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玲
【摘要】園林景觀中必不可少的一大組成部分便是植物,作為展現園林生命活力的要素,植物造景不但能夠改善空氣污染與噪音污染,還能賦予園林生機與活力。園林景觀通過將綠色景物與人工建筑有機融合,讓建筑不再死板僵硬,并營造一個充滿人性化的綠色健康環境,讓人們在工作生活之余,能夠在這一片凈土中感受休閑、輕松的氛圍,使身心得以調節和舒緩。
【關鍵詞】園林景觀;植物造景;設計搭配;分析研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1、植物造景在園林設計中的意義
植物作為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因素,是園林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使之更加和諧的必要條件,讓園林建設更加和諧,景觀更加美麗。園林景觀設計一般是指設計者對自然環境進行改造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設計者和建造者最不能忽視的就是植物造景,可以說植物造景關系著整個園林設計的美感和和諧感。一方面,植物是園林改造中的關鍵因素,大家可以看到,合理的植物造景不僅可以點綴園林環境,還可以帶給人們舒適感,保持園林的藝術感,給人們營造和諧舒適的生態環境;而不合理的植物造景則會造成資源空間的浪費。植物造景的具體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植物可以合理塑造空間藝術,利用植物可以對空間的劃分、連接進行引導,讓整個空間環境顯得更加具有藝術感,環境空間更加合理;其次植物造景可以改善環境,植物具有凈化環境的功能,它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最后,植物造景還可以美化生態環境,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利用植物景觀可以構建美麗的盆景環境,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總之,植物造景在生態環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給人提供棲息場所,讓人擁有休息的空間,還可以平衡生態環境。
2、園林設計中植物造景效果的應用
2.1與建筑的結合
園林植物與建筑配置是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結合。植物豐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變的線條、優美的姿態和風韻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生動活潑,形成一種動態均衡的構圖,使建筑與周圍的環境更為協調。如:在建筑物的墻壁上用紫藤、木香、凌霄、地錦、爬山虎、蔓生月季等植物進行垂直綠化,增添了自然氣氛;在體型較大、立面莊嚴、視線開闊的建筑物附近植干高枝粗、樹冠開展的樹種;在結構細致、精美的建筑物四周,選栽一些葉小枝細、樹冠致密的樹種。
2.2對山水的襯托作用
山水雖然是自然式園林的骨架,但也需要有植物裝飾陪襯,“山因水活,石因樹靈”。植物與山石配置一般選用姿態優美的喬木、灌木錯落搭配,體現山石和花木的姿態美;植物與水體結合,可顯示出水體的靈性,使規則的幾何形水池生動活潑起來。如:在水中種植荷花,形成“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優美意境。
2.3與園路的結合
光禿的道路兩旁若無樹木、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覆蓋,會顯得生硬呆板,不能給行人增添情趣。將樹木栽于曲折道路兩側,可達到“曲徑通幽”的意境與“草路幽香不動塵”的環境效果。主路兩側應以喬木為主,適當配置少量花灌木,形成特色景觀,如銀杏路、合歡路等;較長的園路旁,可以用多種植物進行配置,但主景要突出;小路旁栽植喬木不宜超過3種,可與山石、亭、廊等結合;花園小徑宜采用小灌木、花境、地被、山石相結合的方式。
2.4與園林小品的結合
(1)突出小品主題。如:紀念革命烈士為主題的雕塑小品以色葉樹叢作背景,到秋天,色葉樹的金色和紅色把莊嚴凝重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
(2)協調小品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如:以照明功能為主的園燈,分布廣、數量多,在選擇位置上如果不考慮與其他園林要素結合,將會影響綠地景觀的整體效果。如果將其設計在低矮的灌木叢中、高大的喬木下或植物群落的邊緣位置,既起到了隱蔽作用,又不影響燈光的夜間照明。
(3)豐富小品藝術構圖。一般體量較大的亭、坐凳、景墻等小品,輪廓線都比較生硬、平直,植物優美的姿態、柔和的枝葉、豐富的自然顏色、多變的季相景觀可以軟化建筑小品的邊界,豐富藝術構圖,增添自然美,使整體環境顯得和諧有序、動靜皆宜。
(4)完善小品功能。園凳在園林中的主要功能是為游人休息、賞景提供停歇處。從完善功能的角度考慮,園凳可設在落葉喬木下,既可以遮蔭,又不會遮擋休息者視線,使空間更加開闊。
2.5本土化原則
“景觀文化”是人類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植物景觀文化”又是景觀文化中的最基礎的一環,是“景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惟有“景觀文化”的本土化,才能實現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或全球城市園林文化的多樣性。
2.6功能設計原則
植物景觀除了供人們欣賞外,更重要的是能創造出適合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滿足功能設計要求是植物造景的一大目標。植物具有吸音除塵、降解毒物、調節溫濕度及防災等生態效應,如何使這些生態效應得以充分發揮,是植物景觀設計的關鍵。在設計中,應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結合區域景觀規劃,對設計地區的景觀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否則,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2.7經濟性原則
植物景觀以創造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須遵循經濟性原則,在節約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礎上,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質量服務。強調植物群落的自然適宜性,力求植物景觀在養護管理上的經濟性和簡便性。應盡量避免養護管理費時費工、水分和肥力消耗過高、人工性過強的植物景觀設計手法。多選用壽命長,生長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減少資金投入和管理費用,堅持適地適樹,多用鄉土樹種,減少管理費用。節約并合理使用名、特、貴重樹種,降低成本造價。強調風景樹種與經濟樹種結合、經濟樹種與生態樹種結合,取得生態、生活、社會、經濟多重效益。
結語:
植物造景是有生命的藝術品,它既蘊含著大自然賦予植物的自然美,也具備人類賦予植物景觀的藝術美,是硬質景觀所不能替代的。正因為具備這樣的特性,所以更應該用發展的理念來進一步豐富植物造景的理論,用現代的栽培技術豐富植物造景手法,營造出更深層次的城市園林意境。
參考文獻:
[1]陳麗娜.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探究[J].現代園藝,2019(07):142-143.
[2]張蕾.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33):59-60.
[3]胡大興.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園藝,2017(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