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佳毅
基于課程標準,教師根據學生所要獲得的學習結果確定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設計評價任務、組織并實施教學等過程就是教、學、評一致性。也就是說要達到教、學、評三者一致必須緊扣教學目標,教師通過學生完成與目標相匹配的學習任務即評價任務來檢測學習目標是否達成。本文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的第二課時《相遇問題》為例對基于教學評一致性下如何設計學習目標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緊扣目標深度解讀教材
合理的目標必須符合國家課程標準,教師的所有教學行為是為了立德樹人,而學生的所有學習行為指向的是核心素養的提高,國家課程標準就是核心素養的具體化, 作為教學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一定是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的,因此目標應關注教材及相關的課程資源。教材作為課程標準的主要載體,我們應該深挖教材背后的深意,結合課標對教材進行分解,深挖教學資源,深刻解讀教材。 對于用方程解決問題,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過程、運算與建模等過程,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處理數據,并能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分段目標中提到:結合實際情境,能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關系,了解方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根據課程標準,筆者結合學生的學情對教材進行了解讀,把本課重點定為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用方程解決相遇時間問題,難點定為理解相向運動中用方程求相遇時間問題的解決方法。課標在告訴我們學生應該學什么的同時,也在提醒我們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中要滲透模型思想,通過各種活動的操作幫助學生親身感知并建立模型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本課的設計是要通過學習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的過程建立用類似的方法和等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
二、準確把握學生學情
目標的層層落實必須與班上學生的學情緊密結合,課程要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因此我們除了把握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普遍規律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本班學生的學習,只有明確了真實的學習起點,才能確定目標指向何處。學生在四年級時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解簡單方程、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那五年級的學生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有沒有困難,難點又在哪里呢?我們針對求相遇時間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前測發現:多數學生知道什么是相遇,部分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能用“總路程÷速度和”計算相遇問題,但在這部分學生中只有幾人能講清楚這樣算的原因。可見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相遇問題不難理解,但對相遇問題的主要特征:同時、相向而行、相遇、時間相同這幾大要素缺乏深刻的理解,另外對于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課是要在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進行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相遇問題,通過想一想、找一找、畫一畫等不同形式理解生活中的相遇問題,并能根據等量關系學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感受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六年級運用方程解決百分數的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精心設計評價任務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展開,教師教了,學生就會了嗎,如何判斷學生是否真的學會呢,只有通過與學習目標一一對應的評價任務對是否達成學習目標進行判斷。沒有與評價任務高度匹配的目標就好空中樓閣,只能是空談。因此,進行教學設計,評價任務要先行。
基于以上思考,筆者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提高運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掌握運動中的物體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并能根據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相遇問題。3.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與目標相對應的評價任務定為: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利用等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2.能運用類似的等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如路程問題、工程問題等。3.能歸納生活中其他類似問題用方程解決問題時的相同之處
教學設計:
(一)以舊知喚醒新知
師:淘氣跟笑笑借一本書,兩家相距840米,淘氣以70米/分的速度向笑笑家出發,你能幫他算一算需要多長時間嗎?(出示情境圖)
生:求時間用路程÷速度,所以就用840÷70=12(分)。
師:這個問題用到了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二) ?模擬操作,初步建立模型
活動二:
1.讀題獲取數學信息
師:淘氣想盡快的看到這本書,于是想了一個新辦法,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呢?
師:和剛才的辦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板書:同時、相遇)
師:像這種從兩地出發,最后相遇的問題就是我們要研究的相遇問題(板書標題)
2.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估一估淘氣和笑笑大概在哪個位置相遇呢?(生估計并說明理由)
師:我們來模擬一下看看是不是這樣呢(全班模擬完后和同桌再次模擬)
3.嘗試解決相遇問題
活動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
生匯報:
預設一: 70x+50x=840。
預設二:(70+50)x=840。
(小組匯報時詳細闡述列方程的過程)
活動五:拓展練習
1.甲、乙兩工程隊鋪一條長1400m的公路,他們從兩端同時施工,甲隊每天鋪80m,乙隊每天鋪60m,幾天后能夠鋪完這條公路?
2..甲乙打字員需要共同完成一份5700字的文件,甲打字員每分錄入1000個字,他們用了三分鐘錄完這份文件,乙打字員每分鐘錄入多少字?
師:通過我們解決這些問題,你對用到的等量關系有沒有什么發現呢?(學生自己概括總結出用方程解決類似問題的模型)
活動六:回顧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