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果 李智慧
摘 ?要:“新勞動教育”既是提高學生勞動意識的系統,同時又是學生自我品格完善的途徑。勞動自治、勞動逸美、勞動煥新共同支撐起了“新勞動教育”的育人目標、內容和途徑。三個支點的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便會在學生、教師、家庭、社會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一種植根于立新的人文氣質,引領人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這便形成了“立新”的勞動文化。
關鍵詞:新勞動教育模式;探索
新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它包含自我勞動教育、家庭勞動教育、校內勞動教育和社會勞動教育。本課題組結合我縣農村學校實際就新勞動教育的實踐和探索做一總結和思考。
一、認識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
進入新時代,新勞動教育被賦予了新功用、新內涵、新意義,唯有更加重視新勞動教育,才能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一)時代呼喚
以勞立德、以勞促智、以勞健體、以勞尚美,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有效途徑。要做到“勞動與學問合一”、“生產與教育合一”,如此才能培養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滿足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需要的各類合格人才。
(二)現實所需
近年來,社會上普遍存在不想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在當今農村學校開展新勞動教育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進一步加強新勞動教育,既能順應時代發展需要,解決現實問題,又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實現全面發展。
(三)學生所盼
許多勞動課程具有創造性、實用性、參與性等特點,受到學生喜愛。現在重新重視勞動教育,要求學校開設勞動課程,能夠滿足求知若渴、樂于實踐的學生的成長需求,這正是許多學生所盼望的。
二、探索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
各地、各校要統籌規劃,周密謀劃,穩步實施,努力探索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著力構建具有校本特色、區域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
(一)相互協作,合力育人
新勞動教育應圍繞“一個中心”、借助“三個依靠”來推進,即以落實立德樹人、培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心,牢牢依靠家庭、依靠學校、依靠社會。
1、依靠家庭開展新勞動意識教育。
家庭教育容易注入情感,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勤儉擔當的良好品質。為此,家長要引導孩子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日行月就,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依靠學校開展新勞動理念教育。
學校通過演講比賽、板報宣傳、主題班會等方式廣泛宣傳各行各業的勞動人物典型。通過理論與實踐教育,讓“勞動最光榮”理念根植于學生心中,讓他們學會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
3、依靠社會提供新勞動實踐教育。
社會相關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群團組織等應提供必要的實踐項目、場地、設施設備等,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增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對社會的認知,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最終融入社會,成為新時代合格勞動者奠定基礎。
(二)豐富內容,重在實踐
勞動教育應該注重實際操作,不能只局限在教室里、停留在課程學習上,而應在實踐中加強推進。
1、保障學科融合
學校要開齊開足勞動課程,統籌安排勞動課程時間。要將勞動教育列入綜合實踐活動,有機融入其他學科,借助通用技術、項目化學習、校本研修等,精心設計,認真實施,促進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不斷提高勞動教育質量。
2、推進校本課程
除了常規的校園衛生打掃、環境綠化美化、住宿內務整理等基本勞動,學校還應根據實際,積極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保障勞動教育擁有必要場地和相應的設施設備,為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勞動教育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各??砷_設“農耕教育進校園”、 “勞動周”等多樣化課程或活動吸引學生。
3、因地制宜勞動
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學校可安排不同的家庭勞動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參與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等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務勞動,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獲得生活經驗、養成家務勞動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針對農村學生,可鼓勵他們在農忙季節利用節假日時間,在家長的帶領下,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勞動。針對城市學生,可引導他們到社區、商場、公共場所進行義務勞動。當然,還可鼓勵城市學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走進廣袤農村,適當參與插秧、割稻谷、種地等勞動。
4、精心設計實踐
學校應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組織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進綜合實踐基地、種養殖場、工廠、商場、社區服務中心、博物館、青少年宮、福利院等場所,引導學生參與農業勞動、工業勞動、手工技藝勞動、職業生活實踐、社區服務實踐等,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勞動體驗。
(三)構建多元評價
學校要從國家教育方針和育人目標出發,梳理和完善已有勞動教育課程,積極開發滲透勞動價值和勞動能力教育的校本課程,認真設計校外社會實踐活動,讓勞動教育納入常態化課程,還可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研討會等方式,收集教師、學生和家長關于開展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優化勞動課程。
(四)完善常規量化
通過家長的支持、學校的鼓勵、社會的肯定,促使學生有更足的動力參與勞動。對于積極主動參與校內外實踐的學生,學校要及時表揚和宣傳,并作為評優評先、入團的重要參考。要嘗試將勞動評價結果寫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高考錄取評價體系,持續提升勞動教育的地位和功用。
總之,學校開展新勞動教育重在堅持、貴在落實。各地、各校要注重頂層設計,做好協調規劃,強化組織領導和制度保障,抓緊編寫切合實際、體現地域特色的新勞動教材,形成校本特色新勞動課程,讓新勞動教育真正走進課堂,成為跟文化科目一樣重要的必修科目,通過多種有效舉措,切實提高新勞動教育的有效性,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創建美好生活、建設富強國家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題項目:
1、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勞動教育專項課題《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學校新勞動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20]GHBZX084)主要階段性研究成果;
2、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滲透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9]GHB1064)主要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