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卓妍
《幼兒園工作規程》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別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原則。《規程》又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以積極運用感官為原則,靈活運用集體活動與個別活動的形式,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注重活動的過程,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 強調“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利用游戲,“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角色游戲以其自主性、愉悅性、注重過程等活動特點,是幼兒依一定興趣而自然結成的活動,有利于實施個性教育,激發孩子的自主性、能動性與創造性。因此自選游戲主題作為游戲的開始是個性化的首要體現,幼兒可以在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影響。尤其是大班的幼兒,情感、能力、態度和知識等方面個性明顯凸現,因此教師更應該順應其需要,做好指導工作。
反思角色游戲的主題往往相差無幾,都是娃娃家、醫院、點心店、表演游戲等等,這些游戲主題一般都是老師預設而成,如創設一個醫院環境,材料的準備等,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就玩起來了。但總覺得千篇一律,沒有新意。試想:如果把游戲主題的開設交給孩子自己,老師做個細心的觀察者、童心的支持者、精心的引導者、耐心的幫助者的話,能否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我就此作了嘗試。
案例一:今天開什么店
在編輯部區域里,我看到妍妍、宸宸、小宇還有小雨在里面游戲,其他的孩子都坐在桌子旁,手里拿著杯子,妍妍則在用彩泥搓園子。我就問妍妍:“你這里是飯店嗎?”妍妍說:“我們這是娃娃家。”我看了看他們僅有的桌子、椅子和杯子,我好奇地說:“你們家這么小?你們睡覺休息在哪里?”她有點無奈地看著我:“今天我們在燒飯吃飯。”這時我看到娃娃家隔壁的區域里又有一群孩子,看到沈霖、涵涵、然然和嘟嘟都在燒菜,然后輪流端給在沙發上的毛毛,我看著他們問:“那你們這又是哪里?”然然對我說:“我們是酒店,毛毛是客人,我們在給他送餐。”然后我就看到四個孩子在旁邊很擠的櫥柜上(還占用了禮品店的展示柜的空間)在做菜,整個游戲過程,就只有毛毛一個客人,四名酒店服務人員就擠在一旁。然后我對他們說:“你們這會不會擠了一點。你們看看這個地方開酒店合適嗎?”后來在游戲中,通過和娃娃家還有酒店的孩子的交流,他們都覺得如果把現在娃娃家和酒店的地方打通了就好了。但是矛盾在于,娃娃家想打通了開娃娃家,酒店的孩子想打通了開酒店。然后兩組孩子就開始爭吵起來:“開娃娃家,開娃娃家。”“開酒店,開酒店。”我說:“光說開開開有什么用,你們能把開娃娃家或者開酒店好的理由告訴對方,然后說服對方嗎?誰說的有道理,就聽誰的。”過了一會,星貝對著娃娃家的孩子說:“酒店來來往往的客人多,玩起來多有意思。”過了會,妍妍對著酒店的人說:“你們得有客人,才能玩得起來。不然你們就得等著,多無聊,娃娃家就不同了,我們不需要客人,也可以玩游戲,可以做很多事情。”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
我的分析與反思:
這兩組幼兒在和同伴商量分工時還是比較順暢的,對于游戲的內容也是比較了解的,角色意識也比較強。但是由于有限的空間局限了孩子的游戲內容和效果。所以我在游戲中通過介入引發幼兒思考選擇什么地方開設娃娃家或者酒店更為合適。通過思考,兩組孩子都認為將兩者打通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兩組孩子都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游戲主題,便爭吵了起來。這時,我建議孩子們通過說明理由來說服對方。兩組孩子的代表都通過比較兩個游戲主題的異同,說出了對方都不能辯解的理由。
最后,在游戲分享環節,兩組孩子都說明了理由后,我請其余的孩子進行投票,最終支持開設娃娃家的孩子比較多,支持酒店的孩子比較少,于是,我又再次詢問開設酒店的孩子:“你們都解決能保證有客人入住的這個問題了嗎?”嘟嘟搖搖頭,接著我對酒店組的幼兒說:“那么等到你們想到更好的方法保證客源的情況下,我們再考慮開酒店。現在先聽從投票的結果,先把地方讓給娃娃家好嗎?”酒店組都表示同意。
案例二:小小警察局
案例背景:
角色游戲時,男孩子們總是鐘情于扮演警察,帶上警察帽神氣地到處巡邏,聲張正義使他們非常驕傲。但教室里沒有那么多“壞人”可抓,他們在游戲中時常跑來跑去追逐著同伴,被抓到的小朋友感覺到很委屈,紛紛向我告狀。于是在集體討論時,我們交流了到底警察除了抓壞人還能做些什么事,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想出了許多新點子,警察局游戲慢慢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案例實錄:
