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潔
每當新學期開學的時候,我們都要面對新生入園分離焦慮,在這個工作中,要面對的人群不僅僅是分離焦慮嚴重的新入園幼兒,還有準備迎接新生的老師,以及新入園幼兒背后的家長群體,這三類都是我們處理新生分離焦慮工作要考慮的對象。今天聚焦到家長層面,一起解讀為什么要重視家長的焦慮情緒,以及在幫助他們緩解焦慮時幼兒園的一些策略。
家長是不容忽略的入園焦慮癥候群,如果不能妥善的解決家長的焦慮,那么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期是很難順利渡過的。首先,一個有焦慮情緒的家長會把“焦慮”傳染給幼兒,幼兒會感受家長的不安,擔心和緊張,繼而對馬上要面臨的新環境和新的親密養護人(教師)在潛意識中產生不安全、不信任的感受,隨即更加焦慮。其次,更有甚者,家長會因為自己的焦慮而出現一些不適宜的行為和語言,導致家園關系緊張,無形中給教師很大壓力,而孩子在這種不太和諧的關系中自然很難適應幼兒園。因此我們要在開學之際重視家長群體,合理解決他們的分離焦慮。
下面就幫助新生家長緩解焦慮的策略方法上分享一些我們的經驗。
一、收集、處理家長需求與幼兒個性化信息,做好緩解焦慮的充分準備
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幼兒園組織新生班級教師進行研討,我們一般用這樣的步驟:首先組織教師收集家長的“擔心”,可以是問卷調查、一對一訪談,也可以是從以往帶了多屆新生獲取的經驗。
二、采用知識普及,幫助家長提高認知,建立合理信念,理解分離焦慮這件事兒
新生家長講座的召開目的是讓家長了解什么是分離焦慮、為什么會產生分離焦慮、引起焦慮的原因、當有情緒時應該如何應對等。這樣的認知普及能夠在家長了解原理的基礎上,明確分離焦慮的必然性,解決因為未知而帶來的恐慌。也能夠在科學層面上掌握怎樣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安撫孩子的情緒。比如:讓家長了解“哈克斷層理論”,了解孩子在家庭最小的社會單元到幼兒園集體環境,會發生人際關系、行為規范、期望水平、學習環境、社會結構、學習方法的多維變化,出現斷層、產生焦慮。孩子的不適應、自理能力不足等也是造成的心理壓力的原因。然后讓家長了解這個年齡段幼兒的敏感期,從信念層面讓家長明確妥善渡過分離焦慮,順利進入集體環境,開始社會交往對于幼兒的人生意義。
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分享一下不同孩子分離焦慮的具體表現、介紹一些避免分離焦慮的方法、告知一些生活護理的細節。有時候我們的焦慮來自于我們對未知的恐懼,當我們讓家長認識它,并接受了應對的方法,就不會有恐慌。這個環節還有一個關鍵意義,家長感覺到不是一個人面對這個難題,還有幼兒園老師們用專業的力量幫助他們以及他們的孩子一起面對分離焦慮,家長會更有力量感。
三、建立通暢家園橋梁,讓家長對幼兒園更加信任
新生家長會是一座橋梁,幫助家長更好的了解幼兒園,同時在這個環節可以要求家長做好入園準備,比如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介紹,讓家長有意識的調整孩子的作息;減少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可介紹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練習方法等。班級老師與幼兒及家長的“一對一”網絡見面訪談,也是我們常說的班級見面會,讓孩子在家庭安全的氛圍內看到老師的樣子,在家長陪伴下建立幼兒對老師的親切感。
這個環節核心是讓家長知道幼兒園為了孩子順利入園會做些什么?把細節一一告訴家長,讓家長感到我們的專業能力與認真的態度。甚至可以把我們針對開學分離焦慮教研的過程及最后的小成果都展現給家長,讓家長親歷這份用心,感受到幼兒園的誠意和老師的愛意,家長自然就會產生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上焦慮自然減少。
四、行動參與是緩解焦慮的最好途徑
家長經常會應為不能替代孩子面對新挑戰而有些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繼而焦慮與不安。教師可以給家長布置一些“小任務”,讓家長用行動與幼兒園同步完成開學準備,這個環節最重要的是讓家長知道“家長可以做些什么”,提高家長的參與感和價值感,讓家長明確幼兒園與家庭是教育共同體,形成教育合力。同時這個過程家長不能替代孩子面對陌生環境,但為了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對幼兒適應環境有幫助的事情,而產生一種莫名的心安和慰藉。
這個各環節要給家長一些具體的方法,比如:給家長發放幼兒園拍攝的班級環境以及一日流程的小視頻,這個過程可以讓家長帶著孩子通過環境視頻,熟悉幼兒園,及一日生活各環節的流程;減少入園的陌生感;讓家長教給孩子一首幼兒園指定的兒歌,放一些幼兒園經常播放的歌曲等,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熟悉的氛圍,幼兒入園時在熟悉的旋律中進行活動。家長通過自己付諸行動,減少無力感和無助的焦慮。
五、入園第一天、緩解家長焦慮的關鍵時刻
要重視開學第一天,這一天對于家長難熬。我們要理解家長的心情,能夠呢過平和的面對他們的反復詢問、叮囑。并且在迎接幼兒的時候用最美好的笑臉,和親切的抱抱,讓孩子順利進到班里。如果家長離開時幼兒有哭鬧的情況,要及時在幼兒情緒好一些的時候馬上告知家長。教師在一日生活各環節要及時用照片、小視頻記錄班里每一個孩子的生活點滴,并對所有家長“一對一”的發一些孩子比較好的狀態的照片和視頻,讓家長身臨其境的感受孩子在幼兒園環境中放松、快樂。離園時及時進行溝通,特別是針對關鍵環節如:吃飯、睡覺、如廁等。面對有特殊需求或者比較擔心的家長,我們可以有針對前期調研中他們的關注點選擇性的反饋,這樣家長的焦慮會有更好的緩解。
最后提示家長和孩子一起回看今天在幼兒園的照片、視頻,回顧一天的美好。還有一個小策略,教師錄一個小視頻,讓家長放給孩子看。選擇某一個班里孩子們見過的卡通玩具,用擬人口吻說:“小朋友,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今天你表現得特別好,能好好吃飯,還能好好睡覺,明天一定來幼兒園找我玩呦” 讓這個有名字的小玩偶來介紹新的一天會有什么玩具和游戲,不斷吸引幼兒來幼兒園。這個環節非常適合有著泛靈論的三歲左右孩子,這是來自“小玩偶”擬人互動,讓幼兒對第二天去幼兒園有一個美好期待。家長也會在親自參與緩解孩子焦慮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焦慮。
這些小經驗,會讓家長們放下自己的分離焦慮,更好的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適應人生的新階段,也會對老師和幼兒園有信任和理解。你們也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