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寧 劉信明 胡志欣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情緒管理在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研究和運用越來越廣泛。目前,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初中生情緒波動導致心理不穩定、管理缺乏人性化、親子溝通缺乏等。因此,用情緒教育管理來解決以上問題,就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提高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綜合素質,建設和完善學校的人文氛圍,兼顧“兵法”和“心法”共同管理等。如此,有助于提高教學班級管理效率,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情緒管理;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設
初中階段是學生讀書生涯的關鍵時期,在這身體和心理迅速發展的青春期,初中班主任應充分洞悉學生的心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穩定學生情緒,改善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采用情緒管理加強對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實現真正符合素質教育的人性化管理,采取情緒管理,切實體現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
一、初中班級管理問題
初中生作為未成年人,交織著成熟與幼稚,獨立與依賴,自律與他律,從心理學特點上來說,初中生群體缺乏穩定的情緒,心理自控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極易出現叛逆、敏感、偏執等情緒。因此,班主任作為初中生的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采取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手段將會對學生的心理和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情緒管理在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 初中生情緒不穩定
初中生身心發育迅速,情感廣泛,但是缺乏穩定情緒的能力。初中生渴望獨立,學生會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希望可以自己支配屬于自己的時間,對身邊的事情有自己的觀點和態度,而且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初中生會因為目標不明確,意志品質不完全,自律性不高,很容易產生放棄心理。初中生心理波動大,情緒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影響,缺乏自律性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因此需要班主任加強情緒管理。
(二) 班級管理欠缺人性化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際管理中,許多班主任嚴格管理,制定班規,甚至采用各種極端的手段,這種管理方式短時間見效快,但是長遠看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忽略學生的心理建設和情緒引導,甚至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情緒管理,提升班級管理的人性化,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親子溝通缺乏
基于初中生的繁重課業和心理特點,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家長無法及時與學生溝通,以至于忽略了學生的情緒波動,未能及時幫助學生梳理負能量,學生也無法把真實想法與家長深入溝通,長此以往,學生無法正確處理波動的情緒,負能量疊加,會出現行為的偏差,甚至會有危及生命的極端行為。因此,由于親子溝通的延遲和缺乏,班主任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從情緒管理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
二、情緒管理
(一)初中生情緒管理的必要性
情緒管理是指班主任基于學校的校規校紀,在采用“兵法”管理班級的基礎上,運用“心法”穩定學生情緒,以德服人,滿足學生的情緒需求,學生只有情緒上的滿足,才有行為上的約束。初中生處于人格發育的關鍵時期,內心迫切想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認可,因此,教師對學生情緒的關注和滿足在思想道德建設中極為迫切。
(二)情緒管理的特點
1.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現代班級管理中,強調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情緒管理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不僅強調學生是課堂教學與教育管理的主體,而且強調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情緒。
2.穩定學生情緒的及時性。有學生的地方就有心理的變化,情緒的波動是心理狀況最顯著的表現。在運用規章制度的“兵法”管理的基礎上,運用“心法”密切地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班主任要提升情緒敏感度,關注學生的喜怒哀懼,及時有效地穩定學生的情緒。
3.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由于原生家庭與學校教育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特點。班主任采用情緒管理,重視學生的性格差異,實事求是,因人而異,滿足每個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三、情緒管理實踐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
針對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實施關注學生情緒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初中生面對激烈的競爭,繁重的課業,陌生的寄宿制度,往往容易產生學習生活壓力大,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社會適應能力差等方面的情況,容易引起情緒的波動,進而引發心理問題。
班主任密切注意學生情緒波動,運用情緒管理對初中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充分尊重學生意志的前提下,在和諧穩定的氛圍中,通過聊天溝通、平等對話、量表調查、主題班會、合理傾訴等方式,及時通過情緒的調節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約束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有利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初中階段,教師的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因此要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特別是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情緒管理不僅能夠幫助班主任更好地關注走進每個學生的內心,以德服人,更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因此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情感需求。
班主任應提升運用情緒管理對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意識,增強對學生情緒變化的敏感度,學習有效的情緒處理方法,幫助學生及時處理波動的情緒,認可學生的價值,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班級管理的問題,兼顧“兵法”和“心法”,深入實施情緒教育管理模式是高度有效的。情緒管理教育有效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穩定學生的情緒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在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班主任應結合本班特點,將“兵法”和“心法”融合的管理模式更好地落實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提升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道德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飛飛.《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 系研究》.《西南大學學位論文》2006.
[2] 卓秀芳 .《初中生情緒管理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9. 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