實錄1:
柚柚和姚辰浩今天又開警察局了,他們倆一聽到說開始游戲就去拿警察帽,沒有拿到警察帽的二馬和馬誠騁也想做警察,姚辰浩說:“我是隊長,你們倆做備用警察。”兩人馬上認可了。他們用椅子圍成了一個方形,在椅子上擺放鍵盤和鼠標做電腦,備用警察負責在警察局里打電腦,而柚柚和姚辰浩則負責外出維持秩序、找壞人、抓小偷。
兩個警察巡邏的時候抓住了陸嘉誠,姚辰浩說陸嘉誠把小超市里的錢拿走了,他們喊著抓小偷,幾個人合力把陸嘉誠帶到了警察局關了起來。
實錄2:
今天的警察游戲姚辰浩又做隊長,他一會兒在警察局整理物品,一會兒跑出去巡邏。柚柚拿著個攝像機跑到了午睡室,他把攝像機放在正對教室的玻璃前面,調整好擺放的角度,使攝像機能平穩地擺放在狹窄的邊框上,我問:“這是在干什么?”柚柚說:“我要裝個攝像頭,這樣電腦里就可以看到了!”。他一會兒回警局去看看電腦,一會兒到攝像機這里看看攝像機。
程天澤今天是備用警察,他一直在忙碌地為警察局準備“手銬”和“槍支”,他跑出去向“隊長”匯報:“警察局已經整理好了,還需要準備些什么?”,“隊長”說:“還要兩個手銬。”程天澤又忙碌了起來。
實錄3:
今天的警察游戲依然是姚辰浩、柚柚和程天澤三人,姚辰浩依然是警察隊長,柚柚在電腦前調試他的監控攝像頭,程天澤今天改良了“手銬”由單個的“中”字形變成了兩個“中”字連接,他還拿來了幾個綠色長積木,說這是安檢的工具。
姚辰浩在給王志釗安檢后發現他是個“壞人”,嚷嚷著把他帶回了警察局,隨后自己又離開去巡邏了。
警察局里一個人都沒有,“壞人”王志釗無聊地趴在椅子上睡覺,一會兒柚柚回來了,把王志釗放走了。姚辰浩回來發現“壞人”不見了,和柚柚理論了起來,柚柚卻說:“我看了監控,王志釗不是壞人。”
案例分析:
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通過模仿反映成人世界,對于警察局游戲幼兒知道警察有不同的分工,有的是在警局里負責文職工作的,有的則是外出巡邏的,他們對于警察的工作有所了解,角色意識較強。在游戲開始的時候他們能商量分工,與同伴協商合作玩,程天澤一直負責制作警局的設備供兩個警察外出使用。姚辰浩在整個游戲中一直處于指使同伴的地位,其他幾個警察稱他為隊長,愿意聽他的指揮,他們也制定了規則,輪流替換戴上警察帽外出巡邏,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合作能力較強。兩位警察對于抓壞人和放壞人這件事情沒有商量,所以爭吵了起來,他們對于安檢和監控的作用不是很理解。
活動中他們將椅子圍成圍墻,還放了兩個鍵盤做“電腦”,有簡單的替代行為。他們使用攝像機替代監控,孩子能理解監控是由攝像機和電腦聯網完成的,替代物與原型相似。用積木拼搭的“手銬”,形狀制作成“中”字樣,抓壞人的時候警察會要求“壞人”兩只手握在兩邊的把手上,構造的作品與原型外形相似,從一個“中”字型到兩個“中”字連接,手銬的不斷復雜化說明他們的構造行為在發展,能夠發現使用中的缺點,不斷改進。用一個長的積木進行了替代安檢工具,應該是孩子們在生活中乘飛機的時候接受過安檢,所以有一定生活經驗。
從孩子們的表現中可以看到,盡管他們每天都扮演警察,可他們始終在思考,每天都在為不同的事情而忙碌。通過師幼互動引發警察從抓小偷的游戲情節拓展到巡邏、安裝探頭、搭建手銬等,鼓勵幼兒和同伴介紹自己的游戲內容,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啟發幼兒認識警察使用的工具,激發幼兒尋找替代物的能力,在制作探頭、安裝探頭的過程中,幼兒的空間感、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警察們推陳出新的游戲情節反映的是他們經驗的積累、能力的提高,而這一切依靠的不僅是孩子自身的經驗和對游戲本身的興趣,也離不開有效的交流提升。
結論:
大班幼兒開展游戲時往往存在許多未知性,這需要老師能善于捕捉、發現有價值的教育點,做好孩子的引導者,使新游戲主題逐漸完善。其次,我們不妨給孩子一個創造的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去發揮自我,在感興趣的游戲中促進個性發展。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具有成人無法比擬的另類思維和想象、創造力,我們應善加保護,尤其要珍惜。第三,游戲中材料的投放務必呈開放性,幼兒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即拿隨取,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發生。
引導幼兒游戲主題個性化發展的前提是給予孩子一個寬松的游戲氛圍,尊重幼兒的選擇,產生的游戲主題才會富有童趣,具有閃亮的個性特點。其次是有一顆童心,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做他們的支持者、幫助者,成為他們有力的后盾,游戲才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最后要做個睿智的觀察者,善于發現問題,及時加以引導,使孩子真正動起來。