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創新是時代的呼喚。21世紀是科學技術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這就需要一大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們每個教育者所面臨的義不容辭的職責。那么應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在培養好奇心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好奇心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也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世界上有許多重大的發明和新技術的發現往往都是從好奇開始的。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離不開他對蘋果自由落地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因而強烈的好奇心是我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動力。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生常常會對一些問題或現象感興趣,這是產生創新意識的萌芽,教師要從正面積極引導,做學生的引路人,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動手實驗,逐步培養學生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樹立創新意識。
二、在培養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欲望
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教師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動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樣,是決定學習活動成敗的重要因素,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跟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的經驗、能務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實物、實例、實景入手,采用動畫、活動故事、游戲、操作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學思維的積極性,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自覺地去探索、去發現。
三、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托蘭斯說:“我們要想促進創造力,就要提供一個友善的有獎賞的環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由的 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激發出創新的火花。因此,教學中要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主動學習親自參與學習教學的過程,經歷一個實踐與創新的過程。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努力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學生有積極的學習熱情,旺盛的求知欲望。教師要把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給予學生,例如在教學中可以提多一些問題,多一些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動,要盡量給學習創造、交流、思維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允許學生出錯,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教師不應批評指責,而應給予鼓勵,讓學生再想再討論,幫其理清思路,引導其向正確答案的思路去思考,有時學生的思路比教師還要廣,解決方法比老師還要簡捷,對此,教師要充分給予肯定和表揚,并表示向他學習,從而形成一種師生平等、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學習風氣,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這樣學生才會有表現自己才干的機會。
四、在生活實際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即生活,生活即教學”,教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教學。學生的教學知識,不僅來自課堂,還來自生活。因此,我們要把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教學,學起來自然真實。
五、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沒有嘗試就沒有發現和創新。在課堂教育中,要讓每個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直接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發展智力,激發創新靈感。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學生很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思維已激活,教師不能機械地講解,而是讓學生在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基礎上,引導他們通過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再引導學生分別用鈍角、銳角、直角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去擺平行四邊形。操作過程中鼓勵學生說出拼擺的理由,對不同擺設方法引起爭議、共鳴。同學們最后得出同樣的結論,這種憑借操作動手的設計使學生在拼擺、交流、歸納過程中,不僅學到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而且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樹立了有困難敢于探索的勇氣和信心,發展創新思維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創新意識。
六、在開放性習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教學作為一門思維性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開放題的教學,又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所以在開放題的教學中,選用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的聰明才智的余地。如調查本校學生課外活動的情況,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學生要討論的問題是用什么數據來描述課外活動的情況,采用調查和收集數據,接下來的問題是可以調查哪些呢?對此學生能有很多想法,對學生提供的辦法不要急于否定,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充分討論,認識到不同的樣本得到的結果可能一樣,進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從這些解釋中能做出什么判斷?能想辦法證實或反駁由這些數據得來的結論嗎?這是一個開放題,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吸收信息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知識得到進一步遷移和拓展。
總之,培養學生教學的創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把握好知識與創造能力培養的結合點,適當引導、鼓勵學生創造學習,學生的創造和創新能力就會在教學中得到培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