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 詹坤婷
土地作為人類生存的載體,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土地資源是人類可以利用的土地,它包括使用過的和未使用過的土地。中國科學院將土地資源承載力定義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物質生活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能夠承受的人口總量。
土地承載能力源于人口承載能力研究領域,旨在緩解由人口問題引起的現實糧食問題。土地資源承載力是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相互作用的集中體現,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也給土地資源承載力帶來了一些變化。由于地理位置固定、面積有限、質量差異等自然特征,不同年份、不同區域的土地承載能力和利用類型在旅游開發區域表現出顯著變化。因此,土地資源承載力與旅游發展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射洪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成渝經濟區腹地,介于北緯30°40′31°10′,東經105°10′至105°39′之間,全縣幅員面積1496平方公里。射洪市擁有中華侏羅紀探秘旅游區、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區兩個國家AAAA級景區,為全市全域旅游發展奠定了基礎。
根據層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標層次構建方法,根據土地承載力的基本元素和特征土地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三個層次,并按照屬性和指數所反映的問題,本文從環境承載力(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污水日處理能力、城市綠地面積、森林面積)、經濟承載力(城市化水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新改建縣鄉公路、公路通車總里程)、社會承載力(地區生產總值、旅游總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承載力(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旅游人數、接待國際游客數、旅游從業人士占當地從業人員總數比重)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同時,旅游業的發展有賴于旅游用地在土地資源中的充分利用,與社會經濟發展、消費水平、環境因素和游客數量密切相關,以此建立選取指標評價。
本研究的有關數據來自2014-2018年《射洪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射洪市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城市總體規劃(2013-2020)以及對射洪市土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關的一些資料進行搜集征集。
1.射洪市土地環境承載力結果分析(見表1)

表1 土地環境承載力
通過研究數據得出,從2014年到2018年,這五年射洪市土地環境承載力呈現明顯增長趨勢,表明射洪市土地環境承載力良好。這種良好的土地環境承載力對于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給予游客更好的體驗感。
2.射洪市土地社會承載力數據分析(見表2)

表2 土地社會承載力
通過分析射洪市2014年到2018年土地射洪土地社會承載力數據發現,這五年來,射洪市的土地社會承載力呈上升趨勢,這說明土地社會承載力受城市化水平提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提高、新改建縣鄉公路和公路通車總里程的變化,為射洪市土地射洪承載力上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射洪市土地經濟承載力數據(見表3)

表3 土地經濟承載力指標
在構成射洪市土地經濟承載力的各項指標中,地區生產總值和旅游總收入占權重較大,這說明地區生產總值和旅游總收入是影響土地經濟承載力的重要指標。通過分析射洪市2014年到2018年土地射洪土地經濟承載力數據發現,這五年來,射洪市的土地經濟承載力呈上升趨勢,這與射洪市經濟強市定位相符合,也與國家積極的經濟政策有關。
4.射洪市土地人口承載力數據分析
通過表4分析可以看出,從2014年到2018年,射洪市土地人口承載力整體呈增長趨勢。旅游人數和旅游從業人士占當地從業人員總數比重逐年上升,射洪是旅游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好。同時,射洪市土地人口的承載力呈上升趨勢,旅游人數和旅游從業人員占當地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逐年增加,旅游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好。隨著環境水平的提高,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濟的蓬勃發展,土地人口承載力是必然趨勢。

表4 土地人口承載力
射洪市土地資源承載力綜合數據分析(見表5)。綜上所述,射洪市土地承載力良好,適合旅游業發展,但應注意土地資源適應環境承載力;旅游用地部門學會合理規劃,注重射洪市的產業格局,支持射洪市的旅游業發展,以適應社會經濟的剩余;同時,從城市空間結構布局的方向對射洪市進行總體規劃,以適應人口承載力。

表5 土地資源承載力
土地資源承載力受多種因素影響,指標因素較多。因此,土地承載力本質是一個動態指標。本文通過構建土地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計算了射洪市的土地承載力,并對計算結果進行了分析和評價,得出射洪市土地資源承載力較好,適宜旅游業發展。旅游的發展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經濟效益,旅游景區的開發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旅游資源的開發使一些不具備商品屬性的物質資源,產生了旅游經濟價值,從而使土地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旅游發展對土地資源承載力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平衡旅游發展與土地資源承載力的關系是一個長期的任務。第一,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第二,要保證旅游用地的開發需求,統籌規劃、分類管理,旅游開發規劃應當與土地綜合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和其他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規劃相結合;第三,以“多規融合”的理念來指導旅游用地規劃,全方位落實旅游產業用地布局,將旅游與農業、工業與文化相結合,促進射洪市農旅、工旅、文旅深入融合。總之,在調整兩者關系的道路上難免會存在多種新問題,要適時推行相應的政策,在發揮旅游發展積極作用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少對土地的負面影響,提高射洪市土地資源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