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波
自從加入《核心素養下第二學段教學目標達成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至今已將近一年的時間。這一年中通過大量的閱讀文獻、查閱資料、開展問卷、進行分析使我對于在核心素養下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有了清晰的認識。
通過研究我明確了史寧中教授在提出數學核心素養時提出的“三會”的思想與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十大核心概念”是相輔相成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對應的是抽象的眼光,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數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會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世界”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推理意識”和“運算能力”;“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也就是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數據分析觀念”。而這些核心目標的達成所依賴的不就是《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四基”“四能”目標嗎。即通過滲透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以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課回歸本質,抓住蘊含在知識背后的性質、方法、思想、能力等方面就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最好體現。
有了這些對于核心素養目標方向的了解我將教師用書中所提到的目標動詞和課標中的目標動詞進行了梳理分類。
在明確了目標的前提下我發現在不經意間我的備課、上課、課后反思、交流討論都會圍繞著“教學目標是什么?”“通過怎樣的教學活動達成的?”“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怎么樣?”這樣的三個問題來開展。
以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認識》一課為例:
教師用書中提到的教學目標為:(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2)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思考后修改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2)能正確會讀、寫百分數。(3)通過分析、比較、概括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了解百分數和分數之間的區別于聯系。(4)能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2.過程與方法:經歷收集、整理有關百分數的信息,通過討論交流,體驗百分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結合相關信息滲透思想教育。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教學活動:
1.聯系生活,引入百分數。通過匯報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數使學生感受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產生疑問:為什么在生產生活中人們這么喜歡百分數?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過程也是教師對學生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的一種了解。
2.自主學習,探究新知。這一部分可以分為四個步驟。(1)創設情境,感受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設置了替王大爺選種子這一情境。學生在對幾組數據的分析比較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體會百分數的作用及產生的必要性。并初步感知百分數的產生是兩個量比較的結果。(2)百分數讀、寫法的教學。雖說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百分數,但是對于讀法和書寫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我在教學時以“22%”為例進行了示范教學,并用指名板演及開火車讀百分數的形式對百分數的讀寫進行了檢查,做到及時教學及時鞏固。并且在讀完百分數后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哪個百分數,通過這一過程進一步了解學生對于百分數意義的了解程度,同時指出“我最喜歡的百分數是0.05%,”為后面教學為什么百分數的分子會是小數埋下伏筆。(3)大量感知、概括意義。從生活中的麻辣燙入手,通過百分數解釋麻辣燙底料“麻”、“辣”的原因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意義,緊接著要求學生說出自己收集的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引導學生描述時語言的完整性。大量的材料為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打下基礎,并為學習分數與百分數的的區別與聯系進行了鋪墊。(4)分數與百分數的比較。這一部分內容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由于學生在上一環節中通過大量的具體的感性材料已經清楚的認識到百分數必須是兩個量比較的結果為突破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又通過兩個辨析題,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并能正確區分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于聯系。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釋每個百分數的意義。
練習設計檢驗目標的達成度。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練習題的設計也體現了對于教學目標達成的檢測力度。如:(1)給出百分數讓學生讀出這個數或者是給出百分數的讀作要求寫出這個數,是本節課的最低要求同時檢測學生認識了解百分數的水平。(2)設計看圖寫出百分數的內容則檢測的使學生對于百分數意義的理解。(3)能根據題意正確選擇出合適的數據檢測的書學生對于百分數意義的理解以及應用的部分。(4)設計的讓學生認識千分數的部分則是對學生經歷、探究這部分過程性目標的達成的檢測。
由此可見目標的確定是我們的教學設計、教學實踐、教學評價乃至教學模式的重要依據,只有確定目標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