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夢雅
一、二孩政策帶來的問題
(一)從父母生育觀看待二孩政策
1.父母的勞動參與工資率
勞動和工資的對比,是決定二胎到來的一個重要因素。掙得多,對于二胎的到來可能準備得更充分一點,如果比率低,二孩的到來則值得好好規劃。教育和兒童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發展,教育的基礎就是要有教育的資金支持。
2.父母就業問題
經濟基礎也是家庭選擇二孩兒時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女性的工作和收入受到生兒育女的制約,但女性如果生育二胎,就會有相應的產檢假、產假、哺乳假等問題。因此,用人單位顧慮重重,在用人方面會有歧視。
3.撫養經費
幼兒園并不招收3歲以下的孩子,少量私立機構雖然可以招收3歲以下的幼兒,但大多不是為緩解家長就業壓力提供的托幼服務而是以開發兒童智力、進行早期教育為目的,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將會是一份巨大的撫養經費支出。因此,大對數父母想生又不敢生,擔心孩子教育問題,卻又受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
4.經濟壓力
在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前提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上學難,看病貴,住房難的問題是現在社會一直普遍存在的,經濟狀況是決定人們生育意愿的基礎,現如今房價高、物價貴,身上背負著三代人的經濟問題和生活壓力。
5.生活質量
據研究,生育更多孩子會給父母帶來主觀上的幸福感,但由于父母個人收入和家庭支出方面的比例關系,生二孩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生二孩將會有更多的教育投資和成本,而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質量和家庭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受到影響。
(二)父母處理矛盾的能力
1.提前溝通交流
在很多父母看來生養二孩是成人的事,就容易忽視第一個孩子的心理變化,這本身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提前和孩子做好溝通交流,畢竟孩子也是家庭成員,有權知道接下來家里要發生什么。
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后,應及時調整為正確的教育方法,促進孩子人格的社會化形成,大力培養孩子懂得分享、獨立和自身責任感,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2.情感平等
將愛平等地分給兩個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的家庭地位,最主要的是講究公平。不能因為二孩兒年齡小就無原則地委屈“老大”;當“老大”的行為表現沒有使人滿意時,盡量多用鼓勵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父母的主觀臆斷。父母要善于發掘他們的優點,夸獎贊賞,對于缺點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最后,適當給“老大”一點情感補償。適當適時的給“老大”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促進“老大”的身心健康發展。
3.穩定情緒
父母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生動、有吸引力、能理解的方式對處于幼兒園時期的幼兒傳遞家中要多一位家庭成員的信息。對于讀小學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們理解能力增強,有了最初的社會體驗的基礎上,給孩子講解分享的道理。父母單純的說教遠不及用實際行動,這就要求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多考慮孩子的心情,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先穩定情緒,而后教導培養他們分享意識。
孩子會欣然接受父母生二孩的計劃,前提是父母和孩子有了很好地溝通交流,明白小孩的到來,自己多的是快樂,學會的是分享和獲得,而不是失去。
二、二孩到來的政策保障
(一)托幼的保障措施
國家教育發展日漸完善,政府職責是對學前教育事業進行鼎力支持。擴大公辦幼兒園,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除擴展現有托幼園所的規模和現有托幼園所的容納量外,另增加了公辦托幼園所的數量,優化資源配置,著力發展質優價廉、中低收入家庭負擔得起的公共托幼服務。
(二)就業的法律支持
在《就業促進法》中有明確規定,女性就業更不應該受到歧視。但令人遺憾的是,法律只是有原則性指引作用,并沒有一定的實施效力。國家應該給與立法和完善,確保女性工作平臺的平等性,解決女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現在社會中對于女性,有明顯歧視的不多,但都或多或少的考慮女性結婚生子的問題。國家在出臺政策、法律的同時,女性也應該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教育建議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老師,為人師表應該怎么做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幫助,絕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心理建設和人格的培育,否則他們就會變得冷漠與偏激,就算只是一個孩子,也可能會做出一些駭人聽聞之事[5]。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應是教會孩子愛和分享。
孩子的世界很敏感,對他們來說被關注、被忽視、被冷落是件比天還大的事,這對于兩個孩子的家庭來說更重要。無論哪個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關心、愛護和關注,不要吝嗇你的親吻和擁抱,讓他們隨時感受到家的溫暖,家人的愛的力量。兩個孩子的家庭中最可怕的就是沒有原則和標準的“讓”,這對于父母來說是個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孔融讓梨是在古代,而謙讓確實是一種美德,但在孩子心智還沒成熟時,對孩子的教育就是關注對錯,家里也應該有規則,從小就要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講究公平教育。因為在社會上大家都是平等的,社會對大家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年齡的大小受到區別對待。
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性格、愛好、品行、態度、行為習慣的形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不好,影響的是孩子一個時期的學習,家長不好,影響的則是孩子的一生,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長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來考慮事情。家長需要呵護和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孩子的情緒,家長要以公平為尺,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讓家庭教育發揮正能量,為孩子們的未來保駕護航!
結論:
全面施行二孩政策的實施與完善在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起了重要作用,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父母會因為生育意愿、經濟壓力、就業等問題謹慎考慮,也會因為孩子的到來壓力倍增。和“老大”的溝通不暢、擔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緒等都會影響二胎的到來。二孩的到來會讓家長意識到在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關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把問題當作機遇和挑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不足之處,及時調整、增加孩子安全感入手,培養孩子學會分享的意識,讓他們更加獨立,明白自己的責任感,促進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教會孩子愛和責任,讓他們學會分享和承擔,讓家中獨子在成長路上有人陪伴,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