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翠
摘要;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別把自己的夢想附加給孩子的未來。家庭教育的確是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
關鍵詞:家庭教育不要把它過于藝術化、也不要過于技術化。一個和諧的家庭、一個和睦的家庭最重要。
教育,簡單的說,是以生命影響生命;以心靈點燃心靈;以品格傳遞品格;以行動帶動行動!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教育孩子使家長抓狂……人生苦短,尤其是親情之間的關系,困擾著大多數人。我們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我們日夜付出,物質上、精神上、時間上、精力上,我們放棄自我、放棄享受生活,全然地愛著孩子。但是,孩子卻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困惑、迷茫,我們不知所措。當你教育孩子時如果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錯了方法。那么,對的方法在哪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于以自身為榜樣,去感染孩子。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于和他一起學習,一起努力,一起成長。所以,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做父母的,就先去努力成為那個樣子。一流的父母輕松面對孩子成長,他們相信的不是孩子的成長中不會出現任何問題,而是相信自己在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時,有足夠的能力和自信輕松應對,而你,也可以通過學習成長為一流的父母。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千萬不要認為上名校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夫妻關系永遠第一重要,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永遠要保持溝通,家長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點和優點都與家長有關,不了解孩子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回想起來我們多年來靠“搶跑”培養了這么多尖子學生、競賽的獲獎者、金牌得主,可我們并沒有看到當初我們期望的從他們之中產生很多科學領域的大師,至少現在還沒有。剛出生的孩子并沒有什么區別,為何三年、六年、九年成長之后就產生了很大的差異,走出了不同的道路?這個差異就是由家庭造成的。為此,我想談幾點:
一、別把自己的夢想附加給孩子的未來
高質量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社會的壓力和生活的艱難,逼得我們每個人都在壓榨自己的時間價值。其實時間才是世界上唯一不能倒流的事物,容不得反悔、容不得再來一次。大家可能聽說過現在奧數已經開到了幼兒園,幼兒園已經開始分快慢班。所以今天我們社會上有更多的現象說明,我們更加看重的是"搶跑"。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可能都看過馬拉松比賽的場景,其實起跑的時候誰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甚至跑完了一萬米誰在第一、誰在第二也不能決定哪一個就是最先達到終點的。但是,今天許許多多的家長都在拼命的“搶跑”。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家長,像今天中國學生的家長如此的熱衷于“搶跑”。
二、請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起來我們多年來靠搶跑培養了這么多尖子學生、競賽的獲獎者、金牌得主,可我們并沒有看到當初我們期望的從他們之中產生很多科學領域的大師,至少現在還沒有。所以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孩子都有這樣的過程,開始出生的時候有很多夢想,希望孩子上一個好學校、有一個好成績,慢慢我們的期望逐漸降溫。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路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最開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后當我們已經垂老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的培養都是不正確的。
三、如何與孩子溝通應該被當作一門藝術
在溝通這個問題上,請每一位家長都思考一下,我們有豐富的話題嗎?有豐富的表達方式嗎?在溝通的時候,想過溝通的技巧和藝術嗎?除了學習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溝通話題?我們是否曾經向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孩子只要把分數搞上去,別的你什么都不用管”。我們想培養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可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責任的教育已經徹底的丟掉了。什么都不用管,哪來的責任感?就會出現油瓶子倒了,孩子都會視而不見的情況。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也可能無言的方式更有效。不用說什么,上去擁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頭,其實孩子學習問題上,家長幫不上什么忙。這種無言的動作孩子全都能夠理解。
四、寬容對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夠揉進沙”
我認為,現大絕大多數家長缺少這樣一種教育藝術。我們很多時候會說:“老師,我把孩子交給你了。你打他、罵他都行。”這反映了家長的一種心態,在推卸自己應該擔負的角色。在很多時候,家長小題大作,兒子接到了一個女孩子的電話,媽媽可能會拿起電話在旁屋監聽,或者一個女孩子接到男孩子的電話,很多家長立刻跟老師反映,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這個孩子電話、通信的自由等等。其實這都是過于敏感。
五、父母如何更好地與孩子建立情感紐帶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文章的觀點是,千萬不要把孩子看得比你的生活伴侶更加重要。在我看來,夫妻關系是第一重要,正因為有了牢固的夫妻關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會有一個正常、良好的成長環境。后來那篇文章有很多人提出感受,看完了改變了他們的價值觀。因為很多家長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最后導致家庭許多矛盾的產生。父母一定要使自己跟孩子有足夠多的皮膚接觸,一定要抱孩子,這實際上是感情的基礎。感情是發生在身體來的生物化學反應,沒有這些條件這些反應不可能發生,不發生就沒有情感發生,情感不是虛幻縹緲的,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多的接觸才有更多的感情。
教育沒有星期天,孩子每時每刻在長大,家是讓孩子成人的地方,學校是讓孩子成才的地方,社會是讓孩子成功的地方。一個孩子,只有在家里能成人,到學校才能成才,走向社會才能成功。請用高級智慧來陪伴孩子和家人。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棄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書心閣》《關愛孩子》《小樹媽媽》《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