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荻 梁博喆
【摘? 要】為達到勞動育人的優質教育目標,勞動教育應該與小學內多種學科相互融合,進行學科滲透。而作為語言文化類學習學科,語文學科在小學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所以,將勞動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科進行有機融合,對于學生學習成長和未來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勞動教育;小學語文;融合;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1-0085-0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Gengwan School District, H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YANG Di? LIANG Bozhe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multiple disciplines in primary schools and penetrate into disciplines. As a language and culture learning subject, Chinese is in a dominant position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growth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Labor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ntegration; Penetration
一、勞動教育的定義
勞動教育并不等同于勞動,更不是體力勞動,而是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獲得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學習相關的技術技能,從而在未來更高效地生活與學習。而在當前應試教育影響下,勞動教育不僅被大多數家長忽視,甚至被學校、教師忽視,這導致許多中小學生對于勞動的含義產生誤解,進而不勞動、不愿意勞動,對于未來人的格塑造起到負面影響。勞動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態度,形成正確的勞動習慣,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其在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二、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合與滲透
(一)融合滲透的必要性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掌握書本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學科,在具體實踐操作方面有著極強的指導能力。其綜合性強、實踐性豐富等特點,決定與勞動教育融合滲透,相較于其他學科作用效果更為明顯。語文教學中引入勞動教育后,會在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方面獲得新的提升,以提升學生核心文化素養教育為目標,以動手實踐感悟為課后實踐輔導。因此,教師應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特點,將勞動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融合起來,以語文教學為主導,以勞動教育為輔助,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文化能力,提升學生勞動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二)融合滲透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進行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價值觀,將社會普遍對于體力勞動者歧視這種“毒瘤”思想,在學生未成年時期進行遏制,對未來社會風氣起到引導性作用。而語文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從書本知識、實踐過程中理解勞動人民付出與偉大,從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完整的人格。教師可以語文課本上優質內容為素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使其樹立對勞動的正確觀念,用實際勞動去理解語文學習內容。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做正確的事,促進其對學習、生活的熱愛。兩方面同時進行,相互影響,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理解勞動教育意義,在課后娛樂中理解語文教學內容,相互促進,讓學生健康發展。
三、勞動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科融合的現狀與成因
(一)融合滲透現狀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學校對學生勞動教育方面還是較為重視,而小部分學校則認為勞動教育價值不大。而在小學生群體中,也存在部分學生對于勞動意識模糊,無法認識勞動價值的情況。在開設相關課程方面,約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學校并未設立勞動教育相關課程。設立勞動教育相關課程中,多數以綜合實踐為主,引導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作業。
(二)現狀產生的原因
對無法將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滲透的小學教師群體進行深度研究后,我們發現,部分語文教師群體僅僅口頭敘述勞動教育,并沒有將內容落實到板書或課本上,導致對于勞動教育的描述過于含糊,學生無法理解含義,進行實踐時也沒有指導方向;而且勞動教育與語文學科融合滲透是需要長期、不間斷進行的一項任務,短期內無法見到成效,教師無法對學生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教學方法中,教師僅僅采用單一教學方法,無法全方位地讓學生理解勞動教育意義,導致實際效果不大。針對產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可以對原因進行進一步分析:勞動教育不僅需要學校方面的引導,還需要家庭方面進行實踐。而部分教師與大多數家長對于勞動教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體力勞動層面上,忽視對勞動的感悟與理解。
四、將勞動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科進行融合滲透的策略
(一)低年級唱兒歌
一、二年級小學生無法理解復雜的理論知識,教師可以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勞動教育。例如,將容易學習的兒歌與勞動教育進行聯系,利用如《校園多美麗》《洗紅領巾》等勞動兒歌,讓學生唱兒歌時理解勞動對于人成長的意義。
(二)課外閱讀
小學生不僅精力旺盛,對于外界事物也十分好奇。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推薦一些價值觀導向正確的優秀課外讀物,在拓展學生知識面時加深學生對勞動的理解,如一、二年級小學生可以推薦帶圖畫、簡單文字的繪本;三、四年級學生可以選擇插畫理解的短篇故事;五、六年級學生可以由教師引導,自行尋找一些有關勞動的古詩詞進行賞析,從精神思想映射現實生活,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勞動、熱愛勞動。
(三)作文寫作
一些小學語文教師會指導學生用日記的形式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也可以采用相同方法,讓學生用作文形式將在勞動過程中的體驗與感想記錄下來,也可以寫一些其他內容,如父母、勞動人員勞動時的一些情景。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總結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勞動教育的意義。教師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班級內部交流,讓學生交換勞動方面的心得體會,以班級為單位,幫助學生理解、認識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四)觀察總結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閱歷不足,思想不成熟,因此無法對勞動教育做到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觀察周圍人從事的職業,或者播放一些有關勞動人民的教育影片,讓學生認識到現在美好生活是由勞動人民辛苦付出換來的,讓其認識到勞動的不易,從而促使學生在生活、學習上珍惜他人的付出,完善學生對勞動的認知能力。
(五)提供實踐場所
學校方面也要積極配合教師工作,對勞動教育與語文學科融合滲透提供良好的實踐場所。基于我國農業大國的特性,學校可以在閑置空地選擇優質土地,讓每一名學生種下白菜、土豆等常見蔬菜,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翻土、澆水工作,校方進行植株維護,等到蔬菜成熟后,再組織學生進行采摘。這樣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
五、結語
小學學習在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而語文教學則能更直觀地提供學生學習的方向與內容。在此重要階段,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將勞動教育與語文學科教育進行融合滲透,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能力,用實踐能力完善理論知識,讓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今后學習、生活奠定正確價值導向。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勞動教育專項課題“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融合與滲透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ZX158)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小鋒.淺談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勞動教育[J].考試周刊,2020(92).
[2]羅勇,王嵌,彭洋捷.兒童文學選文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融合[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