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有所提高,建筑設計理念也跟隨時代的腳步在不斷進步,將綠色思想和建筑設計進行協調與融合,是現如今建筑設計的主題。在建筑中體現出綠色設計理念可以向人們推廣綠色思想,將綠色思想融入生活當中。同時,在建筑施工中引入環保技術和先進科學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少建筑資源的浪費,使環境的污染程度降低,為人們營造綠色環保的舒適生活環境。
【關鍵詞】建筑學設計;綠色建筑設計;應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1.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發展步伐越來越快,很多傳統建筑特別是工業建筑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相悖。鑒于此,在我國建筑設計學中,綠色環保節能概念逐漸成為基本要求之一,逐漸出現了“綠色建筑”這一概念。綠色建筑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綠化內容,科學、合理、有效地選擇環保的施工材料,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不斷探索建設生態環境的創新途徑。
1、建筑學中綠色建筑理解及設計
綠色建筑沒有局限性的條條框框,其要求就是在施工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打造一個均衡的生態環境,始終堅持環保、節能、生態的初衷。綠色建筑在建筑學中來說,不僅能夠合理地利用資源,還能最大可能地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既節省了企業的大部分資金,又能提升人們對建筑環境的滿意度。由此,在潛意識里也可以讓居住者有保護公共環境的行為舉動,使得人們愛護好自己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建筑學中綠色建筑會讓企業看清自然環境對于人們的重要性,保護環境就等于保護了自己生活的地球,畢竟綠色建筑不是用顏色和綠色評價指標堆砌出來的,而是應該對生態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進而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創新途徑進行積極的探索。
2、建筑學設計中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應用
2.1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資源的充分運用在綠色建筑工程項目中十分重要,是節能效果的一個重要體現。所謂可再生能源,即包括風能、太陽能、地熱能以及潮汐能等等,通過對這些能源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運用,以更為先進的資源利用技術手段將其更好地引入到綠色建筑的施工過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原有的電能消耗所替代,同時對于建筑的清潔工作也十分有利。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具體方法有很多種,需要與其他相適應的技術手段相結合,基于此再進行不斷創新,最終表現出較強的可再生資源應用效果。由于綠色建筑需使用的能源量較大,因此使用可再生資源的量也很大,需要與當地的自然條件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分布特點科學地進行布置,通過合理地鋪設可再生能源的運輸系統,即可對可再生資源進行充分利用。
2.2綠色新型材料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時期,建筑施工方面的科技也在不斷進步,建筑科技在新能源的使用方面得到了有效的發展,新能源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為綠色理念的在建方面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因此,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可以采用新能源技術來代替傳統的資源,不僅能夠使建筑的外觀有所改善,使建筑的功能有所增加,可以減少施工過程造成的污染。而且利用新能源技術開展施工建設可以更好地向人們展示綠色思想的優點,在降低建筑施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的同時也可以使建筑使用者的身體健康情況得到保證。同時選擇無毒或者污染比較少的材料,也可以減少建筑物對于人體的傷害,提高建筑環境,有效降低環境污染。
2.3綠色環保技術
在實行綠色建筑的過程中,推廣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另一個體現就是要推動綠色環保技術的運用,當前建筑中融入的綠色理念,主要采用的技術有以下幾種:自然通風,通過建筑內部合理的結構設計來實現建筑內部的通風情況,可以有效地減少空調的使用頻率,還能夠降低電能的使用情況,有利于人們的健康;其次是自然采光技術,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利用自然光源來對室內采光進行調整,減少電能的使用的同時,能夠將綠色理念展示出來;而在空氣凈化方面,可以采用屋頂花園的綠色設計,可以在設計過程中采用先進的屋面防水絕緣材料,對于建筑屋頂進行綠色設計,并且在屋頂種植綠植花木,使建筑成為一個獨立的綠色環境,這樣不僅可以對建筑內部起到保暖的效果,還能夠有效的凈化建筑內部的空氣,美化人們的居住環境,使環境變得更加舒適;同時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利用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來測試建筑能否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做好建筑整體的能源消耗以及環境影響的把控,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建筑設計能夠不斷地完善和優化,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推廣。
