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宇明 郭修遠
【關鍵詞】習近平法治思想;媒體融合發展;法直播;法制類媒體
《河南法制報》創刊于1984年10月1日,報名為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現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是河南省唯一一份法制類紙質媒體。創刊37年來,《河南法制報》始終圍繞黨的工作大局,與全國、河南民主法治建設同頻共振,成為河南省宣傳民主法治建設的主陣地、主渠道和主力軍。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2018年6月,《河南法制報》聯動多模態視聽媒體,打造“法直播”視頻直播平臺,截至目前,《河南法制報》“法直播”的粉絲已達700余萬,在河南紙質媒體中位居前列,在全國法制類媒體中處于領先地位。
一、做強法制類媒體,是新聞輿論工作的迫切需要
2019年1月,習總書記在考察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時強調要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因此,我們要聯合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法制類新媒體為傳統媒體注入新鮮血液,傳統媒體同樣為當今新媒體厚植文化自信,從而讓我國的主流媒體具備新時代銳意進取的特征,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態度貼近廣大老百姓,從小處著眼,使傳播的“長尾效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宣傳,都不能忽視媒體融合的大勢所趨,形成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價值、道德上凝聚在一起的強大向心力。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對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地位。全面依法治國戰略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系統性的有的放矢、精準到點、聯動到面,形成層層相扣、健全嚴密的全國法治網絡。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它體現了深遠的戰略思想、明確的政治方向、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對人民的真摯情感,正是法制類媒體一切宣傳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中,作為中國特色媒體類型的法制類專業報刊,其終極目的是宣傳黨在依法治國方面的方針政策,宣傳政法領域在法治建設過程中的成績,監督法治建設中出現的有損國家法治形象的行為,對“依法治國過程中出現的與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以及全民守法有關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是塑造和維護國家法治形象的重要陣地,更是在國家網絡需要危機公關時,作出迅速反應進行輿論引導、整合民心的堅強戰斗堡壘。
回首征程,無數優秀的法制類媒體曾前赴后繼地為我國成為法治化社會乃至邁進法治化現代國家的偉大進程付出心血、添磚加瓦。1979年8月,在上海創刊的《民主與法制》雜志延續至今,作為新時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辦的第一份以報道法律、倫理為主要內容,以普法宣傳為主旨的群眾性通俗讀物,《民主與法制》沒有固步自封:民主與法制網、民主與法制內參等權威法制媒體在新時代相伴相生,融技術性與學術性于一體,以實際行動詮釋不忘初心、不改本色。《民主與法制》雜志創辦一年后,《中國法制報》在北京創刊。這一報一刊、一北一南,遙相呼應,形成了新時期中國法制傳媒的基本格局。進入20世紀80年代,地方法制報蓬勃興起,《河南法制報》于1984年10月1日正式創刊,經過30多年的發展,她以建設法治中原為目標和其他法制類媒體一起在法治中國、法治河南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法制類媒體宣傳輿論工作照亮了前進道路,同時激勵了廣大法制類媒體宣傳輿論工作者沉心靜氣,積極尋求將法制類媒體結合媒體最新發展動向、注入本地特色文化精髓融合發展的康莊大道。
二、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是推動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早期的傳統媒體間的互相融合,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競爭博弈,再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尋求融合共生、優勢互補,媒體融合在我國發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2014年8月18日,中央高層《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過,標志著媒體融合自此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1]
《河南法制報》新媒體始于2009年,隨著河南人民精神生活層次的提高,順應用戶需求而不斷發展壯大。2018年6月,依托今日頭條等平臺創建了“法直播”,提出“天天有直播,周周有亮點,月月有爆款”的工作目標。
如何保證直播工作“長流水、不斷線”是“法直播”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為此,團隊每天提前從報社新聞中心、駐市記者、職業拍客以及通訊員隊伍等提供的信息、線索中進行精心挑選,在所有具有視覺化新聞價值、弘揚正能量、具有普法教育意義的事件中進行選擇。針對直播內容,“法直播”團隊按照“一次采集、多元生成、梯次傳播”的方式,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2019年1月,啟動大型融媒系列主題報道“平安河南沿邊行”活動。報社組織骨干力量,深入到河南省12個省轄市與周邊省份相鄰的40多個縣(市)區的鄉村進行調查采訪,采訪內容通過報紙、官網和手機App進行融媒矩陣多輪次全方位推送。采訪團隊歷時50多天,行程上萬公里,貼近基層人民的生活,切實記錄原生態的河南農村。充分展示了河南省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建設法治河南、平安河南,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的新經驗、新成就、新面貌。在此期間,共進行了60多場直播,刊發60多篇專欄文章,制作圖文消息500多條,經過全方位、多層次推送,熱點作品引領爆款,大量成果被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媒體資訊平臺轉載,全網點擊閱讀量突破億次。
該活動貼近群眾,深入基層,認真進行走訪探尋,采訪團隊整體分工協作效率很高,能夠迅速成文、審核通過,并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增添亮點。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在于賦予傳統的法制類傳播以獨具一格的創新性和趣味性上,更在于打破單一大眾傳播方式,以媒體融合發展為錨點達成的新型業態思維。
三、堅持正確導向,是正能量充盈網絡空間的保證
