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娟



摘要:在國家探索推進“1+X 證書制度”的過程中,本研究嘗試進行了《0-3歲嬰幼兒營養與喂養》這門課程與“母嬰護理”等級證書的融合,主要進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課程內容方面,采用“課證融合”,將原內容進行模塊化重構;課程實施方面,統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并且任務驅動進行了項目化教學;課程評價方面,突出職業素養,融合“課程思政”,嘗試職業鑒定與考試成績的互認進一步凸顯“課證融合”。
關鍵詞:母嬰護理 課證融合 “1+X”證書
2019 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各地組織實施“學歷證書+ 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試點工作要求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學生獲得學歷證書的基礎上,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強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母嬰護理”是第二批試點“1+X”證書制度的專業之一,“0-3歲嬰幼兒營養與喂養”課程需要在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上探索適宜的教學改革方法。“課證融合”是推進“1+X 證書制度”的重要措施,從宏觀上來說,“課”代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指學歷教育中的專業課程體系;“證”代表職業崗位要求,主要指職業崗位技能培訓相關的證書。從微觀上來說,“課”代表課程標準或課程教學內容,“證”代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本案例探討的即是微觀上的“課證融合”,即早期教育專業中《0-3歲嬰幼兒營養與喂養》這門課程與“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證書的融合,以此深化課程改革來推行“1”和“X”制度的有機融合。
一、采用課證融合,重構教學內容模塊
母嬰護理的考試內容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技能操作考核,其中理論知識考試主要考察孕產婦和嬰兒的一些基礎知識,技能操作考核主要考察孕產婦生活照料、孕產婦膳食營養制作、產婦專業護理、嬰兒飲食護理、嬰兒睡眠照料、嬰兒衛生護理、嬰兒專業護理、嬰兒教育訓練、智能家居操作的能力。綜合分析了課程和技能考核的內容,最終確定將嬰兒飲食護理相關模塊的內容與本課程內容進行融合。
本課程以“母嬰護理”鑒定考核要求為核心,將考證大綱與《0-3歲嬰幼兒營養與喂養》課程教學內容相融合將原常規教材內容的課程重構成六個項目,突出強調課程內容與鑒定考試相互融合的部分,教學內容與相應突破的母嬰護理鑒定考核的范圍如下表所示。
二、采用項目化教學,打造課程實施
在內容模塊重構后,以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托,參考“母嬰護理”技能證書考試要求,結合學情、考情確定了三個需要重點掌握的實訓任務——母乳喂養、人工喂養和輔食添加。對上述三個“母乳喂養”、“人工喂養”、“輔食添加”三部分的教學內容設計進行了重構,以實踐的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生自主學習要求設計這教學內容,在實踐中學理論,在運用中學技術,即教學做一體化。在實訓任務中,學生依次完成“相關概念口述”、“物品及工作人員準備”、“操作過程”及“操作的注意事項”的工作,在相關實訓室進行實訓,同時完成技能考試的仿真,強化應試能力、提高應得分。
本課程將陽光大姐組織的幾次“母嬰照護”技能鑒定的真題進行匯總,挑出其中與本課程實訓相關的真題,將考試實訓真題以前情導入的方式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母嬰照護”職業等級鑒定的組織者山東陽光大姐錄制過一套規范的操作視頻將它們投放在了網上,本課程充分利用了這種優質資源,讓學生觀摩視頻。
三、德技雙馨,重構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由平時態度、理論成績、技能成績三部分組成,突出學生的德技雙馨,重構課程評價。課程改革后,評價體系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以“文化素質 + 職業技能”的原則構建學生評價體系,更為強調“課程思政”元素。以前的理論成績部分主要考察營養學的基礎——七大營養素的相關知識,現增加了職業素養相關內容。平時成績中注重學生的職業態度和習慣。同時進一步凸顯“課證融合”。一是理論考試部分融入部分“母嬰護理”職業等級鑒定考試的機考中的與課程關系緊密的內容,二是技能考試部分突出體現“課證融合”,本課程在模擬考試上有兩大優勢,一是學校作為“母嬰護理”職業等級鑒定試點,具有真實的考場,二是課程教師也是“母嬰護理”職業等級鑒定的考評員,真實參與過該項目的鑒定考評工作,因此對相應的標準有一定的了解。三項考核實訓完以后,每一個學生都模擬考場在真實考場里盡量模擬真實的考場環境進行模擬考試,教師進行質量評價,學生完成技能提升。另外嘗試職業鑒定與考試成績的互認,如果學生在學習課程期間通過了“母嬰護理”等級鑒定考試,則可以免考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以鑒定考試的成績來進行換算,后期將進一步摸索相應的互認程序。
期末技能考試的標準如下圖:
參考文獻: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趙盼紅.1+X證書制度下高職教育課證融合研究[J].物流科技,2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