲酒水事業部總監職務。
日常忙碌而繁雜,一邊是餐飲渠道開發、酒水產品開發和渠道建設,另一邊包裝產品、采購開發、銷售、食品公司云倉管理、自主產品經營,也都是劉治冶的工作職責。
劉治冶說:“公司給我們的目標還是比較高的,因為這都是從無到有的品牌,包括我們的白酒,包括我們可能下一步要出啤酒,我們肯定還是依托于經銷商。”
農投食品公司主打品牌“金谷農場”旗下的米、面、油以及雜糧都是關乎百姓日常生活的品類。扎根黑土地、整合優質農產品資源,金谷農場品牌的推廣和口碑建立意義深遠。
怎樣才能搶占餐飲市場、快速打響品牌?又該采取哪種辦法鋪開新品酒水的銷路?擺在眼前的這些問題是劉治冶時刻都在思考的。
劉治冶:“這是我們農投新出的高光系列,42度、清香型,它選用的是我們黑龍江省原產地優質紅高粱作為原料,固態發酵,保證每一滴都是優級純糧酒,所以說我們這個產品剛一上市就獲得了很多的好評。緊接著我們又出了一款53度醬香型的酒,它選用的是大曲坤沙工藝,也是固態發酵,醬香濃郁、余味悠長,空杯留香可以達到72小時以上,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指標。”
自從接手餐飲酒水事業部的工作,劉治冶肩上的壓力也重了起來。面對競爭力極強的酒水市場,除了“迎燕”酒的定位,品質也是鋪開市場的重中之重。憑借著多年積累的銷售經驗,劉治冶抓住了關鍵核心,而酒廠自然是他最看重的。
劉治冶在與酒廠人員溝通時表示:“這批訂單能夠按時完成,我們這邊貨也能及時發出,我們這邊是比較滿意的。下一批訂單量會加大,因為現在下一批訂單的首付款已經到了,而且那邊的客戶比較急,希望咱們加班加點,趕緊生產出來按時發貨。”
相比于酒水品類的銷售,米、面、油、雜糧等農產品的市場更為廣闊,龍江黑土地的優沃自然條件,自有農場和優質合作伙伴,這些都是金谷農場品牌最穩固的發展根基。
劉治冶:“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全國九分之一的糧食產量在黑龍江,在黑龍江最早的話,沒有自己特別好的一個品牌。我們黑龍江現在從國家層面現在也在講,由種得好到賣得好,包括我們講‘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實際上就是我們要把黑龍江好的產品做深加工。”
除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之外,公司將目標鎖定在餐飲行業。劉治冶作為團隊的帶頭人,第一時間就做了市場調研。
劉治冶:“我覺得中國餐飲實際上體量很大,包括我們的食用油,包括我們的大米,就是說餐飲行業和工業用油,餐飲用油實際上是占大頭的。”
“松北片區這兩天不也走了嗎,現在整個餐飲這塊的餐飲油和餐飲米,它們主要的價格區間在哪個區位?”劉治冶詢問。
“現在咱們走的這些餐飲用的米分幾個層次,快餐式餐飲、中高檔小型餐飲加聚會餐飲,還有一個是大型餐飲。”同事回道。劉治冶聽著調研結果頻頻點頭。
劉治冶:“我們單純地去跟小型米廠拼價格的話,那我們是沒有任何優勢的,我們還是要從食品安全,從產品質量,從消費者的滿意度去入手,因為我們的優勢來自于我們的原料,來自于我們的基地,來自于我們前端整個加工這一塊。”
銷售的前提是要精準了解和掌握產品的優勢和劣勢,不打價格戰,用好品質去贏得好口碑。劉治冶帶領他的團隊一直都是這樣踏踏實實地向前邁進著。
企業是年輕的,團隊也是年輕的,工作中的交鋒、交流是經常事兒,在這群年輕人的身上,他經常能看到當初自己的影子。
劉治冶:“因為當時實習的時候十個人,但是當時的同事很多可能第一不太適應,第二實際上做銷售一定是腿要勤。因為當時我記得那也是七月份,很熱,好多人就不愿意出去走,但是你做銷售你不去拜訪,你不去交流,你不去推廣,那你的產品沒有辦法賣出去。”
從實習到正式工作,劉治冶一直都在做銷售。肯謙虛學習,能吃苦挨累,晉升也就順理成章。2016年選擇辭職創業的時候,他已經做到了總經理助理的位置。
劉治冶說:“我覺得這種心態可能好多人都有,對產品的推廣、品牌的建立這塊有一定的經驗,那我自己做是不是會一樣能做好?當時可能是有這種想法。”
人生正是因為有了不同的經歷才變得精彩,做過銷售、當過高管、干過實體,這些經驗都成了劉治冶最寶貴的人生財富,也奠定了他后來加入農投集團的實力基礎。
如今的大農業不再是小打小鬧闖天下,而是要集中、優化、整合,尋找優質資源加大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共贏。
“我這回拿了幾個米樣,主要是針對咱們餐飲渠道,這個是長粒、這個是圓粒,你看一下。長粒現在主要是‘綏粳18’,你看米的質量,咱們餐飲渠道能不能接受?”劉治冶認真地與合作商洽談。
劉治冶:“黑龍江省最大的優勢也是農業,所以說在金谷農場品牌操作上,我們肯定是有持續性的,而且從省委省政府包括省國資委,對我們整個品牌的推廣都很重視,從我的角度來說,我要去這么做,公司要去這么做,你就應該有信心。”