習總書記強調,要主動發聲、正面引導,強化融合傳播和交流互動,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網絡空間。因此,《河南法制報》在“法直播”的打造過程中,在“導之有力”上下功夫,緊緊圍繞全省重大新聞直播,圍繞政法工作直播,圍繞正能量的暖新聞直播,圍繞社會新聞直播,不斷提升引導輿論的思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圍繞全省重大新聞策劃直播。“法直播”推出之初,就把“主動發聲、正面引導”當作初心和使命,經過不斷實踐和探索,2019年,“法直播”在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河南省政府組織召開的活動中開始發力,推出的“河南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營商環境怎么樣?”“河南省環境質量狀況以及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新聞發布會”等視頻直播作品,得到了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委宣傳部等機關部門領導的充分肯定。
2020年以來,“法直播”團隊先后對河南省政府新聞辦組織的149場新聞發布會、全國交警系統大比武等內容進行了直播,獲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視頻直播《在一起,我省一線的抗疫公安民警》系列先后進行30余場,平均每場點擊人次均達到10萬,僅在《河南法制報》頭條號的點擊量就達到了300萬人次,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二是圍繞政法工作現場直播。河南法制報社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把“服務政法工作、服務政法干警、服務人民群眾”當作重要內容,圍繞河南省法院系統執行攻堅工作,“法直播”在各地市不斷進行直播報道。其中作品如《許昌全城抓老賴》《看鞏義法院怎樣抓老賴》等點擊量均突破百萬人次。直播作品《河南輝縣:穿越太行群山探秘與共和國同齡的“盤上”法庭》點擊量達到182萬人次,獲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獎。
三是圍繞正能量的暖新聞直播。2019年6月11日《河南法制報》的直播作品《河南安陽:15歲少年溺水?消防聯手村民數十人緊急水下搜救》,24小時的播放點擊量達到532萬,單場漲粉近10萬。隨后同期編發的視頻,點擊量也達到1030萬。
四是圍繞社會新聞做直播。2019年3月31日下午,沙塵暴突襲河南虞城縣天廟鄉萬畝梨園,《河南法制報》馬上在第一時間指派駐市記者先期介入直播,同時派“法直播”團隊趕往現場,直播團隊圍繞災情、地方政府采取的舉措、志愿者活動等全面展開直播活動,從網友角度解答了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該直播作品單場單平臺點擊量達257萬人次,其后續報道的點擊量也超過了百萬人次。
2020年疫情出現后,“法直播”團隊每天直播3—5場,先后推出的《河南疫情防控升級,記者一線打探返程高速防疫情況》等單場點擊100萬人次。
四、學深弄懂吃透,是做好新時代法制類傳媒的根基
對法制類專業媒體而言,習近平法治思想如宣傳輿論領域的一盞明燈,只有認真學習、學深吃透,才能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結合《河南法制報》“法直播”的實踐,筆者對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制類媒體的融合發展之路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政治導向要正確。“法直播”團隊組建后,每堅持周一進行理論學習,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統一團隊思想,確保“黨媒姓黨”不動搖。對于新聞稿件的審核力度嚴加把控,不亂用誤用敏感詞匯,要求用語要達到高度凝練的標準,相關法治專業的用語嚴謹規范。
二是價值判斷要準確。實踐證明,“法直播”價值判斷的標準就是:導向正確、社會關注、向善向上、啟發心智。
三是線索來源要精準。內容的強勁是最根本的競爭力,因此“法直播”十分注重與駐市記者、職業拍客、新聞通訊員等多種渠道密切聯系和溝通,培養新聞線索“核心人”,聯絡新聞現場“當事人”。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他們可以及時提供真實有效的線索、甚至提前介入拍攝,這為成功直播打下了基礎。
四是推動機制要健全。網絡直播具有實時互動的傳播特點,彈幕、評論、轉發留言等多樣化的互動內容保證了平臺的用戶反饋和迅速傳播,主播平民草根化也無形中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但是,網絡直播背后的語言暴力、低俗內容等失范行為也阻礙了直播平臺的健康發展。[2]為此,從導向到流程必須有一套機制去管理。河南法制報“法直播”一開始運營就出臺了管理流程,從內容定位、標題封面制作、前后方協調、審核把關等多方面制定了嚴格標準和規范。為了推動直播等媒體融合,《河南法制報》專門在每月一評的“總編輯精品獎”中特意設立了融媒產品獎,以直播為引領,融合短視頻、H5等形式的作品,在每次“總編輯精品獎”評選中都能占據一半以上的獲獎名額。
五、加強組織領導,是法制類媒體融合發展的根本保障
《河南法制報》“法直播”平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社會效益,為法制類媒體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大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子,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機制是其根本保障。
一是領導重視,精心組織。省委宣傳部領導及主管單位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促進媒體融合發展高度重視,把《河南法制報》“法直播”平臺建設作為河南省媒體融合發展的試點重點關注、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悉心指導、精心組織、常抓不懈。河南法制報社領導班子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辦好“法直播”平臺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學習研究,組織精干力量,解決實際困難,大力支持保障,確保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建設“法直播”平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全面貫徹落實。
二是加強協同,整合資源。在實踐中,注重與政法委、公安、司法、法院、檢察院等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注重與中央、兄弟省(市、區)、市縣法制類媒體和有關部門的交流互動,整合各方資源,爭取社會支持,形成發展合力,為平臺建設和融合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力量。
三是加強管理,提升質量。切實加強對“法直播”團隊和平臺的科學管理,提升政治站位,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標準規范,建立長效機制,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優秀品牌,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打造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的全國領先、國際一流媒體融合品牌而不懈努力。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領下,2019年《河南法制報》的“法直播”直播作品20余次入選今日頭條全國媒體直播榜前十名,與此同時,欄目策劃能力、傳播能力、產品包裝能力、傳播平臺等均實現了新的突破,對其他法制類專業媒體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薈詞.劉東建.全媒體時代政治傳播的新變化、新機遇與新路向[J].新聞愛好者,2020(1):18-21.
[2]高萱萱.網絡直播的倫理反思[J].新聞愛好者,2019(9):26-29.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