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燕
一、小學分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關鍵在于課堂上,一堂課的時間只有40分鐘,只有師生通力合作,才能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達到最好的效果。可是經過調查發現,當下有很多小學的數學課堂存在著以下影響效率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1.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在上課時,還是有大部分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講解分數數學公式,灌輸大量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一味的刷題,完全掌握課堂的主動權,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忽略了趣味性和多樣性的教學。這種生硬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對數學學科產生厭惡心理,更無法掌握多樣化的解題策略。
2.不注重觀察和審題能力的培養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在課堂教學時,過分注重解題思路的講解,忽略了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學生雖然接受了大量解題思路的灌輸,但是過分依賴教師的講解,沒有經過自己審題和發現,在腦海中的固有模式僵化,導致遇到新問題的時候不會變通,無法用學過的分數知識來解決新的分數問題。
(二)學生方面
1.課堂注意力無法集中
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專注力只有10-30分鐘,所以一節課下來,部分學生在上課時無法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特別是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他們會因為跟不上教師的授課節奏而出現聽課倦怠的現象,如果課堂比較沉悶,學生就更容易發呆走神,從而出現課堂效率低下的現象。
2.不重視課后復習鞏固
當今社會有很多東西對小學生來說誘惑力遠遠大于學習,如果他們沒有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課后除了完成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之外,很少會自覺主動的復習知識,所以在學習之后對基礎知識都是一知半解,在遇到問題時難以下手,無法順利解決問題。特別是遇到分數問題這樣抽象性比較強的知識點時,就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也無法掌握多樣化的分數解題思路。
二、提高小學生分數解題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1.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如今,科學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中,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應用到教育行業,為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帶來了更多的樂趣。因此,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上課時為學生展示不同的音頻、圖片、視頻等,運用這些方法使分數這門課程增加趣味性,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分數問題的解決中。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能夠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數學問題,還能使其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減少走神發呆的情況,提高教學效率。
2.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靈活利用情境教學法,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分析問題,掌握更多的解題策略。第一,貼近生活創設教學情境。在上課時教師可加入更多生活中的素材和實物,創設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第二,創設相似的教學情境。學習的過程通常都是按部就班的,學生通常需要在學習一個知識點之后,再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因此,教師可在上課時創設相似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遷移數學知識。第三,創設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情境。小學階段的學生較為活潑好動,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點,構建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在分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以上幾點方法。如使用蘋果、香蕉等水果素材,以蘋果總數為分母,將單獨蘋果的數量為分子,讓學生自己操作,加深印象。
(二)合作交流效果更佳
我國先賢很早就提出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在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教學,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任務。在培養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們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總結和遷移數學知識,找出數學問題中的規律,進而使得學生在相互配合下共同發展和進步。對于分數的學習,他們已儲備了足夠的知識經驗:明確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簡單的運算;能確定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然而學習能力的差異依然存在:思維活躍的學生約占班級的35%,他們會引領小組內的孩子進行交流、碰撞,但又有可能過于活躍而壓制其他學生的課堂發展,因此教師對他們委以重任,既控制他們的活躍度,又帶動小組的合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要具備敏感意識,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順利地找出數學模型,之后開展思考和探究,最后解決數學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首先要對數學問題進行觀察和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能力,通過對分數問題的有效觀察和分析,遷移數學知識,找出相應的分數模型,進而更好地應用模型。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通過觀察和分析梳理出知識模型,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地應用模型,解決問題。
(四)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不管遇到什么樣類型的題目,都需要學生認真審題,根據題目要求思考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審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強調學生在動筆做題之前要認真審好題目,比如這樣一道題:危險垃圾占生活垃圾的3/20,食品殘渣占生活垃圾的3/10,危險垃圾多還是食品殘渣多?它們的差占生活垃圾總量的幾分之幾?針對這道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要讓學生注意第一問是危險垃圾和食品殘渣進行比較,在這里其實就是要比較3/20和3/10的大小。而第二問中,教師要提醒學生審題,發現要求的是它們的差占生活垃圾總量的幾分之幾,在這里就用3/10-3/20就可以得出結果了。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不要一味的采取灌輸式教學,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通過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和審題能力的培養,進而提升小學生的分數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