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玲
摘要:幼兒期是兒童的萌芽時期,孩子們成人后的所有行為習慣都在這個時期有跡可循,因此這段教育是不容忽視至關重要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中。”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幼兒教師,要摒棄以往說教式的教育教學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聯動家園合作,共同做好幼兒的表率,夯實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榜樣作用 潛移默化 培養人格 共促養成
幼兒期是兒童的萌芽時期,孩子們成人后的所有行為習慣都在這個時期有跡可循,因此這段教育是不容忽視至關重要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中。”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更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引領者。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那么,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幼兒教師,要如何發揮自身主導作用,促進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專業素養,夯實榜樣作用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幼兒教師,要如何面對新的挑戰與訴求,去做好社會的道德表率、幼兒的行為榜樣?我認為,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正確理解師德的內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推動新型的教育模式,使所學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轉化為自身的教育行為,以專業的視角去了解幼兒、關愛幼兒、捕抓幼兒的心理,以更恰當的方式去引導、啟迪好每個幼兒,讓教師良好的專業素養及良好的學習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讓幼兒喜歡上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其次,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增強自律意識,注重自身道德修養的提升,認真學習教育行為有關法律法規,并將自身良好的道德素養內化為教育行為,不忘教育初心,牢記立德樹人重任,用自身豐厚的學識與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感染幼兒,使幼兒對教師產生崇拜心理,愿意以師為榜樣,愿意與師生活、學習、游戲,使教師專業的道德素養潤物無聲地影響幼兒。換言之,教師良好的專業素養,能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之,如果教師自身專業素養不夠強,不愛學習與充電,對幼兒不了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辦法做到心中有數,就不能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教育幼兒,教育教學效果將得不到可持續發展,甚至會反方向行之。因此,只有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才能夯實榜樣作用,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規范教育行為,注重潛移默化
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在幼兒的心目中是神圣而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都會產生深刻影響。古人云:“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故教師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注重言傳身教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將習慣的養成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并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樹立正確的榜樣,讓幼兒通過教師的言行,獲得知識,體驗美好情感,自然而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教師要以自己優雅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幼兒,以實際行動去感染幼兒,正所謂:教師要先教好自己,才能教好幼兒。眾所周知,教師在關注幼兒的同時,幼兒也在無時無刻地關注著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樣,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營造良好環境,培育健康人格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幫助幼兒學會情緒表達和調控情緒。”而幼兒正處在心理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刻為幼兒創設輕松自由、和諧有愛的學習生活環境,對于好的行為要及時給予鼓勵,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成為幼兒信賴的朋友,愿意把教師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而這一要求的前提是,教師要時刻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去感染幼兒,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去影響幼兒,為幼兒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我們不難想象,一位熱情待人、積極工作、有耐心、富愛心的老師,她所教的孩子肯定會是有愛、樂觀、積極向上的;一位常以溫和、慈愛的態度面對幼兒,以陽光、健康的愉快情緒感染幼兒的老師,所教的孩子也同樣會有良好的情緒及有愛、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所以,教師良好的心理素養、健全的人格和樂觀積極的態度始終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而這三條特質對幼兒性格形成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筆者從業過程中深有感觸。
四、加強家園聯動,共促習慣養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因此,只有家園合作,形成家園教育一體化,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反之,如果家園教育脫節,在幼兒園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被家庭忽視,得不到可持續發展,無法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在幼兒園所有的努力將付之東流。所以,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家園聯動,取得家庭的信任,讓家庭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幼兒園經常通過家長園地、家長一封信、家長專題講座、網絡平臺等方式向家長傳遞科學的育兒知識,讓家長懂得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定期開展家長半日開放活動、親子活動、家長會等活動,拉近家園關系,取得家長理解,讓家長懂得自己良好行為習慣對幼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利用傳統節日開展感恩慶祝活動,共同傳遞中華美德,傳遞其樂融融的親子關系,讓家長懂得如何去做幼兒的表率,樹立榜樣,同時為孩子營造整潔的生活學習環境及輕松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幼兒在愛的熏陶下感受到溫暖和愉悅,萌發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更讓幼兒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家庭中得以鞏固和發展。
在這迅猛發展的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平優質教育有著迫切需求,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啟智潤心的重任,要充分發揮自身主導的作用,帶動家長及社區群眾,以自身的良好道德情操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為幼兒一生健康和諧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