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清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我總會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會說:“老師,我不會”“老師你幫我做”“老師幫幫忙”,其實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兒卻只是站在邊上,臉上帶著悲傷、惶恐的神情看著其他在做的幼兒。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呢?幼兒園里的孩子要么是獨生子,父母還有爺爺奶奶都當是家里的“小太陽”,要么是父母在管著二胎的弟弟妹妹,大寶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管,也許是“隔代更親”的緣故,許多能做的事都被父母及祖父母包辦了。因此,我們需要在幼兒時期在家園共同努力下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為幼兒獨立性的發展創造環境與條件。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讓孩子長期處于安全環境下,孩子的獨立性及智力的發展會日漸遲緩。在幼兒園里,孩子們有了相互接觸的環境,他們在一日生活、相互交往中自然會產生一些矛盾。由于孩子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還沒有形成獨立的道德判斷能力,而且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因此一旦出現困難或矛盾,他們往往會到成人那里去訴說,也就是平時所說的的“告狀”,依賴成人的解決。在正確引導教育自己孩子獨立成長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正確理解獨立成長的意義及孩子所需的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果對所有孩子都如其家長般對待,不僅在工作中會感到力不從心,而且不利于孩子意識的培養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發展。那么,能不能通過提高孩子們的道德判斷力,教給他們一些自我解決問題、解決糾紛的方法,當自己遇到困難或與同伴產生矛盾時,自己學著去解決,從而促使幼兒產生獨立意識的萌芽呢?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試著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
一、盡早培養幼兒學會生活自理
孩子降臨到家庭中,最先接觸到的是母親和父親。父母是孩子最最親近的人,家庭是孩子接受影響和教育最早的地方。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那么父母將在其上留下每一批雕痕。然而,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卻不知道怎樣合理地去愛孩子,造成幾種不正確的教養態度:或溺愛或放任不管、或專橫地強迫孩子如何如何去做。最早注意兒童教育的思想家盧梭,第一個提出“兒童有受教育的權利”,因此在幼兒入園初期,多數幼兒的自理能力都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那么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在入園初期會出現什么情況呢?他們會覺得在幼兒園里事事困難,甚至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形成做事拖拖拉拉,事事趕不上的現象,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慢慢變的不自信,認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是養成獨立自強精神的重要內容和起點。《綱要》中指出:“應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鑒于此,在小班入學的第一學期,我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根據《綱要》規定,首先從個人衛生習慣入手,讓孩子們學會正確地洗臉、洗手;并且知道在早晨起來要洗臉;飯前、便后、外出回來要洗手。剛開始,孩子需要老師一遍遍提醒,逐漸地,孩子們能自學地認真完成。而且還學會了互相監督,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早在1927年,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就提出:“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這是符合教育規律的至理名言。我們班有個幼兒叫高楚哲的小朋友,在初入園時,個人衛生習慣特別差,每次洗臉、洗手時有抵觸情緒;理發、剪指甲時都哭鬧不止,家長每次都費盡心思。
二、在一日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記得陶行和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是教育,教育來自生活。”因此應抓住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的點滴教育契機,適時進行獨立意識的培養。
1.模仿成人的做法,解決出現的問題
2.在活動中自己制定規則,以此來約束自己
3.及時表揚,給幼兒樹立良好榜樣
三、學習自我保護能力和獨立應變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突發情況:如在拍球時碰到了鼻子流鼻血;在商場走丟了怎么辦?獨自在家有人敲門怎么樣處理?認識指揮交通的紅綠燈,人行道,危險標志等。
對于這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需要幼兒獨立應變的事件,我在活動中認真備課,首先提出問題,如:媽媽生病了,自己迷路了,忽然著火等情況,該怎么辦?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說說該如何處理。其次,再告訴幼兒解決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并出示相應的圖片等,讓孩子們看看自己想的對不對,為什么要這樣做。最后,讓幼兒展開談話活動,請幼兒說說自己在生活中出現過哪些問題,大家共同商量來如何解決。通過這些活動,幼兒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會正確地求救或自救,提高了幼兒的獨立意識。
四、幫助幼兒鍛煉堅強的意志
《綱要》中指出:“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幼兒剛剛步入人生,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的。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這些困難有精神上的,有知識上的,也有體力上的。凡是幼兒力所能及的,老師都要激勵他們去戰勝,以每一件細小的事抓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不要擔心挫折,應該擔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話說明幼兒獨立意識的培養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挫折,幼兒必須有堅強的意志才可以克服。
五、培養幼兒獨立做決定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但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喜歡盲從和依賴別人。當老師問:“做的對不對啊?”“對——”當老師再反問一遍時,有的孩子馬上“不對”可見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針對這些現象,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方面,盡量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各種活動中盡可能多給幼兒創造機會,鼓勵幼兒獨立思考、獨立選擇。
以上是我個人工作中的一些見解,經過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對人、對事的態度上習慣獨立去思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然而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是個長期的教育任務,需要社會、家庭配合起來,一起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自立環境,逐步養成良好的獨立習慣,他們將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