2.4可持續發展設計
基于新時期,無論是現代化還是信息化都發展十分迅速,而人類的生態文明也需與時代潮流的發展相適應。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越來越便利,使得人民對環境、社會以及經濟這三者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未來發展綠色建筑設計時,需首先充分考慮綠色發展的教育問題,加強對地方文化性的建設。其次,需充分結合當地的特色來設計綠色建筑,盡可能地使用較為簡單的技術將建筑的各方面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最后,需將資源的循環利用率、有效利用率等進行最大限度的提升,不斷將新型的綠色環保建筑材料進行開發,提升其使用率,盡量避免使用那些有害材料。
3、案例概述
該工程為南方某地國際會議中心設計項目,總建筑面積為28萬m2,項目集展覽、會議、活動、商業、辦公等多種業態為一體。在設計中,更大幅度地實現建筑界面變化,結合現代綠色建筑體系,融入諸多技術,將綠色建筑節能技術與建筑本體進行有機結合,采用了包括太陽能光伏光熱技術、雨水收集回用、排風熱回收技術等多種綠色建筑技術,建筑節能率達65%。同時,為了迎合城市發展,契合當地的人文特點,給綠色生態建筑的空間性質和人們的身心感受帶來轉變,展現豐富的建筑內涵。
3.1自然與建筑布局融合
從生態的角度看建筑,對自然要素加以應用,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在生態循環系統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對建筑進行設計,對室內環境進行優化。實際中為了達到光照效果,以天然光為晴天和白天的主要光源,可以在建筑物外圍設置側窗,側窗維護方便且造價較低,其面積可以按照外墻面積的20%~30%計算;室內適當安裝人工照明,一方面補充側窗采光不足,另一方面起到裝飾室內環境的效果,即遵守先利用被動自然能源,后補充主動調節的目的。此外,自然風也是最常用的綠色元素,在建筑平面設計時,對場館朝向、間距、室內公共空間進行合理布局,通過方案對比,使其更符合當地的地理條件和風向,室內場館各個單間門窗空氣形成對流,房間開口面積和開口寬度經過周密地計算設置,并采用機械通風加以輔助,達到最佳的通風效果(如圖1)。
3.2科技與結構的融合
自然要素的運用需要科技輔助支撐,傳統的可開啟窗已經不能滿足建筑體量增大的需求,因此,必須根據建筑界面靈活變化,充分應用現代科技達到節能效果。本工程在設計中采用雙層玻璃幕墻,雙層玻璃之間具有較大空間,不僅能實現自然通風,而且能利用溫室效應,維持圍護結構表面溫度,并通過利用其高隔熱性和高密閉性特點來降低建筑能耗,讓使用者具有更好的室內體驗。
3.3人性化與生態美學的融合
綠色建筑設計以環保、低碳為主,但不失獨特形式的理性訴求。在設計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周邊景觀資源,充分尊重人文環境,將空間與環境有機融合,如造型上設計為“巨輪”體態,猶如海中航行,寓意大學生學成畢業后登船遠航,從而使綠色建筑賦予文化內涵,讓“綠色建筑”不再只是純技術性的概念。
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發展中,綠色建筑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綠色建筑設計已經成為現代化建筑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目前,我國綠色建筑工程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需要合理利用綠色環保節能設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從而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推動建筑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煜釗.建筑學設計中的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分析[J].建筑與裝飾,2020(05)
[2]劉書.關于建筑學設計中的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分析[J].裝飾裝修天地,2019(23)
[3]李靜.建筑學設計中的綠色建筑設計要點及發展趨勢[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4)
[4]羅旭.芻議建筑中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可視化設計與應用[J].價值工程,2020(19)
[5]黃新發.關于建筑學中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09)
[6]丁永江.建筑學中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J].科技風,2020(06)
作者簡介:
黃華實(1984-),男,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房地產開發設計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