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儀 董淑蘭
摘 ?要:小學階段數學是以學習基礎的數學原理、概念及邏輯推理為主,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家庭作業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檢驗學生獨立解決數學問題。小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渴望性很高,好奇心也很強,這就需要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要做到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也要促進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通過課題組的調查和探究實踐,就如何優化農村小學高學段數學家庭作業和布置形式進行了探究,引起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探索欲望,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高學段;數學家庭作業;優化設計;實踐研究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只有學生自己認可的家庭作業,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舞臺上,都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表演者,所以,數學家庭作業的設計與布置形式需要進一步優化。
一、設計作業時表現的特性
(一)多樣性。作業在設時應采用多樣的形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呈現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二)開放性。在布置作業時,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特點,承認學生間存在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最終達到“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目的”。
(三)激勵性。作業的過程是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使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問題解決后所帶來的成功體驗,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時刻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合作性。針對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作業,激活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情感,引領學生互動學習。而多布置合作性作業,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
(五)人文性。要使學生感到作業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作業。
二、家庭作業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業的布置,不能毫無選擇地照搬課本的課后練習,教師要有目的、有選擇、有改變、創造性地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情、學情,讓所有的學生都認可家庭作業,在做作業中體驗“自己能行”;學生有差異,要區分對待,“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使學生在做經過精心設計與安排的作業時,不僅能夠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創造性思維能夠得到培養和發展。
(一)趣味性作業——增加作業的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樂做。
傳統家庭作業過多,機械、單調、重復,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長不滿意,更談不上培養創新意識。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設計家庭家庭作業,一定要擺脫那種單調乏味的重復練習,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在的需求感,自覺完成家庭作業。
(二)操作性作業——在自己積極、主動的操作活動中提升思考,獲得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操作性作業,我們認為有二種類型:一種是通過動手操作,主動獲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原理等。如測量一下你睡的床約幾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對應的家庭作業。二是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數學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去研究分析生活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興趣與習慣。如學習重量計量單位后,可建議學生回家稱稱一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再掂一掂食鹽,還可以讓學生上市場去先估一估某些物體的重量,然后親自動手稱一稱或看賣主稱一稱,驗證一下,這樣的作業需要父母的協助下才能完成。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因此,家庭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化。設計操作性的家庭作業,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利于激發興趣,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后,讓學生用硬紙自制長方體或正方體,等學了計算知識后,再讓學生算出自制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這種家庭作業就要求學生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既讓學生動腦思考,又讓學生動手操作,將興趣激發、思維訓練、能力培養融為一體,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
(三)自主性作業——自選、自編、自批家庭作業。傳統的家庭作業,都是老師布置,學生做。長期的家庭作業模式,養成了學生等待家庭作業的習慣。怎樣做,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家庭作業的主人。如,讓學生自選家庭作業、自編家庭作業、自批家庭作業。自選家庭作業,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選擇課本上的練習作為家庭家庭作業;自編家庭作業,就是讓學生根據某節課的內容為全班同學設計試題,并寫出答案作為家庭家庭作業;自批家庭作業,就是把某一次的家庭作業與同學交流,讓同學當一次小老師批改,第二天再交流,學生成了家庭作業的主人。
(四)開放性作業——開拓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創造性。開放性作業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綜合性、探究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多種解法”或“多種答案”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留給學生創新、發現的余地,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1、在開放式的家庭作業練習中創新。一題多法,一題多解。
2、在閱讀中創新。古今中外,許多數學家的故事對小學生有無窮的吸引力。布置一些閱讀家庭作業,讓學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充實頭腦,從中得到啟發,進行聯想,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把“興趣”、“操作”、“自主”“開放”設計在家庭作業中,有效釋放學生的創造性能量,促進學生在心理上認可家庭作業,使家庭作業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學習、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從而實現家庭作業的實效性、高效性。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國培計劃“甘肅省中小學教師科研能力提升項目”專項課題《農村小學高學段數學家庭作業優化設計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GPZ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