不同的角色關注的落腳點也不同,做銷售可能更注重業績和市場,但是做管理更看重的卻不是某一個點,而是一個面。
劉治冶的洞察力很強,他喜歡的是去探究現象背后的實質,這個習慣也讓他在歷練中逐漸成熟。他說:“我們不要把我們的市場局限在什么方向,現在我們就屬于四處出擊,然后找方向找產品,適合我們適銷對路的一個市場,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可能所有人都是我們的潛在的客戶,所有的渠道都是我們的潛在渠道。”
年輕的團隊缺少的是經驗,但是卻有著內在的潛力和創新的活力。劉治冶經常和這些年輕人探討,也會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黑龍江省農投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曉帆說:“他在我們這些銷售主管里邊是最敢啃硬骨頭的,不但他的個人能力,還有多年的職業操守,還有他管理團隊的經驗在我的整個營銷團隊里面也都是佼佼者,希望他在整個年度的業績當中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帶領團隊為農投食品添磚加瓦。”
農投食品公司肩負著整合龍江優質糧食資源及加工資源,帶領龍江糧油走向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集約化輸出道路的使命和責任。自2019年成立以來,金谷農場品牌憑借實力入圍中國500強品牌,并且在全國100多個城市設立了3萬個終端,迅速發展壯大。而這背后還有許多和劉治冶一樣堅守崗位、默默打拼的人在辛苦付出著。
從下設公司到農投集團,每一個員工都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和干事業的熱情,不分崗位不分層級。
這里是黑龍江省農投集團企業管理部,作為部門的高級業務經理,劉大勇主要負責集團安全生產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
“安全第一”是劉大勇最常說的一句話,在他看來,安全對于任何一個企業的穩定和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主要把下周工作進行布置和完善,萬龍要加強消防安全方面的檢查,因為現在處于春季防火階段,春季防火對于我們來講非常重要。”安全例會每周必須召開,這是劉大勇最為重視的一項工作內容,加強員工的安全教育、排查安全隱患、及時落實問題整改,每一個細節他都要反復強調好多遍。
劉大勇:“無論是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都應該有責任去讓別人不受傷害,這是我的一個初衷,所以我覺得保護別人,讓企業更好的發展,這是我的一份責任。”
安全無小事,從集團到所屬公司,凡是涉及到安全方面的事項都由劉大勇負責,消防安全、生產安全、疫情防控時刻不能掉以輕心。劉大勇強調:“所有員工都要接收到,傳達到位,讓每個人都知道咱們疫情防控是如何做的,措施一定要按照這個要求落實好,尤其是外來人員。”
抓安全要落到實處,定期的安全培訓也是強化所有員工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劉大勇負責組織培訓各所屬公司的安全員,再由安全員將培訓內容普及到每一名員工。
安全工作需要的是耐心細心,而這正是劉大勇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在來到農投集團之前,他在一家企業服務了20多年,其中大部分時間劉大勇負責的都是安全管理工作。他說:“我從事安全工作八年,當了兩年的安全員,當了六年的安全科長。”
從一名普通的安全員到安全科長,劉大勇的成長依靠的是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愛。工作穩定,收入有保障,這樣的日子始終悄無聲息地持續著。直到有一天,不惑之年的劉大勇決定辭職,身邊的好多人都無法理解他的這個舉動。
劉大勇:“雖然年齡很大,它是一個制約的條件,但我認為我的工作經驗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前提條件,所以我就毅然決然的辭去了工作。”
別人羨慕不來的工作,劉大勇說放棄就放棄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日常生活的開銷、不大不小的年紀,這些都成了擺在他面前的窘境.這個決定到底是對是錯?他又怎么敢于做如此決斷呢?劉大勇給出了他的回答——想活得再精彩一點。他說:“我唯一的資本是什么?我唯一的資本是有一顆安全的心,當時也沒有想到說去找哪樣工作適合我,其實說實話那個時候我心里也有一定的壓力,我也多次問過我愛人,我說你能否在后面支撐我?”
這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屋里的陳設簡潔而溫馨,可以看出來這家人的生活非常樸實。金琳琳是劉大勇的妻子,不僅勤快,而且還非常賢惠,家里家外全靠她一個人打理。對于丈夫中年辭職重新擇業,金琳琳的態度是支持的,但其實在背地里也是偷偷地捏了一把汗。
金琳琳:“最開始的時候可以這樣講就是非常穩定,因為畢竟在央企做了二十多年,包括收入、職務都非常穩定。作為家屬來講,其實最開始我們的父母非常反對,包括作為愛人,其實我也不是很理解,因為孩子都大了,你看我家孩子都二十歲了,而且四十多歲相對來講再去創造第二職業并不是很容易。”
是啊,四十多歲對于就業來說是一個很尷尬的年紀,但是人生又何嘗不是在一次次的抉擇中不斷改變呢?辭職后的一段時間里,劉大勇徹底卸下了身上的疲憊,沉浸在一種松弛的狀態中。
劉大勇的母親趙亞珍:“我心里忐忑不安,然后有些糾結,人熟地熟、單位也很好,還是央企,所以就不舍得放。”
心里再舍不得,也沒有過多的表露出來,母親知道兒子需要積蓄力量重新起航,而家人的全力支持才能讓他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2019年6月,劉大勇邁開腳步走進了農投集團,用他自己的話說,那一刻人生就此改變。
都說術業有專攻,劉大勇可是有著實實在在的體會,十幾年的安全管理經驗絕對不是隨便一說那么簡單,想要在農投集團立足,那得有真本事才行。這不,又到了春季防火的重要時期,劉大勇早早的就開始組織集團以及所屬公司的安全員進行應急培訓和演練了。
劉大勇:“金谷大廈的應急演練是集團應急管理培訓工作的一部分,各單位也看到了我們大廈演習的過程,演習過程是按照預案進行的,每個組的職責都非常明確,大廈這次演練非常成功。安全管理工作最主要的是管人的安全思想,所以我們也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年度我們制定安全教育培訓的計劃,給員工編制了安全教育檔案。”
消防安全不容忽視,這場演練說是一次培訓,其實更像是一次滅火實戰。消防演練結束了,日常的工作還在進行著,平時在公司劉大勇總是很忙,很少能有時間坐下來。
自發生“新冠”疫情以來,劉大勇的日常工作又增加了一項重要內容,那就是整個集團的疫情防控。
劉大勇:“也是個挑戰吧,也從來沒有經歷過,肩上擔負著這份責任。在集團黨委的指導下、領導下,我們也是把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相結合在一起,我們在疫情防控的過程當中,借鑒了安全管理的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整體來講集團是零感染的,員工也沒有發生任何的感染,家屬也沒有。這個可能說對于我們來講只是階段性的成果,但是我覺得疫情防控永遠在路上,和安全管理是一樣的。”
防控嚴格、措施到位、成效顯著,因為表現出色,劉大勇還獲得了2020年度農投集團“抗疫先鋒”的光榮稱號。
劉大勇:“來到農投之后我覺得我年輕了很多,大家感覺干勁十足,也無形當中感染了我、影響了我,內心當中感覺到選擇是對的。”
選擇你所愛的,然后愛你所選擇的。劉大勇是幸運的,中年重啟人生,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職業,并且以深愛為回報。劉大勇也是勵志的,敢于迎接充滿挑戰的未來,堅定信念,恪盡職守。
不惑之年當有所為,無論是劉治冶還是劉大勇,他們都將事業看作生命之重,為之拼搏奮斗。其實像這樣無所畏懼負重前行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那就是——農投人。
掃描二維碼觀看完整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